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提高原油水含量测定准确性的研究
【摘要】鉴于石油产品分析对化工企业的重要性,针对影响原油水含量分析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一系列讨论。蒸馏法水含量测定过程中,影响测量结果准确因素很多。
【关键词】原油 蒸馏 置换
1 概 述
1.1 原油水含量测定法的准备及操作
原油是一种多组分、多烃类的混合物,与溶剂混合后的沸腾特性,比如蒸发时间和数量,有时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实验室内测定原油游离水和乳化水含量的方法是GB/T8929——2006《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应用其原油水含量的过程中,存在多种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检查仪器清洁干燥,每次试验完毕器具必须清洗干净。加热试样到具有足够流动性时的最低温度,称取前剧烈振荡,使试样和水充分混合均匀。正确量取试样量,水分不大于1.0%时量取约200g或200ml。在装有试样的烧瓶中加入瓷片、400ml脱水后的溶剂,混匀。操作时保持循环冷却水冷却,加热蒸馏烧瓶,初始阶段应缓慢(0.5-1h)。加热过程中不能让冷凝液上升到高于冷凝管内壁的四分之三处。馏出物以大约2—5滴/秒速度滴进接收器。蒸馏直至除接收器外,仪器的任何部分都没有可见水,接收器中水的体积保持恒定5min。如冷凝管内有水滴持久积聚,就用溶剂冲洗,冲洗后缓慢加热,再蒸馏至少5min,重复这个操作直至冷凝器内没有可见水(冲洗前必须停止加热至15min,防止突沸)。上述操作不能除掉水时,使用相当的器具把水刮进接收器中。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冷凝管上端装有带有显色干燥剂的干燥管。
2 如何提高原油水含量准确性分析的因素
2.1 样品采样置换次数多少、不置换分析实验结果对比
根据工作经验,采集油罐内液体样品所选用的执行标准为:GB/T4756-1998 液体石油产品采样法(半自动法)、SH/T0635-199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根据该标准要求,我们在采集油罐内液体样品时,应均匀采集油罐内上部,中部,下部样品并混合均匀;针对具有底部采样器的油罐,在采样前应多次摇动摇把,使采样器内残留的油品与油罐内的油品充分混合均匀,同时在接取样品前要放出采样器底部的死油。
因为油品在油罐中静止的过程中,会产生分层,轻的组分在上层,重的组分以及水在下层,因此,如果我们没有均匀采取油罐上部,中部,下部的样品并混合均匀,那么我们所采的样品就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整个油罐中油品的状态,上层
的样品多会导致分析出油品的组分偏轻,下层样品多会导致分析出油品的组分偏重,并且含水偏多;如果在采样前没有充分将采样器内油品与油罐内油品充分混合,同样会因采样器内油品静止分层而导致的分析结果不准确。
样品采样置换次数多少、不置换分析实验结果对比。(表1)
2.2 初流速度的电压控制与分析安全和准确性关系比较
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加热温度,循环水温度、流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所造成的,都是可以避免的。另外一种冲样是由于爆沸引起的,这种冲样造成的危害很大,也是最难控制的。
含水大时初流速度的电压控制与分析安全和准确性关系比较。(表2)
2.3 正常分析条件下含水大时,冷凝水速度快、慢与分析安全及分析准确性的关系
当原油含水率较高含水率较高时在,加热过程中试样中的水滴或沉在底部的游离水突然汽化,如同“油锅加水”引起“爆沸”;
正常分析条件下含水大时,冷凝水速度快、慢与分析安全关系。(表3)
2.4 均化的试样是提高分析准确性的有效方法
在GB/T4756——199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标准中,建议均化要使水滴直径在1---5um之间。由于粘性石油液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原油中的水在样品容器中产生的分离挂壁及分布不均,将会造成实验结果上的偏差。
2.5 控制加热强度和循环水温度,可提高分析分析准确率
现在实验室循环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20℃以下。防止加热过程中原油—溶剂混合物迅速沸腾,减少在蒸馏烧瓶上凝结水滴,增加风险,减少控制难度,同时提高分析准确性。
2.6 样品含水大时,应采取减量取样法进行分析,提高分析准确性
3 结论
在蒸馏法原油水含量测定过程中,对结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经过分析原因后,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提高原油水含量的准确性,为装置提供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标准,如GB/T4756——1998等
[2] 国家标准BG/T8929——2006
[3] 化验员实用手册——第二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