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混凝土设备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设备基础起着承受设备自身重量和传递控制设备运转时产生的振动,它对保证设备安装精度和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设备基础的特点及要求,笔者结合工程案例,在提高设备基础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方法进行了归根据设备基础的特点及要求,对混凝土设备基础的施工方法提出个人的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设备基础;施工方法;浇筑
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工程施工时,要先进行钢筋放样,接着进行钢筋制作,然后将钢筋半成品运输,进行基础垫层,接下来完成弹钢筋定位线、钢筋绑扎,最后完成钢筋验收和隐蔽。完成基础垫层施工后,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石笔和墨斗弹放钢筋位置线;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绑扎钢筋;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负责人进行验收。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包括以下内容:(1)钢筋网的绑扎。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要成八字形,目的是避免网片歪斜变形。(2)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3)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4)独立柱基础为双向钢筋时,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现在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是愈加倾向于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和能源的节约以及再利用,这不仅是能源方面的突破,也是处于环保的要求,高性能混凝土能很好的实现材料、能源和环保的有机结合。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投资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土建工程中经营与管理问题,只有在整个工程的各个阶段都严格控制造价,才能尽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施工方案的编制及技术交底
分析拟建设备基础的特点、难点和复杂程度,施工的条件和作业环境,确定相应施工技术要点;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根据已确定的施工方法和工期要求,进行相应进度计划安排,配置相应资源;根据设备的质量要求,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确定质量标准控制点,编写质量通病防治方案;进行危险源的辨识,提出预控方案,明确文明施工及环保要求。施工方案应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主要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资源配置;进度安排;质量要求;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内容。施工方案编制符合要求后应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是为了使参与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都能够了解掌握工程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做到心中有数,指导施工,达到质量优,消耗低,进度快,效益高的目的。施工技术交底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质量要求、施工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安全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
3施工方法
3.1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前应做好基坑边界周围地面的排水措施。当开挖基础土体含水量大而不稳定,或基坑较深,或受周围条件限制而需用较陡的边坡或直立开挖而土质较差时,应采用临时性支撑加固。如采用钢板桩支护等。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当采用机械开挖时,应留有厚度为20~30cm 的保留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四周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或采用井点降水,将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500mm,以利挖方进行。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施工完成。基坑挖完后应进行验槽,做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深度超过2m 的基坑在基坑四周设置围护;超过5m 需要编制深基坑专项支护方案。在基坑一侧应设置上下人通道,方便人员及材料上下施工。
3.2垫层施工。挖验槽合格后,可进行基础垫层的浇筑及设置模板用插筋等施工,待垫层强度达到1.2N/mm2 后,进行基础模板放线,安装钢筋支架等。
3.3钢筋施工。于较小的、简单的设备基础钢筋,可以考虑在加工场直接将基础钢筋加工成钢筋笼的形式,进行整体安装。对于结构复杂、基础尺寸较大的基础钢筋,应事先将单根钢筋下好料,加工成形,现场再进行绑扎和连接。现场绑扎连接时,应根据预留孔洞的位置进行适当的断开和加固。
3.4模板施工。板的施工应考虑模板的选材,模板的制作,模板的支撑及模板的拆除方案。模板应拼缝严密,表面平整并刷隔离剂。模板及其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根据基础体型尺寸,应尽量采用大木模板施工,这样容易满足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平整度和接缝质量的要求,对采用小块料模板拼装的部位,应对拼装后的洞眼、缝口等进行批腻子(水泥加107 胶)进行找补。模板拼缝时,应在缝口内加设海绵条进行挤紧,避免漏浆。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及其支撑进行观察和维护。
3.5预埋件施工。埋件的加工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现场安装时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好预埋件的位置及标高,为了避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埋件的位置发生偏移,应将埋件焊接在已绑扎相对固定的钢筋上或利用钢筋重新焊接支架进行固定,同时也可结合模板情况,在模板上制作支撑对其进行固定。预埋件必须加固牢靠,避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发生偏移或下沉。
3.6预留孔洞。于孔径不大,深度不深的预留孔,可直接用木桩放入预留位置,根据混凝土的凝固程度逐渐将木桩拔出。对于必须做内模的预留孔,内模可采用木模板,预制混凝土板,或者用铁皮加工制作。铁皮制作时应根据混凝土侧压力情况在模具外加加筋圈,铁皮应六面封闭,待安装时再用气焊将孔面铁皮割去。
3.7地脚螺栓的施工。地脚螺栓的施工可采用上下两层固定的方法。两层间距约为地脚螺栓的2/3 高度,利用控制轴线吊垂线定位螺栓,调好后以两根一组利用钢筋点焊,将其焊接为成长方形的成型架,然后测量螺栓之间中心距、对角
线,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将地脚螺栓进行最后的加固。螺栓的上层加固也可采用方木钻孔,制作矩形固定架,将螺栓套入其中,在螺栓露出混凝土面10cm 左右位置进行固定。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及其固定支架等应尽量在场外制作,现场整体安装,这样可以省去很多现场固定基础螺栓的时间。
3.8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可采用溜槽,吊罐及混凝土泵车等入仓手段。应控制好下料口距仓面的距离,避免混凝土发生骨料分离。若是混凝土设备基础较大,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厚度为200~3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至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对特殊部位,如地脚螺栓、预留螺栓孔、预埋管等,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度,使其均匀上升;同时,防止碰撞,以免发生位移或歪斜。对于大直径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生偏差及时纠正。混凝土浇筑后的基础表面应用木抹抹平,控制好表面平整度,对作为永久面的,还应压光。
4施工浇筑
4.1条形基础浇筑。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的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槽土模时,应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入长100mm 左右的标杆,并露出20~30m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3m;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 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4.2备基础浇筑。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对特殊部位,如地脚螺栓、预留螺栓孔、预埋管等,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度,使其均匀上升;同时,防止碰撞,以免发生位移或歪斜。对于大直径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5结束语
伴随着国民经济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现代化基础设施或构筑物不断增多,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核心的施工技术,混凝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能够推动现代建筑行业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正荣《. 大型设备基础施工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李明元. 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的设计与施工[J].河南交通科技,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