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比较 探究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快乐学案2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比较 探究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快乐学案2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 培养学生朗读、复述、翻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 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导学过程: ◆知识预习

1、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

①唐雎( ) ②怫然( ) ③休祲( ) ④缟素( ) ⑤徒跣( ) ⑥色挠( ) 2.解释加粗词语。 (1)请广于君( ) (2)非士之怒也( ) (3)岂直五百里哉?( ) (4)弗敢易( ) (5)休祲降于天( ) (6)长跪而谢之( ) (7)秦王色挠( ) (8)寡人谕矣( ) 2、请为下列句子中的“使”选择正确的义项。

A.使命 B.听、讲 C.派、遣 D.出使 E.使臣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2)唐雎不辱使命( )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 3、请为下列句中加粗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或义项。 (1)秦王色挠( ) A.骚挠 B.屈服 (2)长跪而谢之曰( ) A.道歉 B.谢意 (3)天下缟素( ) A.gǎo B.kǎo (4)弗敢易( ) A.交换 B.交易 4、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学教过程:(第一课时)

1、正音正字,疏通文意: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ăn 抢qiāng 傀guī祲jìn缟găo挠náo 谕yù

1

2、反复朗读,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3、文章划分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呢?

4、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总结、扩展:

本课注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疏通了文意,使大家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试举几例。

6、布置作业:认真阅读,逐句翻译,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第二课时

一、分各色朗读课文。

二、 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4、本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5、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6、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7、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2

8、通过课文分析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秦王: 唐雎: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