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抓实小组合作
——赴雄县第三小学课改研讨会学习心得
2019年5月12日至17日,我校一行6人,随同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学习团赴雄安新区雄县第三小学参观学习。通过参观校园文化环境,观摩课堂教学,聆听专家点评和讲座,观看学生特长展演、学校特色课程等活动,我对雄县三小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系列做法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感觉很震憾,同时也引发了对自己工作的思考,收获颇丰。
一、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5月13日清晨,大家首先观摩了庄严而神圣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安静、整齐、有序地集队、进场、活动、退场,每一个环节都展示出雄县第三小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升旗仪式结束后,在第三小学副校长左军和学校的“文化小使者”们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学校“六楼四路一广场”的建筑文化及校园文化,感受了学校的“养正之魂”“养正之根”“养正之形”文化建设的体系化、专业化,领略了学校“启蒙养正,明理育才”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校园养正文化”包括:志存高远的养正爱国文化、追求卓越和浩然正气的养正师生文化、养正教育主题文化、先学后导的养正课堂文化、身正为范的养正教师文化、正直向上的养正学生文化。三小的校园文化并非是挂在墙上的图片和文字,而是真正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塑为行。
雄县第三小学成立于2013年9月,不到6年的时间,校园文化建设竟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着实让人震撼,然而更让人震撼的还是在观摩过程中,三小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言行上所表现出的突出能力和较高素养,他们说这些都是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成果。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师大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我发现这所学校的快速成长、发展的历程,恰逢国家提出落实以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期,我觉得这应该不是纯属巧合,而是三小人着眼教育最前沿、与时俱进的结果。这个
“巧合”引起我深深的反思,沉溺于故有思路,忽略学习,难道不是我们目前最应该吸取的教训吗?要改善现状,争取更好,就必须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努力学习探索,借鉴他人成功经验。
二、三步互助,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雄县三小的课堂采用“三步互助”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简单说就是借助学案导学、合作学习和评价激励这三个工具。学生通过自学、展示、总结三步,综合学科特点发展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观摩,我看到:导学案设计合理,重点突出。活动设计逐层递进,深入浅出,充分拓展了学生的学科思维;课堂上学生认真自学,互助合作,分工明确,交流充分。教师大胆放手,敢于突破,引领到位,点拨深刻。整个课堂紧张有序、活而不乱,真正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这样的合作交流,让“互动性”更强,孩子们主观能动性更高,学习主体意识更突显,同时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得到更充分的提升。
这样的课堂,在我们看来,尽管有些地方并不尽如人意,但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园地。
三、各尽所长,抓实小组合作
三小的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当然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学习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成员选取上要求在性别、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的差异,这样的构建使每个小组成为班级的一个缩影,这样构建的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成员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最大限度体现出了自己的存在价值。三小又把每组小组长的培训当成学校每周进行的常规活动,利用小组长做好组员课堂上活动的评价记录,展开组与组成绩、德行的评比,从而激励学生争先争优。
曾记得有位专家说过:教育应该发现人、研究人、成就人。教育应该给每个孩子一个未来的最好可能,为每一个孩子一生奠基。在这样环境下学习的孩子们,他们是课堂真正的主人,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他们明晓勤奋的必然结果,他们努力成为组内“最亮的星”,他们强烈希望自己卓尔不群、成为最
好的自己。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这次雄县学习开阔了眼界,促进了反思,提升了素质,理清了思路,我会将我的所学所思所感延续到工作中去,并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化作源源不竭的动力。面对未来,任重而道远:“昨天的微不足道,今天的正在争取,明天的正待拼搏”!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