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严密 处置有力 森林防火成绩显著
2023-06-17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3期 201 0年全国森林公安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摘要 源、防御重大森林火灾,并具有吉林特色的综合预 防措施体系。突出3大重点是:对清明、五一、十一 和备春耕农事用火等重点时段;长白山自然保护 区,中俄、中朝边境线等重点区域;林缘地带农田 承包人、林下资源经营承包人、森林旅游景区旅游 人员等重点人群,制定专项方案,落实超常措施, 把火灾控制在最低程度,使小火不成大灾。 (4)坚持多元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各 级政府负全责的原则下,不断探索和实行以地方 为主,上级补助和扶持为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森 林防火投入机制。《吉林省森林防火条例》明确规 定,国有森林经营单位每年要在育林基金中安排 实行重点防范。完善4个体系是:完善广覆盖的火 情嘹望监测体系,森林火情及时发现率达到90% 不低于3%的森林防火经费,集体林场每年要在集 体林收入中安排不低于2%的森林防火经费,为防 以上;完善森林火险预警响应体系,建成了“预 警一预防一预案”新的运行机制;完善扑火通信网 络体系,形成了公众报警、多手段专业应急联通的 有线、无线、卫星通信设施网络;完善立体协同作 战体系,建立了森林部队、地方专业扑火队和航空 护林站三位一体的机动支援、有效配合的协同作战 扑火格局。坚持疏堵结合是:积极创新思路,提前主 动疏导野外用火,每年都集中一段时间,大力组织 开展林缘可燃物、农田秸秆和茬子、林中种植业剩 余物、草甸子的计划烧除工作,科学合理地解决了 农事用火与森林防火之间的矛盾。打早、打小、重兵 扑救是:注重快速反应,就近出动,片区联动,做到 早发现、早扑救,一次性动用足够的重兵快速扑灭, 防范严密处置有力 森林防火成绩显著 黑龙江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 (1)严密防范,预防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领 导进一步重视。每年春节过后,省委召开的第一个 会议就是森林防火工作情况专题汇报会,省委书 记吉炳轩同志、省长栗战书同志对做好当年森林 防火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和具体的指导意见。每年 省委省政府召开森林防火工作会议5~6次,省委 省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副省长,每个防火期都多 火建设投入提供了法制保障。国有森林经营单位 近年来的实际投入已达育林基金的1 1%以上。森 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并在各级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 计划中占有重要位置。各级财政将森林防火机构 开支和部分预防、扑救经费纳入预算,形成了财 政、林业保障森林防火工作运行开支的机制。据统 计,全省现有防火设备总值3.28亿元,其中省内 自1981年以来投入达2.37亿元,森林防火设施 初步形成配套体系。目前,全省范围内的森林火险 监测预警、火情晾望巡查、无线和微机信息通信、 指挥调度、宣传警示和预防、边境林火阻隔、林火 扑救、航空消防8大框架已经初具规模。 次深入大兴安岭、黑河、伊春等北部重点林区检查 森林防火工作。全省各地主要领导对森林防火的 重视程度均有提升。大兴安岭、伊春、黑河、森工总 局等大多数市地、单位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森林 防火工作,深入林区一线检查森防工作措施落实 情况,并主持会议解决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 是责任进一步落实。全省各市、县、乡人民政府主 一23— 第3期 森林防火 2010生 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部署、亲自检查 防火工作;分管负责同志作为主要责任人,具体安 排,抓好落实。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 大型机械和特种设备,引进和培养技术力量,提高 科技水平。 (2)处置有力,扑救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靠 前驻防、快速反应。防火期内,大部分扑火兵力靠 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严明纪律。坚持3年表彰 奖励制度,对领导到位、责任落实,没有发生重特 大森林火灾的地市、县及单位,省政府每3年表彰 奖励1次。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预 案的规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承担起本部 前驻防到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确保有火及时到达 现场,提高首次扑救成功率。剩余扑火兵力保持机 动,做好随时增援准备。出现火情,所在地领导第 一时间赶赴火场,根据火场态势及时启动相应预 门的职责任务。三是火源管理进一步强化。把坚决 管住野外人为用火作为防火工作重点,每年我们 除加强监督检查和封山外,均开展以火源管理为 重点的专项行动,并在北部农林交错的重点区域 吸收当地农民参与森林管护,调动农民森林防火 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四是基础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森林防火建 设资金7.2亿元,其中省级投入4.61亿元,比“十 五”期间增加了82.7%。一是对北部重点林区的防 火公路进行规划,分级投入、逐年建设,累计建成 防火公路600多km。二是全省共建设了75个自 动林火气象监测站,提高了预警能力,不断完善高 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三是与省测绘局联合,研 发建设黑龙江省森林防火电子沙盘指挥系统,省 级系统已投入使用,各市、县及森工、农垦系统将 于明年春防前投入使用,指挥调度能力得到强化。 四是强化通信系统建设,对全省防火通信网进行 改造,全省统一规划,加强通信嘹望综合塔建设、 增加中继台数量,以短波为主的通信网建设加快 推进,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五是深人贯彻《森林 防火条例》,省森防指与有关部门草拟了《黑龙江 省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办法》,并列入省政府2010 年立法计划,已多次在全省范围内征求意见,目前 正在各地、各部门进行调研,力争年底出台,为以 法治火、依法治火奠定坚定基础。五是专业森林消 防力量进一步增强。一是在重点林区增加专业森 林消防队员4 300名,使我省现有森林消防队增 至1 481支,45 300人,其中森林消防专业队231 支,16 300人;森林消防半专业队1 250支,29 000 人。二是抓好设备检修、物资补充和人员培训、演 练,开始组建水泵分队、机降分队和索降分队等专 业技能分队,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三 是增加水泵、飞机吊桶和全道路运兵车数量,添置 ~24一 案,进入相应工作状态。二是重兵投人、靠前指挥。 一次性投人足够兵力,小火当做大火打,不搞添油 战术。优先使用武警森林部队、专业森林消防队等 专业扑救力量,优先使用直升机等航空灭火力量, 优先使用扑火装甲车等特种装备,优先使用灭火 水车、水泵等装备。出现严重火情时,省委书记和 省长均迅速前往火场一线,组织指导协调扑救工 作。三是多种技术并举、多种手段并用。火灾扑救 工作中,因时、因势,科学指挥,广泛采用人工增 雨、机降灭火、吊桶洒水灭火、以水灭火、大型机械 开设隔离带、人工点烧隔离带等多种技术和手段, 使得扑救效率大大提高。四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 举全省之力提供保障。解放军、武警、森警部队和 全省各地市和农垦、森工增援火场扑救力量,铁 路、交通、航空部门确保兵力和物资及 ̄,-JN位,公 安、商务、卫生、民政、财政、建设、测绘、通信、新闻 宣传等部门备司其职、各负其责,一切以扑火工作 为中心、一切以扑火任务为重点、一切为扑火工作 让路,全力提供保障。五是科学指挥、发挥各支队 伍专长。前线指挥部合理安排任务和分工,森林部 队、森林消防队、群众扑火队、武警内卫部队、人民 解放军、公安消防部队、工程机械队伍等众多兵 种,按照分工、协同作战、配合默契、有序衔接。充 分发挥武警森林部队等专业力量的尖兵、精兵作 用。 (3)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努力实现森林防火 “四个转变”。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逐步实现由季节性 防火向全年性防火转变、由直接扑火向间接扑火 转变、由人力扑火向实施机械扑火转变、由传统扑 火向科学扑火转变的“四个转变”,全面提升我省 森林防火的综合实力。一是力增每年安排建设防 火公路400 km。二是各级财政加大森林防火投入 第3期 201 0年全国森林公安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摘要 20i0盎 力度,确保防火隔离带的建设维护、扑火机具的补 置能力。四是建设机械化森林消防队。将大兴安 岭、黑河、伊春和森工总局沾河林业局的直属专业 森林消防队建设成机械化森林消防队,重点配备 进口阻隔开带机、推土机、挖掘机、履带式灭火水 充、防火设施的维修等项费用支出。三是对全省的 专业森林消防队和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加强管理, 实行建队标准统一,机具配备标准统~,训练标准 统一。按比例在各队伍中组建点烧隔离带分队、风 车、越野轮式森林灭火水车、水泵灭火系统、移动 水池、空运储水池,全面提升这些重特大森林火灾 多发区的阻隔灭火、机械灭火和以水灭火能力。 力灭火机分队、索降分队、油锯和割灌机分队、水 泵分队、推土机和挖掘机分队等,全面提升火灾处 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 积极创新森林防火工作机制 福建省森林防火指挥部 (1)创新群防机制,建立新的护林防火联防组 织。林改后,面对森林防火遇到的困难,众多分散 独立的林农迫切要求联合起来,共同抵御风险。为 火源。“疏”,就是计划烧除可燃物,在农事、林事用 火高峰期间,组织群众有计划、有防范地烧除林 缘、田边及田埂上的各种可燃物,有效消除火灾隐 患。 此,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护林防火协会建设 创新群防群治机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按照 “政府引导、林业牵头、利益联合、社会扶持”的机 制,引导广大林农本着“民办、自律、自愿、互助、互 利”的原则,采取村组组合、片区组合、乡镇组合、 (3)创新扑救机制,组建多层次的扑火队伍。 坚持火灾扑救“专群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采取 “重基层、强骨干、抓共建”的方针,组建多层次的 扑火队伍。一是加强乡村扑火组织建设。重点依托 家庭亲缘组合和营林企业及个体营林大户组合等 多种方式,把各种林业经营主体联合起来,组建了 4 990个护林防火协会,会员达5.2万个,联防面 各类护林防火协会、林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乡村、 林业经营单位,组建了5 762支乡村扑火队,使之 成为森林火灾扑救的基础力量。二是加强专业(半 专业)森林消防骨干队伍建设。制定5年规划,筹 资2 500万元资金,在全省每个县(市、区)各组建 积达393.33余万hm ,初步形成了以各类林业经 营者为主体、群众互助的防火机制。 (2)创新管理机制,实行疏堵结合的火源管理 办法。林改后,林农造林积极性高涨,野外生产性 立了一支50人的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骨干队 伍,成为应急处置森林火灾的专门力量。同时,加 强森警部队建设,尽快形成战斗能力,成为重大火 灾扑救的主力军。三是建立军地扑火协作联动机 用火成倍增加。为解决生产性用火和森林防火的 矛盾,我们改变过去单纯严管严查的方式,对野外 生产性用火实行堵疏结合管理。“堵”,就是在高火 险时期,在林区依法实行野外用火管制,严禁一切 野外用火,严厉查处违章用火行为,坚决堵住违章 制。充分发挥驻闽军(警)部队多、反应快速、战斗 力强的优势,组织各地与当地军(警)部队签订联 动合作协议,建立军(警)地扑火协作长效机制,成 25—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