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孩子》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殿后长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篇文章具有极其不同的作用,因为这篇课文在第一册教材中首次全文不注拼音,且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文章很长,占四个页码;生字很多,达十个之多;练习很难,想象又积累。这样的课文编排,无疑对刚入学一个学期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们应该怎样教呢?怎样帮孩子化解学习上的困难呢?笔者以为,教学《雪孩子》还得从“连环画”的形式入手,把它和绘本阅读的方式结合起来。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简练的语言配以精致优美的图画,深受低龄孩子的喜欢。在绘本的教学中,一个最经常、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读图和读文相结合,亦可称之为且图且文的阅读方式。《雪孩子》在形式上跟绘本很相似,于是,笔者就采用“且图且文”的教学方式,图文结合,以图促学,把充满情趣的画面展现在孩子的面前,提升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有效地打通了孩子自主识字、自己阅读、自发想象的渠道。
一、且图且文,揭题饶有趣味
上课伊始,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一幅图画:在一片空旷的田野上有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后面长着几棵树干粗粗的大树。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忽然下起了大雪。接着问孩子们,看见雪,你马上会说什么呢?在孩子们的回答声中师生一起伸出小手一起喊:“下雪啦!下雪啦!”
突然,画面上的雪停了,出示:“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指导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读好“一片白”,想象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白的感觉,简直是个白色的童话世界。
继续激趣:真是一场大雪,怎么会这么大呢?出示:“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指导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读好“一天一夜”,理解意思,一天一夜,就是从白天下到晚上,又从晚上下到第二天早晨,下了这么长时间,所以“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再次让孩子读,感觉就有了。
第1页/共5页
这个时候,主角儿登场了,多媒体出示“雪孩子”出场,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雪孩子》。你们想知道雪孩子的故事吗?
以上的揭题导入,紧密依托课文中的第一幅画面,教学分四步走,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引出,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伴随着孩子的热情,在想象中理解了“一片白”、“一天一夜”等词语背后的画面,语文的味道很浓。
二、且图且文,识字随文潜入
低段教学的重点是识字,这一点不能改变,《雪孩子》作为连环画的形式进入一年级孩子的视野,其主要功能还是识字,而不是读懂图意。就这一点上,进入教材的《雪孩子》和假如以绘本形式出现的《雪孩子》,它们的功能就不一样了,显然,作为绘本存在的《雪孩子》的功能不是指向识字的。《雪孩子》一旦进入教材,它主要就承担着识字的任务,可它本身又跟绘本很相似,那么其识字教学就应该具备绘本特色,这个特色就是识字随图文潜入的方式。
揭题之后,问孩子: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原来,课文中的拼音宝宝都藏起来了。它想试试我们小朋友没有它的帮助,能不能自己把课文读通、读顺。而且,这篇课文还有个特别的地方,一幅图的边上有段文字,一段文字的边上有幅图,像连环画一样。刚才我们看看图、读读文字,马上就读懂了第一幅图的内容,是吗?现在我们还是可以用这个方法,边看图边读句子,老师相信你们很快就能学会生字、读懂课文的。
接着,就安排学生边看图边读句子边学生字的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读图识字活动中去,帮学生看看图、猜猜字。当学生自主识字之后,安排集中检查:
——依图猜字。
“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 括号里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你能根据前后意思猜出来吗?“让”,你们把舌尖都翘起来了;什么起的“起”?“玩”谁和谁一起玩?
第2页/共5页
哎,原来这个单人旁的他指雪孩子。那么这个女字旁的她指谁?哦,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雪孩子和小白兔一起玩。
明白了这个意思,读起来肯定不一样了。来,我们一起来读。 ——依图观字。
“屋子里很冷,他(往)火里加了一些柴,就上床睡(觉)了。” 多媒体出示柴堆,你看小白兔在干什么?你能观察到“往”、“觉”这两个生字跟小白兔的动作有什么关系吗?你会读吗?真会观察,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依图联字。
“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
这个括号里的字读什么呢?“烧”是什么旁?有火才会烧。“着”是个多音字,以前我们知道它读“zhe”,比如“看着”,它还有一个读音念“zháo”,就像“烧着”、“着火”。再来读这个句子。
——出图读字。
老师要增加点难度了,行吗?老师把生字宝宝从句子中请了出来,会读吗? 让往觉烧道起玩知孩
小朋友真聪明,没有拼音宝宝的帮助,我们也学会了生字。老师相信你们现在读起课文来就更棒了!指名读八幅图旁的文字。
学到这儿,你知道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呢?小白兔和雪孩子怎么样?小白兔家怎么了?雪孩子又是怎么做的?
三、且图且文,语言逶迤前行
识字过后,阅读的触角要马上指向语言本身,《雪孩子》这篇文章到底有哪些语言现象值得让我们的孩子去积累呢?其实课后的练习给我们指明了很好的
第3页/共5页
方向,那就是对“又 又 ”这一语言现象的情趣的揣摩。
——第二幅图:引入语言。
谁想来读这段话?你们觉得雪孩子漂亮吗?它的身子圆鼓鼓、胖墩墩的,真是又圆又大,(板书“又……又……”)几根又细又长的枯枝是它的头发,两颗眼珠儿又黑又亮,加上一个红红的鼻子,真是可爱极了,漂亮极了!
谁喜欢这个漂亮的雪孩子呀?那就请你来读。我知道这么漂亮的雪孩子我们都喜欢,来,我们一起读。
——第三幅图:感受语言。
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怕小白兔在家会觉得孤单,所以堆了个漂亮的雪孩子。小白兔看了会怎样?谁爱读这幅图的句子?
小白兔快活吗?同样是快活,这里用了两个意思差不多的词,“高兴”、“开心”,这两个词的意思是相近的,都表示快活。
哪个会观察的小朋友能从图片上看出他们玩得很高兴、很开心?雪孩子笑着跳了起来,小白兔笑着又唱又跳,唱和跳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叫“又唱又跳”。
看看图中小白兔和雪孩子还有哪些快活的动作?(又说又笑、又喊又叫、又蹦又跳……)玩得可真开心!哪个小朋友能读出他们的开心?
他们会玩什么呢?想不想看看他们到底玩了什么?让我们来看一段影片。小朋友们,让我们站起来,一起做做小白兔的动作吧!
小白兔的心情是多么快乐,多么舒畅!啊,你们也张开了笑脸,都成了快乐的小白兔了。小白兔,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小白兔,现在你还孤单吗?小白兔,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小白兔们,你们开心吗?那就通过朗读,把我们的开心表现出来吧!
——第四、五幅图:发展语言。
小白兔累了,该休息休息了,不一会儿,他就呼呼睡着了。小白兔越睡越熟,
第4页/共5页
课文中用了一个词,你能找到吗?“睡得正香”。
什么叫“睡得正香”?就是睡得很熟,很沉,很舒服。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睡得正香?
是呀,小白兔的嘴角微微往上扬着,可能还在做梦呢!所以,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这火熊熊地烧着,很快就要烧到小白兔的床了。看到这儿,你们想说什么?真是急死人了!老师也忍不住想跟你们一起读。
紧接着会发生什么事呢?面对滚滚的浓烟,面对熊熊的大火,雪孩子是怎样勇敢地救出小白兔的?后来,雪孩子怎么样了呢?……
不难发现,这部分的教学,就这样依托连环画的特色,在师生的共读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推测故事的发展,伴随着自己的情感体验,且读且文,语言情趣的感悟伴随其中,教学行进在充满童趣的图画世界里。
第5页/共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