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镇白云小学教学设计
(2016年——2017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 品德与社会 年级: 五 年 级 教师: 刘 雪 梅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进度表
教者 刘雪梅 科 目 品德与社会 上 课 日 期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8 教 学 班 级 每 周 节 数 五年级 2 教学书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及册数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 上册 总授课 32 考试次数 1 节 数 页数 实 际 进 度 出 入 原 因 说 明 起 讫 9 18 23 35 40 45 时 间 预 定 进 度 起 讫 2月 3月 3 好大一个家 27日 3日 3月 3月 首都北京 第三课、港和澳门 10 6日 10日 3月 3月 19 宝岛台湾 13日 17日 3月 3月 我们的“母亲河” 第六课、祖国 24 20日 24日 名山知多少 3月 3月 36 走上黄土高坡 27日 31日 4月 4月 登上世界屋脊 41 3日 7日 4月 4月 10日 14日 走进东北黑土地 46 51 4月 4月 享受热带风光 52 56 17日 21日 4月 4月 大家庭里的成员 57 61 24日 28日 5月 5月 1日 5日 5月 5月 多彩的民族风情 第十三课、各族 62 75 8日 12日 人民大团结 5月 5月 76 84 自然灾害的威力 15日 19日 5月 5月 灾难之中的救护 85 93 22日 26日 5月 6月 生命只有一次 94 99 29日 2日 6月 6月 拒绝不良习惯 100 104 5日 9日 6月 6月 远离毒品 105 108 12日 16日 6月 6月 快乐地生活 109 110 19日 23日 6月 6月 复习 26日 30日 7月 7月 总复习 3日 7日 7月 7月 考试 10日 14日 2016年—2017年度第一学期 五 年级品德与社会科授课计划
总 的 教 育 目 的 教 育 本册教材的总体目标旨在促进学教 养 在品德与社会学习过程中,感受生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1.本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使学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以及富1、认识我们的祖国,了解中国在饶的物产,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世界中的地位,中国地理环境的差异,自然的想感情。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域及其特点。 2.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2、通过了解祖国壮丽的山山水水,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中国主要的河流及其分布,感染学生,勤俭节约的态度。 让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和水,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祖国山河的知识。 3.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正公平、热爱集体、3、了解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激发学生明白地区的差异是造成各地环境和生的爱心,积极加入到慈善事业中,奉献活差异的重要原因,了解环境差异带来自己的爱心,关爱生命,关爱社会。 的风土人情,教育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 4、中国是56个民族汇聚一体的大4.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5,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家庭,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认识每个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民族服饰等的差异,了解少数民族不同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住房的特点和有趣体生活。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的节日,体会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让热爱民族的好思想,好风尚。 学生知道,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关键。 6.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5、认识自然灾害的种类,以及自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然灾害的救护措施,联系生活中发生的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自然灾害,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7.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些词语的含义。 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6、了解生命的诞生及艰辛的成长8.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过程,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分辨哪些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是不良习惯,拒绝不良习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健康快乐的成长。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科授课计划
教 材 分 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由六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好的一个家》、第二单元为《壮丽的山河》、第三单元为《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第四单元为《各族人民一家亲》、第五单元为《自然灾害与救助》、第六单元为《珍惜自己的生命》。
二、教材分析
小学《思品与社会》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
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会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我们的祖国,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中国地理环境的差异,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域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2、通过了解祖国壮丽的山山水水,中国主要的河流及其分布,感染学生,让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和水,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祖国山河的知识。
3、了解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明白地区的差异是造成各地环境和生活差异的重要原因,了解环境差异带来的风土人情,教育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
4、中国是56个民族汇聚一体的大家庭,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认识每个民族服饰等的差异,了解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住房的特点和有趣的节日,体会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学生知道,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关键。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好思想,好风尚。
5、认识自然灾害的种类,以及自然灾害的救护措施,联系生活中发生的自然灾害,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些词语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心,积极加入到慈善事业中,奉献自己的爱心,关爱生命,关爱社会。
6、了解生命的诞生及艰辛的成长过程,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分辨哪些是不良习惯,拒绝不良习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民族,热爱祖国,关爱生命”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从实际出发,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
动。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教材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 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学 情 分 析 学生通过5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本学期,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学习和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