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矩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掌握几何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以及自主合作精神;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重难点、关键
重点:掌握矩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 难点:理解矩形的特殊性.
关键:把握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迁移到矩形概念与性质上来,明确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收集有关矩形的图片,制作教具.(图19.2-2) 学生准备:复习平行四边形性质,预习矩形这节内容. 学法解析
1.认知起点: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内容.
2.知识线索:情境与操作→平行四边形→矩形→矩形性质.
3.学习方式:观察、操作、感知其演变,以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形象感知 【显示投影片】
教师活动:将收集来的有关长方形图片,播放出来,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定义出矩形的概念.
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也就是小学学习过的长方形). 教师活动:介绍完矩形概念后,为了加深理解也为了继续研究矩形的性质,拿出教具.同学生一起探究下面问题:
问题1:改变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将框架夹角∠α变为90°,•平行四边形成为一个矩形,这说明平行四边形与矩形具有怎样的从属关系?(教师提问)
学生活动:观察教师的教具,研究其变化情况,可以发现: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是属于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 问题2:既然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那么矩形是否具有它独特的性质呢?(教师提问)
学生活动:由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以及刚才变角∠α为90°可以得到∠α的补角也是90°,从而得到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评析:实际上,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四个角都是90°,这里学生不难理解. 教师活动:用橡皮筋做出两条对角线,让学生观察这两条对角线的关系,并要求学生证明(口述).
学生活动:观察发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口述证明过程是:充分利用(SAS)三角形全等来证明.
- 1 -
口述:∵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CB=90°,AB=DC 又∵BC为公共边
∴△ABC≌△DCB(SAS) ∴AC=BD
1 教师提问:AO=_____AC,BO=______BD呢?(,
21)BO是Rt△ABC的什么线?•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11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发现AO=AC,BO=BD,BO是Rt△ABC的中线.•由此归纳
22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师生回忆).
【设计意图】采用观察、操作、交流、演绎的手法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1 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AOB=60°,AB=4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投影显示)
思路点拨:利用矩形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得到OA=OB,由于∠AOB=60°,因此,•可以发现△AOB为等边三角形,这样可求出OA=AB=4cm,∴AC=BD=2OA=8cm.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板书例1,分析例1的思路,教会学生解题分析法,然后板书解题过程(课本P104)
学生活动:参与教师讲例,总结几何分析思路. 【问题探究】(投影显示)
如图,△ABC中,∠A=2∠B,CD是△ABC的高,E是AB的中点,求证:DE=
1AC. 2
思路点拨:本题可从E是AB的中点切入,考虑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必需找到另一个中点.分析可知:可以取BC中点F,也可以取AC的中点G为尝试.
- 2 -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引导、启发学生的分析思路,教会学生如何书写辅助线.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索,想出几种不同的证法. 证法一:取BC的中点F,连结EF、DF,如图(1)
1AC,∴∠FEB=∠A, 21∵∠A=2∠B,∴∠FEB=2∠B.DF=BC=BF,
2∵E为AB中点,∴EF//∴∠1=∠B,∴∠FEB=2∠B=2∠1=∠1+∠2, ∴∠1=∠2,∴DE=EF=
1AC. 21AC=AG, 2证法二:取AC的中点G,连结DG、EG,∵CD是△ABC的高, ∴在Rt△ADC中,DG=
∵E是AB的中点,∴GE∥BC,∴∠1=∠B. ∴∠GDA=∠A=2∠B=2∠1,
又∠GDA=∠1+∠2,•∴∠1+∠2=2∠1, ∴∠2=∠1,∴DE=DG=
1AC. 2 【设计意图】
补充这道演练题是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一题多解的意识,形成几何思路.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P104 “练习”1,2,3. 2.【探研时空】
已知:如图,从矩形ABCD的顶点C作对角线BD的垂线与∠BA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求证:AC=CE.
思路点拨:要证AC=CE,可以考虑∠E=∠CAE,AE平分∠BAD,所以∠DAE=∠BAE,•因
- 3 -
此,从中发现∠CAE=∠DAE-∠DAC.
另外一个条件是CE⊥BD,这样过A作AF⊥BD于F,则AF∥CE,•可以将∠E•转化为∠FAE,∠FAE=∠BAE-∠FAE.现在只要证明∠BAF=∠DAC即可,而实际上,∠BAF=∠BDA=•∠DAC,问题迎刃而解.
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因此,•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 2.性质归纳:
(1)边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 (2)角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4)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12 习题19.2 1,4,9,16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驻足“双基”】
1.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一条对角线与短边的和为15,•对角线长是________,两边长分别等于________.
2.矩形周长为36cm,一边中点与对边两顶点的连线所夹的角是直角,则矩形各边长是______.
3.已知矩形ABCD中,O是AC、BD的交点,OC=BC,则∠CAB=_______.
4.如图,矩形ABCD中,E是BC中点,∠BAE=30°,AE=4,则AC=______.
5.如图,矩形ABCD中,AB=2BC,在CD上取上一点M,使AM=AB,则∠MBC=_______. 6.矩形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相等 B.对角线相等 C.对边相等 D.对角线互相平分 7.如果E是矩形ABCD中AB的中点,那么△AED的面积:矩形ABCD的面积值为( ). A.
1111 B. C. D. 23458.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EF⊥CE,EF=CE,DE=2,矩形的周长为16,求AE的长.
- 4 -
【提升“学力”】
9.如图,矩形ABCD中,DF平分∠ADC交AC于E,交BC于F,∠BDF=15°,求∠DOC、•∠COF的度数.
【聚焦“中考”】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DC上,BF∥DE,若AD=12cm,AB=7cm,且AE:EB=5:2,求阴影部分EBFD的面积.
11.小明爸爸的风筝厂准备购进甲、•乙两种规格相同但颜色不同的布料生产一批形状如图所示的风筝,点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其中阴影部分用甲布料,其余部分用乙布料,(裁剪两种布料时,均不计余料),若生产这批风筝需要甲布料30匹,那么需要乙布料多少匹呢?
答案:
1.10,5,53 2.6cm,12cm,6cm,12cm 3.30° 4.27 5.15° 6.B 7.C 8.3 9.60°,75°
提示:∠ODC=∠ODE+∠EDC=15•°+45°=60°, ∴△ODC是等边三角形,∴∠DOC=60°, ∵OC=CD,CD=CF,∴OC=CF, 又∵∠OCF=90°-60°=30°,
∴∠COF=
2
18030=75°. 210.24cm 11.30匹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