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与概念教学的有效结合

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与概念教学的有效结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学研究周玉萍

(宜宾市翠屏区沙坪中学,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院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其基本原理以生物学概念为基础。生物学重要概念是处于学科中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学好生物学概念是学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好生物学科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多元评价等方式,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将探究式教学入理解和迁移应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汇报学习成果、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应用。与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案例;有效结合关键词:概念教学;探究式教学;生物学概念是中学生物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生物的结构、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又为的阐述,正确的生物学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获得更系统的生物知识奠定基础。我国新修订后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理解。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探究式教教师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实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从而建构概念、理解和掌握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概念。可见,探究式教学和概念教学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我以人教版教材中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探究式教学和生物重要概念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

案例描述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教版《生物学》第四单元第五章一节中,学生通过学习应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取材要有针对性?其二,资源要有选择性、

很多网络媒体音像资源本身内容冗长杂乱、情节拖沓,就会影响到整节课教如果不经过加工直接应用于历史教学,

学内容的进行。因此历史教师在备课时应对原始的网络音像光视频进行剪裁和重新编辑。首先要熟悉选用的媒体资料,看品种题目不行,一定要看看视频的内容,看看画面,听听其配音是否清晰有效,了解所有的画面是否紧密配合教学内容?是全部可取还是部分可取?解说词中的提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哪些画面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解说?哪些画面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等等。在此备课基础上,将音像资料按教学要求和授课顺序加以选编,配合其它的教学手段,出现在最适宜的时刻。

使用网络音像资料也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

应从教学目的出发,要考虑音像的内容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培养能力?是解决难点、是激发兴趣、引起动机还是发展智力、突出重点、还是加大密度、节约课时?是用来弥补文字教材的不教师要有明确的足,还是来加强思想感情上的熏陶?……总之,目指导思想,防止和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行为成果就小,这是的明确时,行为成果就大;目的不明确时,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时间要有适度性?其三,内容要有切合性、

应教师在选择网络视频音像资料作为教学辅助材料时,与有目的地剪辑材料。所运用的视频应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兴趣爱好以及教学内容联系密切,并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正确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形成。不可只追求趣味性而增加与教材无关的内容,不要让整堂课成为电影鉴赏课。一节课内观看网络音像视频不宜超过15分钟,课外观看也要适当控制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频度。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和频度范围,

其反,学生往往会忙于接纳,而疏于思考,以致达不到所要的教学效果。

恰当地选择使用网络媒体资料,开展音像教学,是活跃历史课堂教学,强化历史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历史教师搜集优建立历秀历史题材音像资料,通过精心选择并进行分析提炼,已成为中学历史史教学资源库,使这些资源为历史教学所用,教师为实施素质教育,正确理解历史新课程标准而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路吉谋.电教多媒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许序雅.浅谈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2]王恩妹、

运用[J].历史教学问题,2006(4)

[3]汤亚琴.论优秀历史影视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2月

117

教学研究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3.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肾小管起重吸收作用,能够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建构、理解和掌握以上重要概念,我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的传统教学方法,尝试着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观察、小组讨论交流等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把概念教学融合在探究式教学之中。下面是本节课的具体设计:

(一)在情景中创设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明晰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必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这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下课上厕所的图片,学生对这样的场景很熟悉又感兴趣,我马上提出问题“你们到厕所去干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下课到厕所去排尿和排便,使学生由亲身感受认识到身体排出废物的必要性,人体能排出废物是学生已有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出排泄和排遗的概念学生容易接受。

但排泄和排遗是两个新概念,而且容易混淆,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人体会产生哪些废物,废物产生的原因,废物排出的主要方式等方面明确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将食物残渣即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从而让学生明晰了排泄和排遗两个基本概念。

(二)小组合作:“观察与思考”———建构概念:

学生小组合作,开展“观察与思考”活动,我分发已解剖好的新鲜的猪肾,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肾脏剖面的颜色是红色,引导学生分析出肾脏里密布毛细血管,有大量的血液流经肾脏;同时指导学生观察与肾脏相连的三根管道,结合教材上泌尿系统的彩图,说出它们的名称是肾动脉、肾静脉和输尿管,分析血液从肾动脉流入肾脏,流经肾脏以后从肾静脉流出来,尿液从肾脏流出经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从而引导学生推测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输尿管的功能是输送尿液,而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尿道具有排出尿液的功能。随后让学生总结并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猪肾,在老师引导下推测、分析、总结,切实建构起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及各组成部分功能的概念,学生印象深刻。

(三)合作探究:“模型、图形、实验结合”———理解重要概念:

肾单位的构造是微观结构,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感性知识,所以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分发肾单位结构模型,红色毛线球、玻璃小漏斗、一杯浑浊的水,让学生在组长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认真观察,

同时指导学生结合教材73页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肾单位结构的模型,小组成员观察并展开讨论,认识肾单位的基本结构,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学生118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肾单位模型、毛线球模型、玻璃小漏斗模型以及做过滤浑浊水的实验,结合教材彩图比较轻松地理解了肾单位结构及功能的相关重要概念,为尿液形成重要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四)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与动画演示结合”———学习重要概念:

在组织学生学习尿液的形成过程这一概念时,我主要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推测肾小球、肾小囊内壁和肾小管的作用,血液在流经肾单位不同结构时的变化,讨论尿液形成的过程。讨论结束后我请各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分析,能比较容易地分析出尿液形成的过程: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有过滤作用,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能被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能够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内,被血液送往全身,而不能被重吸收的部分水、少量的无机盐和尿素则形成尿液由肾小管流出。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我会给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以科学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并对交流的内容进行引导。然后我再利用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动态过程,

适时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肾单位与形成尿液这一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使学生加深对尿液形成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建构起重要概念:

肾小球肾小囊内壁过滤作用血液原尿原尿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尿液

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把重要概念融入探究式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等轻松构建和理解了概念,牢固掌握了重要概念,学生不再为理解和掌握概念而死记硬背,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探究式教学与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好处。

在课堂教学中及早转变观念,尽快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在教学中注重生物学概念教学,对于每位生物教师来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一名一线的生物教师,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认真研究和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实践,继续开展探究式教学,并努力将生物概念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轻松、快乐、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M].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朱正威教授.生物教学涉及的一些基本观念探讨[J].生物学通报,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