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1.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 某三口之家,2010年3月收入共6258元。父亲在国有商场工作,工资收入1000元;母亲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收入900元;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23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1200元,政府公债收入528元,为企业提供商品信息收入330元。该家庭收入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与按劳分配所得分别是:() A.4200 B.1000 C.1900 D.2428 3. 在我国农村,农民通过经营土地承包所获得的收益属于

①按劳分配 ②按土地要素分配 ③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分配 ④财产性收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 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

①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对社会总产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②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③以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④在公有制经济中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进行的分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下列对于这一原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由劳动、资本、技术、信息和管理等 ②参与收益分配的各类生产要素应得到相应的报酬 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存在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④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6.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天看来,这一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是: ①要高度重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 ②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③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 ④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

A.收入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 B.消灭分配上的差别 C.平均分配劳动收入 D.收入分配上的相对平等 8.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社会宣布,从2010年2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这一举措说明政府 ①建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④努力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只要“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农保”。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A.实现社会公平 B.促进效率提高 C.规范市场秩序 D.增加农民收入 10. 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够合理,要构建和谐的收入分配关系,就应该 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社会公平 ④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公平否认收入分配中差距的存在 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财政收入增加的因素主要是:

A.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B.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C.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D.税收的征管 13. 在财政收入问题上,我们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这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B.增加财政收入既要重视经济发展,又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C.国家的分配政策与财政收入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D.合理的分配政策不能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4.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09年全国财政赤字拟安排合计为9500亿元。根据统计,这一赤字规模创出了新中国60年的最高纪录,是历史高值的2003年财政赤字的近三倍。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直接投资 B.拉动国内需求 C.促进经济增长 D.平衡财政收支 15. 2009年,我国全国财政赤字预计达9500亿元。这表明本年度我国

A.国债支出大于国债收入 B.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C.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人 D.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16. 下列对财政赤字骤然增多的正确认识是

①这主要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造成的 ②这是我国抑制内需、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 ③这主要是实施紧缩财政政策造成的 ④这是我国扩大内需、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 国家决定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其中1.8万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建设,这体现了

A.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 C.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财政支出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

18. 2009年11月中旬,我国北方和中西部地区迎来罕见暴雪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帮助河北、山西抗灾工作,财政部会同民政部紧急安排下拨两省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各1000万元,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倒塌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这表明

A.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保障 B.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C.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D.财政通过经济建设支出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19. 2009年,中国政府在中央财政中新增7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工业锅炉改造、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并对企业按节能量进行奖励。这体现了 A.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财政有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C.财政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D.财政能调控经济平稳运行 20. 从国家取得收入的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

①税收收入 ②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人 ③债务收入 ④国家以罚没等形式取得的收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 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是

A.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C.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D.税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2.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是因为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基础 ③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税收具有无偿性和固定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3.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是

A.体现公平原则,所有企业和公民都要依法纳税 B.体现奉献精神,不论收入高低,纳税越多越好 C.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D.高收入、低收入和无收入者一视同仁,依法征税

24. 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 A.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B.一种分配关系 C.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D.调节经济的杠杆 25. 2009年6月10日,四川广安华蓥市税警协同“作战”,从华蓥直赴重庆市朝天门,将2名专门负责接货销售假发票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至此,这起涉及浙江、重庆、四川等地的制售假发票大案告破。这一事件体现了( )

A.税收具有无偿性特征 B.税收具有固定性特征 C.税收具有政治性特征 D.税收具有强制性特征

26.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1)为什么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2)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解决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主要经济措施。

 选择题答案写在表中。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 3 4 5 6 7 8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