教学,小学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感觉语文真的是越来越难教了,同时又感觉到语文教学真是越来越重要了。总弄不明白,许多人学了语文,怎么会听不懂、说不清、读不通、写不出,这难道只是学生的问题吗?我们做教师的有没有责任呢?我想,恐怕我们不仅我们学生有问题,老师有问题,社会也有问题。但我只想就教师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存在问题
一、教师对语言文字教学,特别是小学语言文字教学认识上的不足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开明宗义地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对于于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以及教学的意义,说得够明白不过了。语文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当然也有它的人文性,对于小学,可能更注重它的工具性。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的古老文字,可谓中国汉民族一个伟大创造,同时也为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古往今来,汉字教育就是我国文化教育的起点,诚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言,“《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注重汉字的教学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而如今识字教学更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使学生获得初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这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这样分析,那样分析上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教学,这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求末。这样的学生基本功就成问题了,要更好的理解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也就问题多多了。
二、教师对学生语言文字学习环境的净化问题认识不足。
语言的学习是儿童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钥匙。学习语言需要一个规范、单纯的语言环境。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某地一位大学生去应聘,在回答一个关于资产评估的题时把汽车竟然归为动产,还理直气壮的说,汽车有四个轮子,难道还不会动吗?这真让人啼笑皆非,这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啊!作为普通人,不能正确运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的也许就更普遍了。现在电视电影、网络媒体、广告用语中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新新人类的新新词汇也泛滥成灾。乱用语言文字甚至成了一种时髦。什么美眉,恐龙,小东东之类;什么JJ、MM、GG之类也层出不穷。长此以往,我们祖宗的语言将被糟蹋得体无完肤。规范语言文字,净化语言环境真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儿童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吸收能力、模仿能力强,判断能力差。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这种不规范汉语表达的误导。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免受不规范语言文字的影响。
解决办法 一、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要有一定的古文字学基础。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一点古文字学基础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我们不必要去深入研究,如果要去做学问那是另外一回事,作为帮助教学的目的做一些了解就足够了。有关文字学的著作不计其数,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不得不看一看。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帮助理解词义很有帮助。教师有了一定了解,在教学这些新字新词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弄懂字义。这是属于磨刀的阶段。
二、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上下工夫。
汉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一种表义文字,汉字有其自身的基本构造规律。现代汉语将不带表音成份的结构分为象形、指事、会意三种。教学生写字时,可以通过想象分析出汉字的形体美,让学生产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汉字的起源是象形,小学地年级开始学习的汉字大多是象形字,这也是以后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这一阶段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以后的学习,教师在开始教学时要把握好这个时机,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比如学写“水”、“山”、“火”“鸟”“牛”“羊”等字时,老师可先在黑板上画下相应的图,再让学生去发现“图”与“字”的关系。通过看、比发现“字”很像“图”时,学生会觉得很新奇。再让他们照图的样子来写这些字时,孩子们会特别认真,他们被汉字的形体美征服了。汉字的形体美、意象美、点线美、结体美、空间美,一定会吸引学生,从而由衷地产生学习的愿望。孩子们对祖国汉字的热爱之情就会慢慢产生。
三、教师要在净化学生语言文字学习环境上想方设法。
一段时间以来,滥造新词现象越来越严重了,一些不伦不类的新词常见电视报端或商店橱窗。当然,语言文字需要发展,但更要规范,乱造或滥套某些泊来的不规范用词,是对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糟踏和破坏,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容易产生误导,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净化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环境,滥造新词之风应刹住,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捍卫语言的纯洁和权威。随着对外交流日趋增多,一些生造的语言渐渐流行,像什么“酷毙”、“帅呆”、“哇噻”等,已经损害了我国语言的纯洁性。不仅如此,语言环境污染已泛及生活的各个层面,手机短信、餐桌等竟也成了一些污言秽语的场所。一些人时不时地“来上一段”,以此作为笑料。殊不知,在这种“不经意”间,语言的环境污染已悄然形成。
中小学生正处在求知阶段,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模仿力强,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极易对他们造成影响和误导。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产生一定的“互动效应”。让孩子长期处于不良语言环境中,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三字经》里讲: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之所以三择其邻,为的是让孟子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今日,我们的一些成年人在营造教育环境方面比孟母逊色了许多,他们不懂得抑或根本认识不到语言环境的教化作用,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常常是“信口开河”。作为教师,就更应该在这方面作好表率,还要在这方面加强宣传。让学生认识到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该向谁学。
四、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字习惯。
曾经在一首歌里唱过这么一句话,“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他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对于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是传承文明的摇篮,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教育广大师生为规范语言文字而努力是学校义不容辞责任之一。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教育教学的一项基础工作。我们教师要随时注意和纠正学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混乱现象,努力使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语言文字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须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效益和水平,对适应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尤其是面对启蒙阶段的孩子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语言文字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们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们也要清楚的知道我们的道路有多远。我想,只要我们在思想上有了高度,在教学行为上多点办法,我们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