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兽用鸡脾转移因子的多肽组成研究

兽用鸡脾转移因子的多肽组成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4,48(2):23—27/黄迪海,等 中国兽药杂志 ・23・ 兽用鸡脾转移因子的多肽组成研究 黄迪海 ,刘霞 ,盛晓丹 ,董玉兰 ,綦学慧 ,张从敬 。,徐秀荣 , 张再辉 ,秦卓明1,2,3 (1.山东省健牧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济南250100;2.济南市动物生物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南250100; 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济南250023;4.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94) [收稿日期]2013—1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280(2014)02-0023—05[中图分类号]¥859.79 [摘 要] 为了研究兽用鸡脾转移因子的多肽组成,利用冻融一透析法制备兽用鸡脾转移因子溶 液,分别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多肽含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0F—MS)测 定分子量,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LC—MS)分析多肽组成,脱E受体法测定转移因子活力。鸡脾转 移因子溶液多肽含量为1570.8 b ̄g/mL,活力为10.92%,LC-MS法测得多肽分子量为800~7476 Da, 多肽种类581种,包括T细胞凋亡抑制相关蛋白(TIAL1)等多种生物活性蛋白。初步揭示了兽用鸡 脾转移因子的多肽组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 [关键词] 转移因子;多肽;液相色谱一质谱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1372332);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项目(20120128) 作者简介:黄迪海,从事新兽药研发方面工作。 通讯作者:秦卓明。E-mail:qinzm1997@163.eom 制备了效价较高的抗sc的多克隆抗体,以期建立 特异的检测粘膜组织中SIg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为下一步开展粘膜免疫激活剂对粘膜组织中SIgA 分泌的影响奠定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付金龙,刘沛.sc结构、功能及其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华 人消化杂志,2009,(3):293—298. 法的研究进展『J1.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1O):131-135. f9] 杨倩,毛卫华.鸡和猪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结构蛋白的比 较[J].畜牧与兽医,2003,35(10):5-7. 『1O]梁靖坤,王继芳,曹荣峰.奶牛初乳sIgA的提纯与电泳分析 [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5):6-8. 11]韩建保,王开功,于洪洋.鸡SIgA的提取鉴定及其抗体制备 [J].贵州畜牧兽医,2008,32(3):5-7. [12]周盛华,赵红宇,朱洪艳,等.牛初乳中sIgA的分离纯化 『J_.中国乳品工业,201l,39(6):12—13. [2] 孙立,马健飞,冯江敏,等.尿液sIgA含量测定在非感染性肾 脏疾病中的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OO2,(2):146—148. 『3] 张宝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 讯,2009,20(2):263—265. [13]周华波,房慧伶,李红蕾,等.鸡SIgA的纯化及兔抗鸡sIgA 抗体的制备『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6,10(12):24-26. [14]姚永豪,高学军,刘晓飞,等.牛初乳sIgA的分离纯化[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7,25(7):43-44. [15]冯志新,王海燕,刘茂军,等.猪初乳中sI 纯化及其单抗 制备[J].江苏农业学报,2011,27(5):1026—1030. 『16]陈斌.sIgA分泌片的原核表达及抗分泌片单克隆抗体的制 备『D].江西农业大学.2011. [4] 曾常茜.分泌型IgA在黏膜抗感染中的作用[J].北华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5,6(1):33-35. [5]唐庆娟,戚欣,耿美玉.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在粘膜 免疫中的重要功能『.II.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23(9):724—729. 『17]崔巍,孙翠明,刘沛.谷氨酰胺对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多 [6] 胡正强,黎光,江咏梅,等.SIgA分泌片分离、纯化研究[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2,30,(2):35-38. 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 (11):1452—1454. [7]吴胜昔,姜平,李玉峰.抗猪sIgA单克隆抗体的研制[J], 中国兽医学报,2005,25(4):390-393. 『8] 刘晓飞,高学军,姚永豪,等.牛初乳sIgA分离纯化及其检测方 『18]刘茂柯.猪SIgA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对猪肺炎支原体 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0. (编辑:李文平) -24・ 中国兽药杂志 2014,48(2):23—27/黄迪海,等 Tile Diverse R pe HUANG Di—hai ,LIU Xia’ C【艇 0f the Odck_en Spleen TFal ̄er Factor in Veterinary ,SHENG Xiao-dan ,DONG Yu-lan ,QI Xue-hui,ZHANG Cong-jing 一, XU Xiu—rong 一,ZHANG Zai-hui ,QIN Zhuo—ming ' ,。 (1.Shandong Jianmu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Co., d.,Jinan 250100 China; 2.Jinan Center of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for Animal Biologics,Jinan 250100 China; 3.Institute ofPoultry Scierwe Shandong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Jinan 250023 China;4.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o'ing 100094 Chia)n Abstract:To make clear of the diverse polypeptides composition consisting of the chicken spleen transfer factor in veterinary.Firstly,freeze thawing method was used in making transfer factor solution from chicken spleen. Secondly,the peptide content and composition,molecular weight,and receptor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by 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lf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liquid chromatography mL,activity was 10.92%,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eptide LC—MS —mass spectrometry(LC—MS)and E rosette method,respectively.The preparation of chicken spleen transfer factor solution polypeptide was 1570.8 were ranged around 800—7476 Da.There were 58 1 kinds of polypeptide species,including T inhibitor of apoptosis related protein(TIAL1)and other biologically active protein.The results of the transfer factor composition from the chicken spleen would help US to discover more active ingredients and mechanism in veterinary,and more research works are warranted to be finished in future. Key words:transfer factor;polypeptide;LC—MS 兽用鸡脾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具 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在抗原或丝裂原的刺激 产批号为:20121101、20121102、20121103:绵羊静 脉血;新鲜猪胸腺;乙腈、超纯水,色谱纯;TrisHCL、 NaC1、KH,PO 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高速组织捣碎机,质谱仪(LTQ— Velos),分光光度仪(P一2000),医用低速离心机,恒 温水浴锅,显微镜(XSS一2A)。 1.3方法 下释放的一类可透析的小分子多肽,具有增强淋巴 细胞转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TF可将供体 的细胞免疫功能特异地转给受体,而且能转移包括 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组织相容性抗原和肿瘤抗 原等多种抗原的细胞免疫,是一种新型免疫制剂[1]。 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TF至今,国内外 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广泛深人的研究和应用,发现 TF具有分子质量小、无毒、无抗原性、不引起过敏 1.3.1 多肽含量测定按照福林酚Lowry法_8]测 定兽用鸡脾转移因子样品溶液的多肽含量。 1.3.2分子量测定 采用MALDI—TOF—MS法,检 反应、不产生特异性抗体,且可超越种属界限应用 等优点,具有治疗免疫缺陷[2]、恶性肿瘤_3]、感染性 疾病 等作用。1979年以后,国内外逐渐将TF应 测条件为固体激光源波长355 nm.离子类型为正离 子,检测方式为反射方式(飞行管长2.7 m.加速电 压20 kV,反射电压23 kV)和线性方式(飞行管长 用于兽医免疫和临床治疗。2011年,我国批准兽用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上市。TF在防治动物传染 1.22 m,加速电压kV),基质为CHCA和SA。试验 样品溶液ziptip脱盐后MALDI—TOF—MS分析,根 病[ 、增强机体免疫[ 、提高疫苗效果[ 等方面效 果确切,但其多肽组成不明确,在调控肠道粘膜屏障 中的作用机理不清楚,严重制约TF的应用 本研究 旨在探索鸡脾转移因子的多肽组成,为进一步研究 据分子量图谱确定样品分子量。 1.3.3 多肽组成分析 1.3.3.1 样品处理样品用10 kD超滤管离心超 滤,通过10 kD超滤管的小肽不用酶解,直接用质谱 分析,选择no enzyme。未通过10 kD超滤管的样品, 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提供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将超滤管反转后离心,取样品约30 g,加入30 L STD buffer,沸水浴5 min,冷却至室温;加入200 L UA buffer(8 mol/L Urea,150 mmol/L TrisHC1 pH8.5) 1.1 材料兽用鸡脾转移因子.由山东省健牧生 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多肽含量≥lmg/mL.样品生 2014,48(2):23~27/黄迪海,等 中国兽药杂志 混匀,转入30 kD超滤离心管,离心;加入200 ̄L UA buffer离心,弃滤液。加人100 ILL IAA(50 mmol/L IAA in uA),振荡1 min,避光室温30 min,离心:加入 100 uL UA buffer,离心,重复2次;加人100 25 mol/LNH HCO ,离心,重复2次;加入40 L Trypsin buffer(2 Ixg Trypsin in 40 I*L25 mol/L NH4 HCO ),振荡1 min,37 oC 16~18 h。换新收集管,离 心。收集滤液,进行质谱分析,选择Trypsin。 1-3.3.2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A液为0.1% 甲酸的水溶液,B液为0.1%甲酸的乙腈水溶液(乙 腈为84%)。色谱柱以95%的A液平衡后,样品由 自动进样器上样到Trap柱。0~105 min,B液线性 梯度从4%到50%:105~114 min,B液线性梯度从 50%到100%:114~120 min,B液维持在100%。 1.3.3.3质谱数据采集多肽和多肽碎片的质量电 荷比按照下列方法采集:每次全扫描后采集20个碎 片图谱(MS2 scan)。 1.3.3.4数据分析原始文件用BIOWORKS软件搜 索相应的数据库。查询IPI数据库CHICK(v3.81)分 类系统,得到鉴定的蛋白质结果。 1.3.4 活力测定 按照国家卫生部新药转正标 准西药第四十七册中脱E受体法[8],制备脱E受 体胸腺T细胞悬液,使最终浓度为每1 mL含3× 10 ~5×10 个细胞:制备绵羊红血球悬液,使最终 浓度为脱E受体胸腺T细胞悬液浓度的8~10 倍:取供试品,用Hank’S液配制成每1 mL中含 1 mg的供试品溶液;取小试管6支,其中3支各加 Hank’S液0.1 mL作为对照管,另3支各加供试品 溶液0.1 mL作测定管,每管中各加脱E受体胸腺 T细胞悬液0.2 mL,37 保温1 h,加绵羊红血球 悬液0.2 mL,混匀,500 r/min离心3 min,4 oC冰 箱过夜;次日取出,弃上清液,每管中各加固定液 1滴,轻轻摇匀,静置10 min,加染色液2滴并摇 匀.静置15 min后开始计数。显微镜视野中淡蓝 量’4700 Relfector Spec 1 MC[BP 1 197.6,8270] 9 7.  ̄ ̄'4- era 8 7 6 ‘ ‘ ‘ 。。 ’、 ’ 7vIass(m/zy‘‘ ‘ ‘’、 。 、 ‘ 图2 G1—800—8000一反射模式的分子量图谱 色的较大的细胞为淋巴细胞,共数计数板16个大 方格上所有淋巴细胞的个数(不少于200个),统 计其中的E玫瑰花结形成的细胞数(结合3个以 上绵羊红细胞的淋巴细胞),计算结花百分率,取 平均值。即为供试品管或对照管的平均数。样品 活力=供试品测定管E玫瑰花结百分率一对照管 E玫瑰花结百分率。 2结果与分析 2.1 多肽含量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在650 nm 波长处测定不同浓度牛血清白蛋白标准品溶液的 吸光度,获得标准曲线(见图1),标准方程为: Y=0.0125x+0.0038(R =0.9986)。样品lOx6倍 稀释液吸光度检测值分别为0.330、0.332、0.331,带人标 准方程,计算,多肽浓度分别为26.10 mL、 26.26 mlJ、26.18 mL,平均值为26.18 g/mL, 样品原液多肽含量平均值为1570.8 g/mL,符合兽 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国家标准多肽含量≥1 mg/mL 的规定 0・ 0・ 0. 0・ 擎o. o. 0. 0 10 20 30 40 50 蛋白浓度/(1ag mL ) 图1标准曲线图 2.2分子量反射模式检测多肽分子量范围为800~ 8000 Da.获得多种小肽。小肽分子量为800.2175~ 7475.9980 Da,主要集中于800~4OOO Da(图2);线性模 式检测分子量范围为4O00~20000 Da,获得分子量为 6017.6611 Da和8279.9307 Da的两个多肽(图3)。 图3 G1 4000 20000一线性模式的分子量图谱 2014,48(2):23~27/黄迪海,等 中国兽药杂志 ・27・ 3.2 转移因子分子量及其分布 转移因子的分子 量一般在3000~15000 Da。本试验利用质谱法分 析测定鸡脾转移因子分子量分布范围为800 Da~ 8280 Da,主要为分布于4000 Da以下。虽然利用上 述方法测定的分子量都在10000 Da以下,但是在 多肽组成测定试验中,仍然分析到了69种分子量 大于10000 Da的多肽,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转移因子功能与组分的关系 转移因子具有 增强细胞免疫l】。 和体液免疫¨引,增强非特异性 免疫 】 、抗免疫抑制[171等作用,但具体是何种成分 发挥作用暂无报道。本试验在检测确定鸡脾转移 因子生物活性的基础上,对其所含多肽进行分析, 证实了转移因子含有与细胞结构和运动相关的肌 动蛋白,含有与免疫相关的T细胞凋亡抑制相关蛋 白、胸腺肽、抑制因子活化蛋白等,含有与生长发育 相关的转录因子蛋白,含有与抗应激相关的热休克 蛋白,含有与疫病相关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抑 癌蛋白、抗菌肽等。上述蛋白均具有一定的生物学 活性,可能与转移因子的功能密切相关 下一步需 要通过基因合成和体外表达等方式获得相关多肽 蛋白,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进而验证鸡脾转移 因子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李鑫.转移因子的研究进展[J].畜禽业,2010,6:38—40. [2]夏宁,刘海菊,沈伟,等.卤米松乳膏联合转移因子治疗白 癜风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5:121—123. [3]范林妮,尹志勇,王文勇.肿瘤特异性转移因子在消化系统 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11: l10-111 [4] 郑君英.转移因子治疗/bJL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J].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4):156—157. [5] Klesius PH,Kristensen F Bovine transfer factor:Effect on bovine and rabbit coccidiosis[J].Clinical Immunology,1977,7(2): 240—252. [6] 凌红丽,陆承平,孙海新,等.鸡脾转移因子对肉鸡免疫应答 及防病效果的研究『J_.中国兽医科学,2006.07:46—50. [7] 李犹平,房春林,陈元坤,等.转移因子对猪瘟和猪蓝耳病疫 苗免疫增强效果试验『J].兽医导刊,2010,2:47—48. [8]卫生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质量标准[s].新药转正标准西药 第四十七册.2008:X58—60. [9]何理平.转移因子在动物医学上的研究进展[J].湖北畜牧兽 医,2003,6:44—49. [1O]范振青,李崇荣.口服转移因子阻断小鼠免疫抑制的作用 [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4,14(4):201-202. [11]刘刚,刘大涛,刘征,等.转移因子的性质研究[J].吉林 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7(3):104—106. [12]凌红丽.鸡脾转移因子的研制、检验规程及其应用[D].南京 农业大学.2006:16—25. [13]Berr6n-P6rez R,ChOvez-SOnchez R,Estrada-Garcia I,et a1. Indications,usage,and dosage of the transfer factor[J].Rev Alerg Mex,2007,54(4):134—139. [14]赵满达,何孟莲,徐斌.不同动物来源转移因子对肉鸭T细 胞转化增殖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 8:84—87. [15]乔宏兴,张晓根,任敏.鸡脾转移因子的制备及对雏鸡免疫 应答的作用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1:19—22;27. [16]李士学,侍俊超,周微,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猪脾转移因 子的制备及其免疫活性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10:75—77. [17]陈智敏.转移因子对猪病毒性免疫抑制的缓解作用[J].福建 畜牧兽医,2012,5:22—24. (编辑:陈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