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五局集团第十九次 QC小组成果发表会材料
同三高速公路抗滑表层质量控制
小组名称:同三线项目抗滑表层QC小组 发表人: 拟稿人:
时间:二00三年十月 地点:山东青岛
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同三高速公路青岛项目部
同三高速公路抗滑表层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同三线是交通部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之一,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南北大通道。我项目部担负施工的路面一标位于青岛莱西和平度境内,起于K0+600,终于K35+000,全长34.4Km。全线按平原地区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总宽28m,双向四车道。主线路面结构为:16cm厚水泥稳定风化料底基层+17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17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8cm厚AC—25Ⅰ沥青砼+6cm厚AC—20Ⅰ沥青砼+4cm厚AK—13A改性沥青砼抗滑表层。
该工程于2002年11月18日中标,11月底进场。经三个月的各项准备工作后,于2003年3月26日正式开工,并于10月8日全部完工。经检查评比,工程质量优良,工期提前7天,为青岛段共七个标段中的第一名。
2、小组概况及活动时间表:
小组名称 成立时间 小组类型 活动时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姓 名 李东文 张云敏 周长青 王朝阳 孙维刚 胡秋莹 吕锦斌 赵英培 丁国岭 张宏计 陈登勇 谢小勇 张存江 同 三 线 项 目 抗 滑 表 层 QC 小组 2003年3月6日 现场攻关 2003年3月至2003年10月 性 别 年 龄 文化程度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36 42 36 28 30 59 27 28 32 42 28 21 36 硕士 高中 硕士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高中 大专 中专 本科 注册时间 注册编号 循环次数 职 务 经 理 副 经 理 总 工 副 总 工 副 总 工 试验指导 试验室主任 测量工程师 现场工程师 物资科长 现场试验员 现场试验员 队 长 一 次 接受TQC教育 时间(h) 140 110 140 140 140 120 136 130 120 120 120 120 130 组内分工 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3、选题理由:
3.1 同三线是交通部规划的“五纵七横”路网骨架主干线之一,并且位于沿海地区,其预期交通量和交通负荷均较大,同时工期紧,任务重。因此严格控制其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3.2 路面抗滑表层作为道路与行车发生关系的“界面”,它不但影响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同时直接关系着行车舒适性、行车安全性等。
3.3 经过国外几十年和国内十几年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行和养护实践,沥青路面普遍存在的技术和质量问题是耐久性和早期破坏方面。一方面,现有道路的实际使用寿命(8~12年)普遍短于设计使用寿命(15~20年)。另一方面 ,随着交通量的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和严重超载,使路面质量面临新的严峻考验。现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阶段,我们选择抗滑表层作为攻关课题,就是一方面确保同三线青岛段路面一标达到优良工程标准,另一方面为以后施工总结经验。 4、小组活动目标、保证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4.1 活动目标:抗滑表层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一次检验合格率98%,K0+600~K35+000段路面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4.2 保证措施:建立以下质量保证体系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组织保证 思想保证 施工保证 经济保证 技术保证 安全保证 成立TQC领导小组,组织开展QC活动 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 开展“讲奉献,比贡献”活动,保证机械设备、能源、材料供应。 定额承包,验工计价。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重奖重罚,当时兑现。 深入学习,广泛交流,坚持标准,按规办事。深入现场,理论实践相结合 加强教育,制定措施,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消除隐患,预防为主。 负责人 李东文 负责人 李东文 负责人 张云敏 负责人 李东文 负责人 周长青 负责人 张云敏 确 保 创 优 质 工 程 4.3 可行性分析:
4.3.1 小组成员结构合理,普遍素质较高,追求上进,乐于奉献,善于总结经验,掌握新工艺快。
4.3.2 施工机械设备齐全先进,搭配合理,状态良好,司机技术熟练。
4.3.3 检测仪器先进可靠,试验员对各种指标与测试仪器性能掌握准确,大部分骨干经技术培训,业务熟练。
4.3.4 经学习,技术、质检、试验人员已熟练掌握设计图、施工规范和其他技术要求。
4.3.5 项目部领导、各业务部门、各施工队对QC小组工作十分重
视并大力支持。
5、抗滑表层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5.1 施工工艺:抗滑表层设计宽度为11.75m,厚度为4㎝,采用沥青为AH—70的SBS类改性沥青,碎石采用莱西姜山产玄武岩,天然砂采用大沽河产中砂。目标配合比为:10~15碎石:5~10碎石:3~5石屑:0~3机制砂:天然中砂:矿粉=28:33:7:17:12:3,最佳油石比为4.8%。
拌和采用西筑厂生产的LB3000型间歇式拌和设备,运输采用载重15T自卸汽车,摊铺采用ABG525摊铺机,碾压系用DD110双钢轮压路机(3台)和XP260胶轮压路机(1台)。
其流程图如下:
配合比设计
混合料拌制 中面层检查验收 洒粘层沥青 运输 摊铺 碾压 NO
压实度够否? YES 报验
6、小组活动过程: PDCA循环(2003年8月25日至2003年9月30日)
6.1 计划(Plan):
6.1.1 现状调查:8月29日至9月3日,QC小组对已施工的抗滑表层(包括K1+160——K1+420试验段)的施工记录进行检查统计,见检查表1
6.1.2根据检查情况,绘制排列图如下: 30 100
90
25 80
20 70
60
40 50 10 40
10 6
30
4 20 5 3 2 1 10
0 0%
施工温度 宽 度 平整度 矿料级配 压实度 油石比 马歇尔试 验
6.1.3小组根据抗滑表层质量缺陷排列图,分析原因,绘制因果分析树状图如下: 抗滑表 层质 量缺 陷人 现场技术、质检、和试验人员把关不够。 拌和机、摊铺机、压路机司机等思想不重视, 业务熟练程度不够,司机不固定 其中一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CC722自重过大 机 摊铺机振捣梁频率偏小,摊铺速度不均匀。 5~10mm 规格玄武岩级配和颗粒形状差。 料 天然中砂含水量大。 有时矿粉湿度过大。
环 阴晴天及每天早晚温差较大 接头处理方法不妥 法 路缘石外未填土段加固不牢 虚铺厚度检测不及时 6.1.4根据因果分析,经筛选对以下9条末端原因进行要目确认,如下表:
要 素 确 认 表
序号 1 2 3 4 5 接头处理方法不当 摊铺机振捣频率偏小,摊铺速度不均匀 5-10玄武岩级配和颗粒形状差 应根据层厚确定频率大小,同时按拌和能力调整摊铺速度 应加强收料控制,严把材料关 √ 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处理接头 尽可能填土夯实,未填段进行填土加固 应加大检测频率 √ 阳晴天气每天早晚温差较大 应根据气温和中面层温度调整出料温度,并采取保温措施 原因 拌和机、摊铺机、压路机司机等思想不重视,业务熟练程度不够,司机不固定。 现场技术、质检和试验人员 把关不严 CC722压路机自重过大 确认 机械化作业司机是关键之一,应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求人员相对固定 现场值班人员应负起责任,严格把关 对于上面层,CC722不适用 结果 √ √ √ √ 6 路缘石外未填土段加固不牢 √ 7 虚铺厚度检测不及时 √ 8 9 √ 6.1.5针对以上九条主要因素,小组制订了如下改进措施,见对策表
对 策 表
序号 要 因 措 施 责任人 李东文 周长青 孙维刚 张存江 王朝阳 孙维刚 吕锦斌 张云敏 张存江 周长青 丁国岭 王朝阳 吕锦斌 张宏纪 胡秋莹 完成日期 施工全过程 1 2 ①组织司机学习,提司机思想不重视,业务高认识和业务水平。不熟练。 ②健全制度,保证司机相对固定。 ①建立定、定岗、定现场技术、质检、试验时负责制。 人员把关不严。 ②加强检查巡视和责任心教育。 CC722双钢轮压路机调换为DD110。 自重过大。 ①将振捣梁频率调大。 摊铺机振捣梁频率偏②根据拌和能力,摊小,摊铺速度不均匀。 铺层几何尺寸和压实密度确定摊铺速度。 5-10规格玄武岩质量差 ①加强试验室和物资科对原材料的管理。 ②派责任心强的人员在料源和收料场进行“双控”。 接头处理方法不妥 ①派技术、质检人员对接头处理进行全过程控制,严格把关。 ②制定处理方案(包括碾压工艺等)对作业人员(包括司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路缘石加固不牢 ①尽可能对路缘石外侧进行回填夯实; ②对未回填段进行加固处理。 虚铺厚度检测不及时 安排专职人员每5m左、中、右检查三点。 阳晴天气每天早晚温差较①建立地温随气温变大 化及混合料随地温和气温变化的关系。 ② 在运料车上覆盖外裹帆布的棉被。 施工全过程 9月8日 3 4 9月6日 5 施工全过程 6 孙伟刚 丁国岭 赵英培 张存江 施工全过程 7 张云敏 王朝阳 赵英培 胡秋莹 谢小勇 陈登勇 施工全过程 施工全过程 8 9 9月10日 6.2实施(Do):
6.2.1 实施一:8月28日上面层试验段结束后,由组长在项目部召开会议,针对中下面层和上面层施工中存在个别司机业务不熟练、责任心不强问题和时常更换司机问题等进行分析研究,要求加强教育、经常组织学习、精通业务,并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会议列举了施工中存在并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1)冷料仓储料仓串仓;(2)对震动筛的橡皮减振块检查不及时;(3)混合料出厂温度调整不及时,特别是刚开拌之后的几锅料温度不稳定;(4)熨平板预热温度有时低于80℃;(5)压路机转弯时过猛、启动刹车时速度过快;(6)压路机有时挤撞路缘石等。并逐一明确、落实解决。
6.2.2实施二: 由副组长于8月20日在项目部会议室召集会议,针对技术、质检和试验人员把关不严问题制订如下措施:
(1)组织技术干部进一步学习《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业主下发的《沥青砼路面技术要求》及各种文件,提高业务水平。 (2)调整值班人员分工,建立定人、定岗、定时值班制度。 (3)由王朝阳和孙伟刚负责每天随时进行巡视检查。
6.2.3实施三:在9月8日前将CC722压路机更换为DD110压路机,具体操作由张存江负责, 张云敏协调落实。
6.2.4实施四:由总工根据各种技术参数和摊铺碾压的效果确定振动梁的频率,每前进一米的振动次数控制在250次以上。对于拌和能力为160T/h的拌和站,摊铺速度定为2.2m/s, 现场落实由丁国岭负责。 6.2.5实施五:由物资科曹浩军根据试验室提供的材料样品在玄武岩
生产厂控制装料质量,材料到料场后,由试验室陈登勇、谢小勇立即取样,进行试验,由胡秋莹指导,合格后方可卸料。
6.2.6实施六:9月3日,总工召集副总、施工技术科、质检科人员制定接头处理方案,对切除、茬口面处理 、摊铺、碾压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由孙伟刚、丁国岭、赵英培、张存江在现场进行指导、检查和落实。
6.2.7实施七:安排两个专业路肩和中央分隔带填土队在摊铺作业前进行回填夯实。对未夯填段用槽钢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路缘石牢固不外移。队伍安排由张云敏负责,填土和加固质量由王朝阳负责。 6.2.8实施八:进行摊铺作业时,安排一人紧跟摊铺机,每隔5米检查左、中、右三点的虚铺厚度,虚铺厚度应为1.2×4cm=4.8cm。 6.2.9实施九:通过跟踪检测,摊铺后4--10 min内温度损失最大,为1--3℃/min。施工中,由胡秋莹、陈登勇、谢小勇根据气温、湿度、风力、中面层温度及温度损失建立温度变化曲线,以指导施工。另外,在运料车上覆盖外裹帆布的棉被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损失。 6.3检查(cheek):
经对策的有效实施, 9月16日小组对已施工46km(单幅)抗滑表层的内业资料, 施工记录、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检查情况检查表2: 6.4效果总结(Action):
经过本次循环,沥青砼摊铺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合格率由97.6%提高到99.7%,达到了小组制定的活动目标。 6.4.1质量效果:
(1)一次检验合格率提高到99.7%,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2)各分部工程一次评定为优良。
(3)经总监办抽查,我标段上面层质量综合评定为第二名。 6.4.2技术效果:
(1)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抗滑表层施工工艺。 (2)培养了一批沥青砼施工的专业人员。 6.4.3经济效益:
(1)由于质量控制较好,杜绝了返工和缺陷处理,保证了进度,于10月8日完成了主线摊铺施工,为同三线青岛段七个标段中的第一名,获奖金30万。
(2)节约工费、机械费共50万。 6.4.4社会效益:
(1)交通部、省厅及业主多次来工地视察,留下良好印象,给予了高度评价。
(2)在山东建筑市场赢得了信誉,打开了市场。 7、标准化和巩固措施:
目标高标准,选题新颖化;人员要全面,管理标准化; 工作求实效,操作规范化;产品求满意,活动持久化。 小组将在本次工程施工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利用新思维,探索新工艺,找出规律,突出重点,标本兼顾,再创新高,为我国今后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建设储备宝贵的技术资料。 8、遗留问题及今后打算:
8.1遗留问题:
(1)一般情况下,如果混合料的大颗粒过多,往往会出现摊铺层的裂缝,而砂子过多,又不易碾压,同时推移现象更趋明显。因此,在目前我国砂石料料场不规范、来源杂、不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在施工中及时调整优化配合比是今后继续探讨的问题。
(2)路缘石安装与面层摊铺干扰较大,先安装路缘石会引起路缘石移位、损坏、污染,而后安装路缘石又会造成浪费材料、增加工费、延误工期、污染路面,今后施工中,有必要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8.2今后打算:
根据以上遗留问题,小组决定继续开展QC活动,对离析、推移、裂缝、外观质量等进行探讨,大量培养技术骨干,为我国公路事业多做贡献。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同三线项目部抗滑表层 QC小组
二00三年十一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