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文婷江雨燕2,张海军S吴春艳李翔宇2,魏晓杰2(1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2.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摘 要: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村民的访谈显示,红色基因助力精准扶贫还面临困境。要通过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将 红色基因转化为经济效益,用践行来感悟和传承红色基因,使红色基因焕发出新的光辉与活力,渗透内化至每位村民
价值观中,作为内生动力激励其努力奋斗,脱贫致富。关键词:红色基因;精准扶贫;革命老区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19)02-0025-03Helpii^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Red Cultural Heritage
------Based on Interviews In the Old Revolutionary Areas in Dabie Mountains
ZU Wen-ting1, JIANG Yu-yan2, ZHAGN Hai-jun2, WU Chun-yan1, LI Xiang-yu2, WEI Xiao-jie2
(1. School of Business, Anhui University o£ Technology ,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2.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interviews with villagers in the old revolutionary areas in Dabie Mountains > red cultural heritage still has difficulty in helping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red cultural heritage into economic benefits by improving rural education system. Practice should be adopted to help understand and inherit red cultural heritage, so as to make the red cultural heritage glow with new brilliance and vitality and permeate into the values of every village. Therefore, the red cultural heritage will finally serve as an endogenous motive force to motivate villagers to strive hard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ecome rich.Key words:red cultural heritag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volutionary areas2016年**总书记在考察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
工作期间指出:“老区人民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老 区积淀着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 质。”巾作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创造了红旗不倒
的历史传奇的大别山却是脱贫攻坚的国家级主战场。 要扶贫先扶志,众多学者认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扶贫的同时要扶志,点燃贫困人口 心中的正能量,破除“等、要、靠”的思想桎梏,增强其 自我脱贫的愿望。薛刚认为在缺少贫困群众的“心劲” 和自身努力时,外人再使劲也很难使其摆脱贫困境 地図。红色基因作为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孕 育和发展起来的内在意识形态和精神品质无疑是脱贫 的重要内生动力之一。我们从大别山地区烈士后代、 优抚对象后代、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这四类群体中选出
标尚且受限,红色教育更是成为“奢侈品”。我们在调 查中发现,农村学校同样存在不重视历史课、政治课的 情况,学生更倾向于学习自然科学类、与种植养殖等生 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知识,学生不愿意听讲也导致 教师教学积极性减弱以及授课质量下降。邢同学:''我是一个初中生,对历史、政治挺感兴趣
的,喜欢英雄人物事迹。但初中课程任务繁重,同学们
都把重心放在语数英上,上课做别的作业,老师也就没 有兴致讲下去。”32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分析红色基因作为脱贫内生
动力却未能发挥根本性激励作用的原因,并总结寻找 解决方案,以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新的切 入点。二是红色教育未因地制宜、产学结合,实践性不 强,受教育者无法将红色基因融入个人生活。大部分 受访者在被询问所知道的红色故事时,回答基本雷同, 这些故事属于家喻户晓的故事,而非大别山当地的红 色故事。而在学习效仿和自身有相同背景、相同来历 的红色英雄时,可行性更强,情感认同度更高。吴同学:''历史课和语文课上老师也说过红军万里 长征、狼牙山五壮士、朱德的扁担等红色事迹,但我们 学这些似乎除了考试没啥用处,我也不能模仿他们在
一、红色基因助力精准扶贫的困境红色教育滞后(一)我们村做些什么贡献。”一是红色教育执行力度低。农村教育本身存在基 础相对薄弱、学校师资力量落后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等问题。在受限的条件下,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与达
三是经济效益目标与树德育人目标的矛盾。精准 扶贫的进程中,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就像鸟之两翼,车 之两轮,互相作用,谁也离不开谁。对村民来说,能否 尽快找到工作为家庭减轻负担是年轻受访者关注的重
收稿日期:2019-02-28作者简介:祖文婷(1999-),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本科生。江雨燕(1966-),女,安徽宣城人,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5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点,家庭衣食住行的改善更受中年受访者的关注,老年 受访者考虑最多的问题则是自身养老问题。追求精神 生活的前提是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在物质生活需要未 达到充分满足时,无暇顾及对红色基因的追求;对零售 业、文化业的经营者来说,潮流新颖的产品和作品相比 较于“枯燥无味”的红色产品和红色作品具有更大的市 场份额,在经济效益面前,其选择的是能为其带来更多 利润的业务。吴先生:“村子里太穷了,为了挣钱想养家糊口,这 才出去打工。村子贫不贫穷,不是我们一己之力能够
解和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父母作为 子女的第一老师,由于外出务工无法长期陪伴子女左 右,无法耳濡目染地将符合红色基因内涵要求的价值 观渗透内化给子女;留守老人多数由于身体欠佳、记忆 力下降、思想陈旧等原因在和留守儿童的沟通上有巨 大的鸿沟。概括来说,父母不能在其位和老人无力尽 其责阻碍了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金先生:\"我每个星期给家里打一次电话,问问我 妈身体是否健康,还有就是我儿子的学习成绩我也挺
关心的吧。”改变的。”王同学:“奶奶没有文化,耳朵也不太好,除了种田家 王女士:“我心中对于红色文化有足够的敬畏,但
是现在生活琐事这么多,经济压力又这么大,每天能把 吃饭问题解决已经不错了,那些红色基因解决不了我 现在的问题,对于我来说可有可无。”张老板:\"我们搞电影的,也想搞一些新式的东西
去传播红色基因,传播正能量,但是度太难把握,一不 小心就可能搞砸,因为这个实在太厚重了,活泼一些怕
失去尊重,太严肃又怕没人看。”(二) 红色基因内涵扩展不够红色基因主要是指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不变军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 战斗精神。由于大别山区交通闭塞、互联网普及率低, 传统观念固化的老龄人群难以接受新兴事物,老一辈 人无法接触、感知和内化包括改革创新精神、创业精神 等在内的红色基因在当代的内涵延伸与扩展。江先生:“都说靠山吃山,我们吃了这么多年,虽然 能吃得饱了,但是还是吃不好。以前他们靠枪杆子活
命,但现在是靠改革创新活命。”同时,来自学校的红色教育亦缺少改革创新。农 村地区教育模式和理念转变缓慢,致使农村教育管理 体制远远滞后于城市义务教育改革体制。在大别山区 的农村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从老一批退休 教师返聘,这部分教师思想陈旧,教学方式死板,不愿 意尝试去改变,同样无法为学生传播顺应时代潮流、符 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红色基因。车同学:''我家在大别山腹地,每天都要翻过山崖 去上课,学校没有什么年轻老师,大多是退休下来的, 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相同的老旧内容。”(三) 代际传递阻碍一是部分烈士后代平庸化。在采访中有1/4的烈
士后代虽然享有国家的体恤金和特殊补贴却仍处于贫 困状态。这类群体在祖辈的光环下依靠红色“收入”输 入维持基本生活,却未能输出红色正能量,对红色基因 的态度是依赖,把其作为维持生计的手段,而不是创造 财富的动力。即使有利用红色基因创收的想法,由于 资金和技术的缺乏,烈士后代所继承、拥有、掌握的红 色资源未被开发、转化成为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红色 产品和红色旅游景点。孙女士 :“我们一家是车厚桥烈士的后代,上个月 村里帮忙才凑齐钱把爷爷的纪念亭修好,当年爷爷的 练武场年久失修,荒废已久。”二是由于农村外出务工导致红色基因在留守儿童
群体传递受阻。在访谈中,留守儿童对红色知识的了
26里的事情基本都是我做。和奶奶沟通起来挺困难的。”三是最具传承和创新红色基因潜力的人员的外 流。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导致文化素 质较高的农村人员涌入城市谋求新发展,而这部分人本 应该是振兴乡村经济,传承发展红色基因的主力军。张先生:''我们家的孩子从小聪明,孩子妈妈怕留 在农村耽误了前程,初二转学到六安城里。村里年轻
人现在越来越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居多。”二、红色基因助力精准扶贫建议(一)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一是要加快农村教育改革,革新教学标准,对乡村
教师定期举办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红色教育培训,完 善乡村教师筛选体系;二是通过筹建多媒体现代化教 室,吸纳社会爱心人士,以远程教育方式传播红色基 因,使农村学生可以和城市学生享受同等的红色教育; 三是要增加人才培养体系中社会实践比重,打造扎根 基层、面向前沿、特色鲜明的实践体系,构筑农村学生 思想引领、素质提升、能力发展的新格局,使其成为振 兴乡村经济,助力精准扶贫的主力军。(二) 将红色基因转化为经济效益传承红色基因和追求经济目标两者并不是先后关 系,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有助于传承 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一要充 分利用、开发当地红色资源,使之成为能产生经济效益 的红色景点、红色纪念品、素质教育基地等;二要吸引 外部教育资源向山村涌进,吸纳外界新思想、新文化。 三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如邀请知名学者、 教授下乡授课指导,解读中央文件,把政府的扶贫政策 和思想输送到田间地头,传递新时代红色精神,解放农 民思想,鼓足农民干劲,如搭建大别山电子商务平台, 通过包装上红色事迹、红色文化,将当地的农副产品、 好山好水更好地宣传出去,实现增收。(三) 用践行来感悟和传承红色基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红色基因隐藏在大别山革 命老区村民的语言、民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中。要 让村民参与到大别山当地旅游业发展中,如让当地的 村民作为旅游向导向游客们还原最真实的大别山,在 为当地村民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的同时,强化了 村民对红色精神的追求,激发其通过劳动脱贫致富的 决心,还可在和游客的交流过程中增加他们对外界的 了解和对知识的向往。(四) 斩断代际传递阻力对于手中有红色资源,有想法、(下转第29页)张从海:以“渡江精神”加强安徽企业家精神培育体系建设代的步伐相一致。好的培育体系不仅注重采用新理 念,还注重采用新方法、新手段。推进全省企业家精神 培育体系的网络化、智能化是当前做好培育工作的重 要条件。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广泛运 用,为企业家精神培育提供了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 它们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准程度,还带来 了新的气息和新的观念,其必将极大地促进培育体系 实现新飞跃。第三,注重培育体系完善,强调整体综合实力发 挥。企业家精神培育体系建成后,由于在建设培育体 系时考虑不周、环境限制等原因,或者在培育体系运行 时新发展导致原有体系与新形势不适应等原因,会在 以后实际运行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应持续动 态化地对该系统进行完善。企业家精神培育体系运行 部门的工作人员,应经常深入到企业家队伍中、深入到 企业中、深入到基层社会中,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 研究相应的对策。由于企业家精神培育体系建设涉及 的部门和人员比较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大系统,因此 要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往往需要体系内外多部门、 多渠道、多层面相互协调、统筹解决,从而在整体上不 断提高全省企业家精神培育体系的综合实力。第四,夯实培育基础工作,强化培育保障能力。要 打好建设安徽现代企业家精神培育这场世纪之战,首 先要有牢固的阵地,即建设良好、经费充足、制度完备 的教育基地。为此,一是要加强全国工商联及其所属 商会建设,充分发挥它们的桥梁纽带与助手的作用;二 是要扩大开放竞争,充分依靠我国各类相关培训机构O 如我国有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5000多所,可以充分 发挥这些教育培训机构在企业家精神培育中的作用。 其次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要针对企业家精神培 育,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既忠诚于马克思 主义、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深刻理解党的方针政 策,又懂得现代社会生产的企业家精神培育方面的知 名专家。加大基层组织师资力量的培训。三是建设有 安徽特色的现代企业家精神培育内容体系。在内容上 要彰显当代安徽特色,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 作需要和企业家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并结合不同地
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的个性需求,来组织培育 的内容。第五,营造新的社会氛围,加强保护企业家精神。 首先全社会参考。从某种角度讲,中国企业家精神培 育的今天,就是中国经济活力的明天。中国现代企业 家精神的培育只能依靠自已,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不是某个教育类型或专 业方向能解决的,它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其次是加 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组织落 实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制度创新,不断 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提高企业家的安全 感、获得感。再次是建立新的以创新为导向的社会评 价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创 新发展,在多次讲话和论述中反复强调“创新”,内容涵 盖了科技、人才、文艺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在理论、制度、 实践上如何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全 社会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社会评价体系,是新时代培 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举措。参考文献:[1] **.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N].人民日报,2014- 11-10(01).[2]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19-01-18) [2019-02-01]. http://www. ah. gov. cn/index, html.[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胜利[EB/OL]. ( 2017-10-27) [2019-02-10]. http:/力hsjk. people, cn/article/29613458.[4] **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
议.(2017-04-18) Q2019-02-10]. http://www. gov. cn/xin- wen/2017-04/18/content_5186936. htm.[5] 刘志阳.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家精神的演进[Jl人民论坛,
2018(12):24-25.[6]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8-11- 01)[ 2019-01-18]http://www. xinhuanet. com//2018-11/01/ c_1123649488. htm[7]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
报,2014-05-05(02).(责任编辑汪继友)(上接第26页)有能力的烈士后代,政府可以实施适当 政策倾斜;要精确识别,根据其家庭情况、拥有红色资 源内容等制定精确帮扶计划。针对红色基因在留守儿童群体传递受阻问题,政 府应建立打工子女学校,配备合格教师;改善留守儿童 生活软环境,弥补其父母无法在其位造成的红色基因 代际传递受阻现象。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对留守 儿童代理监护人培训,使其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增进与 留守儿童交流,打开红色基因传递的通道;再如鼓励由 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队到农村帮扶,学生群体与留守 儿童年龄相仿、思考方式类似,其带来的新鲜红色基因 更易被留守儿童认可和接受,更能激发留守儿童贡献 家乡、奉献社会的动力。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传承红色基因的主力军
流失问题,可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业为农村劳动力提 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三、结语红色基因是精神的归宿,初心的起点。要通过完善 农村教育体系,将红色基因转化为经济效益,用践行来感 悟和传承红色基因,多方位斩断代际传递阻力,使红色基 因焕发出新的光辉与活力,渗透内化至每位村民价值观 中,作为内生动力激励其努力奋斗,脱贫致富。参考文献:[1] 国务院.**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实
践]EB/OL], (2017-11-05) [2018-12-01], http://cpc. people, com. cn/nl/2018/1205/cll7005-30444490. htmlfazh.[2] 薛刚.精准扶贫中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作用及其激发对策.政府创新,2018(7) :51-55. (责任编辑汪继友)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