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常识》导学案
年级: 高二 科目: 政治 主备: 审核:
课题:1.1体味文化 课型: 新授 课时 :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观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阶级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存在,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理解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法、问题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阶级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增进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难点】区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教学资源】黑板、多媒体
教师导学过程(导案) 【导学过程1:】指明学习内容和方法,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导学过程2:】 各组先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基础知识填空的答案,然后齐读基础知识。 【导学过程3:】 投影:舞台艺术图片 问题:请你分类,归纳出它们的特点、对社会的作用。 【学生学习活动3:】 学生感受、体味多彩的文化,分组讨论并将它们分类、总结其作用。 学生学习活动(学案) 【学生学习活动1:】自主学习….. 阅读P4—P9完成相应的基础知识填空: 【学生学习活动2:】 学生代表在台上做填空题,其他学生在自己位上做。对好答案后朗读。 【导学过程4:】 难点突破:列出一系列现象,让学生区分哪些属于文化现象:北极光、万里长城、万里雪飘、《三国》等并归纳出文化的特点。小结然后练习 【学生学习活动4:】 学生对照书本,仔细辨别,得出结论。进入练习。 附件: 【课前预习】练习 一、阅读填空: 1、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影响的。( )是基础,(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决定文化。文化( )政治经济。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为推动( )、发展( )、培养各种( )、提高(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经济的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已越来越成为( )和(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 )。 4、面对文化发展上的严峻挑战,必须把(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 ),提高国家(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 )、不竭的( )和强大的( )。
二、试一试:构建本框题的知识结构图 【课堂练习】
一、判断是非:(必做题) 1、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文化的竞争。 ( ) 2、文化一种精神力量,必能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 ) 3、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 ) 4、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 ) 二、单选题:(必做题)
1、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把提琴”。这反映了( ) A、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D、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2、“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出现。 、“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已经深入民心,说明了( ) A、在推进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B、文化是人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C、文化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3、“超级女生”、“快乐男声”等节目的开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今各地电视节目中都会出现类似于此类的节目。这说明,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 ) ①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对经济具有发作用 ④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三、问答:(选做题)
广东正在打造珠江三角洲都市文化圈,这样做的意义何在?请你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谈。
(思考题) 练习1: 课本P4页第1题; P5练习
【课堂检测】请说说:人的文化素养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 【课后拓展延伸】: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命运和生活。文化的创造,是人类最重要的创造。文化的力量,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文化的胜利,是人类最根本的胜利。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教学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