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含山中学、庐江二中联考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含山中学、庐江二中联考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含山中学、庐江二中联考

高一物理试卷分析

庐江二中 张文华

本次考试是高中阶段第一次统一考试,是根据实际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安排的,它有利于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阶段性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及时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帮助师生把握考试方向,积极调整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试卷分析

本次物理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其中第I卷选择题1—10题共40分,第II卷11—15题共60分。考试内容为运动学部分。本次试卷命题质量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试卷难度适中,无偏题、难题、怪题,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很适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

2、本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考查“双基”的同时,也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和运用,如运动图象问题、追击问题、自由落体运动等,本卷将基础知识的考查蕴涵于具体的物理情景之中,这是本卷的一个成功之处。

3、突出物理思维能力和方法技巧的考查,例如11题对打点计时器纸带的处理,计算P点的速度就要用到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要计算加速度就要用到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

xat2

本次共抽检两个考场共76份试卷。 1、学生成绩概况 平均分 64.5 最高分 96 99—90 4人 89—80 7人 79—70 15人 69—60 28人 60以下 22人 2、客观题抽样分析情况 题号 1 2 70 3 60 4 69 5 56 6 67 7 57 8 71 9 61 10 36 答对人数 68 平均分 3.58 3.68 3.15 3.63 2.95 3.53 3.0 3.74 3.21 1.90 难度系数 0.89 0.92 0.79 0.90 0.74 0.88 0.75 0.93 0.80 0.47 3、主观题抽样分析情况

11 题 号 (1) 满 分 4 (2) 10 (3) 2 (1) 4 3.74 (2) 6 5.1 (1) 5 (2) 5 12 12 12 13 14 15 平 均 分 2.56 4.81 1.11 4.12 4.06 7.35 5.38 难度系数 0.64 0.48 0.56 0.93 三、试卷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择题部分

0.85 0.82 0.81 0.61 0.45 依据抽样分析,错误率较高的是第3、5、7、9、10题,第3题,有的同学对平均速度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还有的同学误认为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位置的速度相同而选D,还有的同学误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初速度加末速度除以2,而选B。

第5题,考查的是加速的定义式,不少同学没有注意初、末速度

2

方向相反而选错。

第7题,有相当多的同学选择D项,主要原因是没有理解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具有方向性。

第9题,考查的是速度—时间图象,有的同学对v-t图象理解不透从而导致错选。

第10题,此题难度较大,结合v-t图象考查的是追击问题,选A同学的学生没有考虑到题目中还必须要求两车相遇两次,选B、C的同学是乙在0到时间内的位移没有算对。

2t12、非选择题部分

第11题,考查的是打点计时器问题,从答题情况来看少数同学在第(1)小题中因错选A或F而全错,在第(2)小题中,有相当多的同学没有弄清两个记数点之间的时间及计算结果没有按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而出错,还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计算P点的速度及纸带的加速度。

第12题,考查的是汽车刹车类问题,有极少数同学在计算30s内的位移时,没有注意到在20s时飞机已经停了下来。

第13小题,考查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弄清楚水滴下落的时间。

第14小题,考查的是追击问题,不少同学对A车的运动两个过程没有弄明白,另外对追击问题还没有真正认识清楚。

第15小题,此题难度较大,学生得分率较低,原因有:(1)不少同学对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认识不清,(2)有的学生

3

以在直道上达到最大速度40m/s后再减速来计算,(3)有的同学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理解不透。

四、从试卷反映出来的问题及今后教学建议

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以下问题:(1)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理解不深;(2)规律适用的条件、公式的表达式不很清楚;(3)物理过程的分析不强;(4)数学运算能力太差;(5)解题格式模糊不清等。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础概念、基本规律要做到熟练、准确,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与相关知识的区别、联系。

(2)加强物理过程的分析,从试卷反映出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能力不强,过程不清,从而也谈不上用相应的物理规律进行求解。

(3)加强审题能力、解题格式、解题技巧、运算能力等方面的训练,练习不在多,关键要练得有效果,练习题要精选,不要追求怪题、偏题,不要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而要强调做题的质量,做过的题要真正弄懂,举一反三,还要将试题分类,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