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 数学

人教版 数学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人教版 数学 数与代数 《表内乘法(二)》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是表内乘法(一)的进阶,将进一步学习7、8、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等。编排特点基本与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一致,系统的乘法学习为学生的乘法口诀表建立知识树。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本单元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提供多种学习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7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8的乘法口诀: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第二课时解决问题:1、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提高收集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9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9的乘法口诀:1、结合情境图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计算。第二课时解决问题:1、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含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难点:随着口诀数量的增加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容易混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分析关系有一定难度。

课时安排:

1、7的乘法口诀、练习十七P72-74 2、8的乘法口诀、练习十八p75-77 3、解决问题、练习十九p78-79

4、9的乘法口诀、练习二十p80-82

5、解决问题、练习二十剩余、练习二十一p83-85 6、整理和复习、练习二十二p86-87

乘法的初步认识

目标:

1、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3、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经历归纳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请同学们查查日历,了解一下4周有多少天呢?

教具:

教科书72页七色图案,七巧板、五颜六色的纸

图形与几何 《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角: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2、学会用尺子画角。第二课时认识直角:1、结合具体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2、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第三课时认识锐角和钝角 解决问题:1、初步认识锐角和钝

角2、学会三角尺拼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课时安排:

1、认识角

p38-39

2、认识直角p40

3、认识锐角和钝角 解决问题p41-42 4、练习八p43-45

认识角

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

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教材p38主题图 准备

问: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了那些角?

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情感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课时安排:

1、可能性p44-46 2、练习十一p47-49 3、掷一掷p50-51

可能性

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

准备: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铅笔。生:棋子。 提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是有关数学广角的“植物问题”, 主要探讨的是关于在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栽一端、只栽中间、两端都栽等。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探索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人手的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建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体会简单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一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1、植树问题p106-108 2、练习二十四p109-111

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间隔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具:

提问:请你伸出你的右手,观察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