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88・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 J,Mar.2009,Vol 18 No.3 的长臂,为185 KD的跨膜蛋A,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具 有高度的同源性。目前认为C—erbB一2基因与乳腺癌发生发 展密切相关,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调控,增殖与分化。多数学 者认为其过度表达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l4 。本研究 中,CK一1 9的表达情况与C—erbB一2的表达有关,提示C— erbB一2阳性的肿瘤组织中细胞角蛋白的合成增加。 [1] 谢树瑞,谢培仕,谢艳芳.Bcl一2,C erbB一2和ER在乳 昧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 2OO4,25(8):947 948. [2] 王玉,王晋芬.Ki一67和PCNA在乳腺癌的表达[J]. 临床医药实践,2008,17(5):334—335. [3] 郭文斌,白晓刚,庄熙晶,等.I期乳腺癌腋淋巴结微 小转移与nm23表达的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0,l5(9):547—549. nm23基因是从转移潜力不同的鼠黑色素瘤中分离出来 的一种被认为与肿瘤转移能力相关的基因,位于17号染色 体长臂远端(7/q21.3).有结构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簇构成。 [4] Tsutsui S.Ohno S,Murakami S,et a1.Prognostic val— ue of c—erbB一2 expression in breast eance[J].Surg Oncoi,2002,79(4):216—231. 人类nm23基因中存在两个亚型,即nm23H1和nm23H2,其 氨基酸序列具有88%同源性,编码的蛋A产物为核苷二磷酸 激酶(NDPK),主要存在与细胞质和质膜上,是一种能催化 多种反应具有复杂生物学功能的酶,主要通过影响微管装 [5] 刘祖宏,徐文兵,谢丽霞.乳腺癌C—erbB一2基因与雌 激素和激素受体的关系及其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 2004,l2(1):25 26. [6] Belev B,Alefic I,Vrbanec D,et a1.Nm23 gene prod— uct expression in invasive breast cancer immunohis— tochemical analysi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 配,信号传导,转译调节及细胞黏附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分裂 状态,从而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在人乳腺癌中,nm23基因的 [7] tiorl[J].Acta Oncol,2002,41(4):355 361. 刘红,毛慧生,傅西林,等.ri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远 缺失较常见。Belev等 研究发现,nm23的表达率与腋窝淋 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刘红等 ,认为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 癌远处转移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可作为一个独立 的预测肿瘤远处转移的指标 ]。在CK一19阳性组中,nm23 处转移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OO1,23(3):224 227. [8] 黄俊辉,海健,李洋,等.乳腺癌组织中c—erbB一2, nm23的表达及其意义lII].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 13(11):63—65. 阳性率明显低于CK 19阴性组,说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于 nm23基因的丢失呈负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 ]。 参考文献: [9] 王玉杰,郭文斌,姜清华,等.乳腺癌腋淋巴结微小转 移灶与nm23基因表达的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 志,2003,12(5):351—353. 收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简介:王 玉(1 966 ),女,山西省翼城县人,硕士学位,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乳腺疾病的诊治工作。 文章编号:l671—8631(2009)03一Ol88 04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乔 唏,李荣山,吴丽然,邵 珊,白 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临床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 性分析2006年5月 2【)(j8年9月确诊并行肾穿刺活检的原发性NS患者82例,观察肾小管问质病理改变,并进行半 定量评分;同时测定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指标一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 微球蛋白(n 一MG)、N~乙酰一p D一尿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观察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问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 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及尿RBP、 MG、NAG水平均不同(P<0.05);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重的患者尿 RBP、a 一MG、NAG明显增高(P<o.05)。结论: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密切相关,肾 小管功能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患者肾小管问质病理损伤程度。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病理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Relationship between tubular dysfunctions and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 QIAO Xi.I 1 Rong—shan,WU I.i~ran,SHAO Shah,BAI Bo (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l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9年3月第l8卷第3期 ・18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bular dysfunctions and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NS).Methods: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82 patients with id— iopathie NS and the biochemical tests about renal tubular functions,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a1-Microglobulin (d 一MG)and 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NAG),were investigated.Results:The degree of tubular dysfunctions and levels of urine RBP,Q 一MG and NAG differed between different forms of glomerular diseases(尸<O.05).Patients with more severe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presented with higher RBP, rMG and NAG 1evels(Pd0.05).Conclusion: Tubular dysfunctions a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Urine RBP, 1一MG and NAG can serve as biochemica1 markers for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Key words nephrotic syndrome;tubulointerstitial;pathological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是肾脏内科常见病,表现为大 量蛋白尿(>3.5 g/24 h),低白蛋白血症(<3O g/L),可伴有 水肿和高脂血症。NS常合并肾小管间质病变,后者是影响 NS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口]。因此研究NS患者肾小管间 质病变具有重要意义。肾小管问质病变程度通常要通过肾脏 病理学检查判定,后者为有创性检查;临床肾小管功能检测 是否能反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国内外研究很少。本 文对82例原发性NS患者的肾脏病理资料及肾小管功能测 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5月--2008年9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原发 性NS患者82例,其中男54例,女28例;平均年龄(37±15) 岁;均为初发患者,未接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肌 酐清除率≥40 mL/min;无并发症及其他伴发疾病;排除继 发性NS。 1.2研究方法 1.2.1。肾脏病理学检查 ’肾活检石蜡切片常规行HE、PAS、PASM和Masson染 色,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病理诊断按照WHO(1 995 年)’肾小球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分型。 对肾小管间质病变进行半定量评分。肾小管问质病变包 括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按照病变范 围评O~4分。无病变为0分;病变范围在O ~5%为1分; 病变范围在6 ~25 为2分;病变范围在25 ~50%为3 分;病变范围>5O 为4分。每张切片至少计数9个高倍视 野,取平均值 ]。根据病理损害评分分值为O~1组、1~2组、 2~3组、3~4组,共4组。 1.2.2肾小管功能测定 留取随意尿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 白(RBP)和尿 微球蛋白(a 一MG)(上海德波生物技术有限 公司)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尿N一乙酰一 D一尿氨基葡萄糖苷 酶(NAG)(上海德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水平。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 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 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 果 2.1 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 82例患者中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14例,膜性肾病 (MGN)患者15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患 者9例,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36例(其中 IgA肾病29例,非IgA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7例),膜增 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患者8例。部分患者肾组织可见间 质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改变。不同病理 类型之间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不同(尸<O.05),MCD组 和MGN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较轻,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而FSGS组、MSPGN组和MPGN组肾小管问 质病理损害较重,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尸>O.05)(见表1)。 2.2不同病理类型NS患者肾小管功能测定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NS患者尿RBP、a 一MG、NAG水平不同 (P<0.05),MCD组和MGN组尿RBP、a1-MG、NAG相对 较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SGS组、MSPGN 组和MPGN组明显高于MCD组和MGN组(尸<0.05),三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3不同程度肾小管问质病理损害患者肾小管功能测定结 果 不同程度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组间尿RBP、ffl-MG、 NAG水平具有差异无显著性(尸<O.05)。随着肾小管问质病 理损害的加重,尿RBP,d 一MG,NAG均明显增高(P<O.05) (见表2)。 大量蛋白尿不仅是NS的临床特点,而且是促进肾小球 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而导致肾功能丧失的独立危险 因素。经肾小球滤过膜漏出的蛋白质在肾小管重吸收,持续 的蛋白尿会导致的肾小管损伤,促进炎细胞浸润【3]。炎细胞 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后者促进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分化成 熟,导致肾间质纤维化。本研究中也观察到部分NS患者肾 问质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等。 ・190・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 J,Mar.2009,Vol 18 No.3 表1 原发性NS不同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和肾小管功能测定 ± 表2原发性NS不同程度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与肾小管功能测定 ±s 肾穿刺活检对于诊断NS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决定治 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肾穿刺活检有其局限性,如有 的患者有出血倾向、高度肥胖、严重高血压、孤立肾等不宜行 肾穿刺活检;’肾穿刺组织仅为。肾组织的一小部分.如果病变 仅累及部分肾单位,肾穿刺未取到病变部位,则不能反映肾 脏疾病情况;一些基层医院尚无肾穿刺活检条件。因此,寻找 准确、安全、简便的肾小管问质损害检测方法非常必要。近年 来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引起关注,有学者认为可以替 代肾活检术判断疾病的进展、监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 j。 RBP、aI-MG和NAG就是常用的尿液生物标志物。 RBP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可由肾小球自由滤过。绝大部 RBP、a 一MG、NAG差异具有显著性,随着肾小管间质病理损 害程度的加重,尿RBP、aI-MG、NAG水平均明显增高,提示 三个指标均能反应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同时也发现不 同病理类型间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不同,MCD患者肾 小管间质损害较轻,而FSGS、MSPGN和MPGN患者肾小 管问质损害较重,与Bazzi等 报道一致。本研究中MGN患 者肾小管间质损害也较轻,可能与我们选择的是初治病例, 病理诊断均为早期MGN,尚无肾小管间质受累有关。肾小管 问质病理损害轻的MCD及MGN患者尿RBP、IllI-MG、NAG 水平明显低于肾小管问质病理损害重的FSGS、MSPGN和 MPGN患者,也说明了尿RBP、C(1-MG、NAG水平能较好地 反映肾小管问质病理损害程度。 综上所述,RBP、a 一MG和NAG等尿液生物标志物的检 测与肾组织病理损害的相关性好,为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 间质病理损害提供了准确、无创、简便、经济的检测方法,具 有临床应用价值。 分经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在正常情况下尿RBP排出量甚微, 近曲小管受损时,排出量明显增加。RBP在酸性尿液中稳定 性较高,特异性较强。0[1 MG为小分子球蛋白,主要在淋巴细 胞和肝细胞产生,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大部分被近端肾 小管吸收和分解.维持尿中恒定水平。0[1-MG浓度升高是近 段肾小管损伤的标志。NAG是一种位于溶酶体内的酸性水 解酶,广泛存在于各脏器内.肾脏含量最高,近曲小管上皮细 胞含量特别丰富。由于分子量大,血清中的NAG不能通过肾 参考文献: [1] Branten A J,du Buf—Vereijken P W,Klasen I S,et a1. Urinary excretion of beta2一microglobulin and IgG predtict prognosis in idiopathic membranous 小球滤过膜,尿中NAG主要来源于近曲小管的溶酶体。尿中 NAG升高主要见于肾小管损伤,并可提示病变活动 j。以上 3个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肾小管间质损害,因此我们检测了 nephropathy:a validation study[J].J Am Soc Nephrol,2005,1 6(1):1 69—174. E2] Ikezumi Y,Suzuki T,Hayafuji S,et a1.The siaload— hesin(CD169)expressing a macrophage subset in hu— 尿中RBP、(1l-MG和NAG浓度,探讨了与肾小管问质病理 损伤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程度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组问尿 r3] man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J].Nephrol Di— al Transplant,2005,20(12):2 704—2 713. Bazzi C,Petrini C,Rizza V,et a1.Urinarv N—acety1一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9年3月第18卷第3期 beta—glucosaminidase excretion is a marker of tubular cell dysfunction and a predictor of outcome in prima E4] Varghese S A,Powell T B,Budisavljevic M N,et a1. Urine biomarkers predict the cause of glomerular ry glomerulonephritis E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2,17(11):1 890—1 896.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07,8(3):913-922. 收稿日期:200—01—15 作者简介:乔 唏(1 973一),女,山西省祁县人,博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肾内科临床_T-作。 文章编号:1 671—8631(2009)03—0191—03 无痛人工流产术应用氧化亚氮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廖珍,陈光松 (化州市人民医院,广东化州 525100) 摘要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吸入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人工流产术共300例,随机分为氧化 亚氮组15o例,对照组15O例。观察两组的人流综合征(PAAS)发生率、手术时的疼痛、术中出血量、术后宫缩幅度及 副反应。结果:氧化亚氮组PAAS发生率和手术时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手术时的出血量和术后宫缩幅度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氧化亚氮吸人法简单、迅速、安全、有效,是无痛人流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关键词 氧化亚氮;人工流产术;镇痛;面罩吸人 中图分类号:R169.42 文献标识码:B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nalgesic effects with inhaling N20 during the induced abortion (I IAO Zhen,CHEN Guang—song) (Huazhou People S Hospital,Huazhou 525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algesic.effects with inhaling N2O during the induced abortion.Meth— ods:Three hundred cases induced abor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20 group 150 cases,com— parison group 1 50 cases.The rate of PAAS,pain during operation,quantity of hereorrhage during operation.uterine construction amplitude after operation and sid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rate of PAAS and pain during operation of N 2O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lower than of comparison group(P<O.01).There are nodistinct differerce on quantity of hemorrhage during operation and merine construction ampl itutde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Inhaling N20 during the induced abortion is a effective analgesic method with the advantage of simple,safty and prompt,which is the preferably method for the indueed abortion with no pain. Key words N20;induced abortion;analgesic;mask inhaling 为 减少人工流产综台征(PAAS)的发生,自2003年1 月--2007年12月在氧化亚氦镇痛下行人工流产术t 250 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较深吸人,吸气末拿开面罩呼气,力求消除紧张情绪,轻松起 放,不必长时间将面罩扣住1=I鼻,连续反复3--4次为1个镇 痛周期,每间隔2 min左右再进行一次镇痛,直到手术结束 后停止应用。B组:人工流产术前24 h于阴道后穹隆塞米索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愿要求人工流产而无并发症及禁忌证者共300 例,随机分为氧化亚氮组150例(A组),对照组(未采用属任 何镇痛方法)150例(B组),年龄18~43岁,妊娠39~80 d。 两组孕妇年龄、停经天数及孕产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 0.05)。 前列醇200 mg。上述两组所用米索前列醇均为上海华联制 药有限公司生产。两组手术均由专人操作。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1.3.1吸宫时疼痛情况 其疼痛标准参照王莉莉 (20O6年)的标准,将镇痛效 果分为三级:I级,显效,孕妇在术中自诉完全无痛,表情自 如安静;Ⅱ级,有效,孕妇仅有轻度腹痛、牵拉感,基本安静; 1.2方法 A组:人工流产术前24 h于阴道后穹窿塞米索前列醇 200 mg,在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的同时,用面罩吸人法 间断吸入氧化亚氮,即术前30 S患者手持呼吸器,紧扣口鼻, Ⅲ级,无效,孕妇感明显疼痛,不够安静或大声呻吟。 1.3.2宫口扩张情况 以7号吸管能否顺利通过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