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中复习之古诗文
一、次北固山下(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_,______人,_____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属___ ___言____诗。
2、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答:
二、《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 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5、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
指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 合称“小李杜。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1
三、《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2)词的上阕,通过写雨中的兰芽、沙路和子规营造了怎样的境界?(3分)
(3)苏轼诗词中常有哲理性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也富含哲理。请说出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4分) 4.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请简要叙述。(3分)
5.白居易《醉歌》中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词和白诗都写道“唱黄鸡”,两者表达的感情一致吗?请简要分析(5分)
四、《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 ,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 (2分)
2、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2
3、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五、《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解释加点的词。
把酒问青天(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事长向别时圆( )
2、 苏轼,字 ,号 ,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 )及父亲 同为“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 ______。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4、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6、《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 ”的句子。
3
7、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联: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 _ __ 10、“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就文中的某一艺术特点自拟题目,并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作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答案:
一、2.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分)
3、“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二、1、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3、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4、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5、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周瑜 李商隐 6、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三、 (1)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2)作者描写了兰芽溪水、沙路无泥和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塑造了一个清新、洁净、幽雅的境界。(3分)
(3)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4分)
4.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幽美、洁净的山林雨景图。(2分)描写了兰牙、溪水、松树、沙路、子规等意象。(1分) 5.不一致。(1分)白居易《醉歌》诗中“唱黄鸡”是“嗟老叹衰之词”,感叹人生苦短,表现了“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2分)苏轼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他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贬谪期间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2分)(意思答对即可酌情给分)
四、《十五夜望月》(4分) 1、地白 树栖鸦
2、这首诗写了地、树、鸦、露、桂花、月等事物,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将离别思聚,希望与家人团聚、对月怀人大情怀表现的委婉动人。
3、示例一:“落”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洁的月光般洒落人间似的,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示例二:“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更衬托出夜的寂静。(选其它文字亦可,写出该词在诗中的表现力即可。) 五、
1、执,持;忍受,禁受;戏弄;常常。 2、水调歌头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天 明月 人生 3、子瞻,东坡,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词牌名 4、C 5、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8、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词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 10、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1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12、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 13、略 14、婉约 李清照 柳永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