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资金紧缺,体育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管理好现有的体育器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考察访谈等方法,对隆回县部分中中小学体育器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提出了对中小体育器材管理模式,促进中小体育器材功能开发利用,力图增进中小学体育器材管理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器材管理方式有序进行 1问题的提出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中小学体育器材资源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服务,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思索的问题。学校要改变过去体育器材只买不管的状况,要改变过去体育器材管理混乱;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设施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隆回县部分中小学校。 2.2研究方法:
2.2.1调查法:对隆回县部分中小学的领导及体育器材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份,回收20份);听取有关学校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的相关介绍。
2.2.2文献法:阅读学校体育器材管理的有关文献和研究成果。 3结果与分析
3.1被调查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情况
随着隆回县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较大的改善,这为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隆回县中小学体育器材以小型化、中下水平为主;示范性高中拥有一批标准较高的器材设施。被调查的中小学60%以上的学校均有水泥篮、排球场;但学校的体育器材一般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需要;隆回一中已建塑胶田径场、万和学校、隆回二中、隆回九中等几所县城学校条件较好,基本能满足教学和训练的要求,隆回二中有室内排球场,万和学校有综合体育馆,隆回九中有400米田径场。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现状仍然严峻,体育器材场地抽空相当大,50%以上的中小学校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3.2被调查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情况
调查表明, 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常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在教不能满足学校教学、运动队训练活动;在调查的32所中小学校中,有2所学校没有篮球场,有6所学校没有排球场,有10所学校没有跳绳,有3所学校没有海绵垫,有11所学校没有山羊,有10所学校没有跳箱,有5所学校没有实心球,有9所学校没有乒乓球桌,有11所学样没有羽毛球拍,有13所学校没有单杠,有
13所学校没有双杠,有27所学校没有山羊和跳箱,占62.8%;有19所学校没有海绵垫,占44.2%;有11所学校课余时间不能正常开展活动,占25.6%
3.3被调查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管理现状
目前,中小学体育器材的管理模式多种多样。调查表明,由学校指派专人管理体育器材的占没有,兼管的占90%以上,请人管理的有2所学校,体育器材有登记的只有20%,体育器材报废登记的几乎没有,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说明这些学校的领导与体育器材管理理念非常淡薄。而对请合同工管理体育器材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然而造成学校的体育器材管理松散,造成体育器材资源的大量浪费。
3.4隆回一中塑胶田径场管理规定 ⑴严禁翻越围栏或强行进入运动场地。
⑵严禁无关人员、车辆进入运动场内;严禁携带宠物进入运动场内。
⑶严禁在场内吸烟、乱扔瓜皮、果壳、口香糖等杂物。 ⑷严禁携带具有可燃性、腐蚀性、污染性物品入内,如人为破坏人工草皮和塑胶志场地等设施、设备,一律以1平方米为单位(不足1平方米按1平方米计算)照价赔偿,并按照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严肃处理。
⑸严禁穿高跟鞋、带钉皮鞋者入场;运动员比赛时所穿跑鞋鞋钉不得超过4mm。
⑹严禁在场内进行杠铃、哑铃、铁饼、标枪等器械训练,铅球训练只能在铅球场内进行,跳远、跳高等项目也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以免损坏场地。
⑺严禁在塑胶跑道上进行足球等非田径项目运动。
⑻开放时间:早操(或晨练)、课间操、下午的体育课,第九节课、晚餐锻炼等时间,具体开放时间见季节开放时间表,其余时间原则上不开放,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开放必须事先预约,并按规定办理好手续。
⑼校内各部门和用场地比赛,需提前一周向总务处提出申请,待批准并办理好手续后,方可按照计划进行。
3.5体育器材管理混乱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中小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出现的问题分析中发现,有90%的学校认为学校管理有问题,管理松懈,对体育器材的丢失无所谓,没有责任追究,登记入册账目不清,申请器材报废制度不完善,没有正常的管理制度。
4结论与对策
4.1结论
4.1.1隆回县现有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以小型化、中下水平为主;而示范性高中和重点中小学的体育器材设施比较好,管理较好。
4.1.2学校体育器材非常紧缺,如果加上管理上出现问题,既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对于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小学体育器材管理松散,目前仍以学校和体育教师代管的居多,少数学校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借用归还手续不完备,存在管理漏洞,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
4.2对策
4.2.1提高领导管理意识
学校主要抓体育教学工作的领导是体育器材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对体育器材的管理意识提高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要求校长要学习和掌握本单位体育工作管理知识,做好
全校师生对体育器材管理宣传教育工作,要主持、组织、督促和检查财产管理全面工作。
4.2.2建立体育器材场地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各自职责
体育器材管理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管用结合,层层落实”的原则,实行学校领导负责,财产管理员负责实施,做到从购置、登记入册、
产品价格、每学期检查一次,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严密手续,定期更新和报废手续。
4.2.3建立领导小组: 组长(副校长)——副组长(总务主任)——成员(体育组长、保管员)。
4.2.4明确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①分管校长的职责:主持、组织、督促和检查体育器材场地财产管理全面工作。负责对校财产物资的购入、调入、新建、调出、报损、报废的审查审批。
②总务主任的职责:组织和督促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分配、养护、维修、清查工作,提高财产使用率,确保完好率。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学习有关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检查执行情况,努力实现学校体育器材场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系列化。
③器材保管员的职责:负责体育器材的管理工作,做好财产物资的正常申请领取、报损、报废工作,填制相应单据。定期与总务处管理员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总之,加强中小学体育器材场地管理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分级管理,管用结合,层层落实,充分调动领导、体育教师、器材保管员及广大师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器材保管理的最佳效应,保证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学校的体育器材管理一定能上一个新的
台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