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OVR式的类别及其语法研究
2023-10-14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l4卷第8期 Vo1.14.№O8 宜宾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2014年8月 August,2014 SVOVR式的类别及其语法研究 陈跃非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SVOVR式(重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前后两个动词复现,前一个动词带宾语,后一个动词带 补语的句式。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来看,重动句只有在“重动句一Bec—Caus”下才有致使义,而非致使性重动 句应只表述为“达成义”,其形式为“重动句一Bec”。 关键词:重动句;分类;非致使性;“把”字句变换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14)08-0085-04 SVOVR式是重动句的抽象格式,而重动句是 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是指前后两个动词 复现,前一个动词带宾语,后一个动词带补语的句 VP2的语义联系和补语的语义指向上都存在着一 系列的差别,故将重动句分为致使性与非致使性 两类,这种分类系统对重动句内部的关系加以说 式,其中s代表句子的主语,V代表重复的动词,O 是宾语,R表示补语。 明和证明,学界认为很有价值。【6 熊仲儒也同意运 用唐翠菊的分类,但将唐文中的非致使性重动句 也划归为“致使句式”,并统一处理为“命题性致 对于重动句重心的分析,基本能确定VR充当 重动句式的语义焦点,项开喜从重动句功能研究 的角度分析,指出“动补”是重动句的语义重心和 信息焦点,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某种超常性,因此 重动句式中的述补结构一般是突出强调动作行为 的超常性。…李讷、石毓智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 重动句,也同样证明了重动句是在动补结构逐渐 事”,即必有一命题信息作为致使者。 唐翠菊指出:致使性重动句的补语一般指向 主语S,非致使性重动句的补语一般不指向主语S, 但此总结并不全面。[6 熊仲儒认为重动句有[+致 使]义[7],笔者同样存在疑惑,在重动句中是否存 在[一致使]义的重动旬呢? 一发展的过程中演化而来,从而很好地论证了重动 句的焦点问题。 重动句的形式语义分析 (一)基本形式 而对于重动句这一句式的分类却还比较混 乱,刘雪芹根据诸多不同的标准对重动句作了多 (1)a他吃中餐吃胖了。 b我起床起早了。 角度的分类,比较全面,但是作者却未说明如此分 (2)a他买鞋买贵了。 b她念书念得很快。 类的目的和意义,且多停留在分成什么样的类上, 对于分下来的类却没有作相应的分析,故不予采 纳其分类标准。 唐翠菊发现重动句内部可以分 为性质不同的两个大类,它们在句式变换、VP1与 收稿日期:2014—03—10 . (3)a我切肉切钝了那把刀。 b他们聊天聊到半夜。 例(1)~(3)都是结构相似的重动句,但是它 作者简介:陈跃非(1990一),女,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宜宾学院学报 第14卷 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语法差别:例(1)a、(2)a、(3) 整的致使情景。例(1)b中,“我起床”这样一个事 a为致使性重动句,例(1)b、(2)b、(3)b为非致使 件无论是对“床”还是对“我”或者是对可能未出现 性重动句。这两类重动句的分析,可运用唐翠菊的 的另外一个成分起作用,都无法达到“早”的一个 分析方式,也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来证明,应该说 状态,显然没有致使的意味。例(2)b、(3)b同样 唐的这种分类方式是真正从重动句内部对其进行 无法达到VR所要表达的语义内容,应被划为非致 分类的,通过对比、句式变换等方式将重动句研究 使类。 细化到内部不同类别中。但是唐的分类也并不全 例(1)a、(2)a、(3)a中,VO和VR之间存在 面,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语义上都存在一些漏 一种致使关系,VO所代表的动作行为直接导致了 洞。 VR所代表的语义内容的产生,是致使性重动句。 .(二)变换形式 例(1)b、(2)b、(3)b变换为“把”字句不成功,VO、 在形式方面,用相关句式变换的方式来考察 VR之间没有致使关系,属于非致使性重动句之 上述重动句,是否能用“把”字句来变换。 列。 (1)a他吃中餐吃胖了。_吃中餐把他吃胖 (三)语义方面 了。 根据熊仲儒对于命题性致事的介绍,可在致 (2)a他买鞋买贵了。 他买鞋把鞋买贵了。 使性重动句之间建立一种致使关联,如: (3)a我切肉切钝了那把刀。 我切肉把那把 (4)他熬夜熬病了。 刀切钝了。 {他熬夜}{使}{他病了} (1)b我起床起早了。 枣我起床把床起早 (5)你挖坑挖浅了。 ‘ 了。/ 我起床把我起早了。 . {你挖坑}{使}{坑浅了} . (2)b你送杯子送得正是时候。 你送杯子 (6)你们吵嘴吵醒了我。 把杯子送得正是时候。 {你们吵嘴}{使}{我醒了} (3)b他们聊天聊到半夜。 水他们聊天把天 例(4)一例(6)是对于致使性重动句的语义关 聊到半夜。 联上的描写。 从句式变换可以看出,a类句子可以变换为 (7)他抽烟抽足了。 . “把”字句,b类句子无法变换。虽然重动句和 , {他抽烟}{使}{烟瘾足了} “把”字句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变换关系,但是“把” (8)她读文章读得很快。 字句是公认的致使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 {她读文章}{使}{?很快} . 初步判断致使句式的一种方法,也是形式上最明 (9)我等你等了一上午。 显的一种比较,所以,重动句和“把”字句外部形式 {我等你}{使}{?一上午j 上的对比可以简单确定重动句的两种类型。根据 郭锐、叶向阳指出,要判断A和B之间是否存 郭锐、叶向阳的论述,致使情景有两个参与者,即致 在致使关系,要看A和B各自所代表的语义内容 使者(致使事件的激发者)和被使者(被使事件的 是否能构成两个独立而不同的事件。l8 致使情景 主体),其中被使者是致使情景中的关键,因为它 有两个参与者,即致使者和被使者,找不到被使者 既是致使事件中的承受影响者,又是被使事件的 的,则不是致使关系。例(7)中,似乎R所代表的 主体。②这种双重角色使被使者把致使事件和被使 语义内容能够找到被使事件,但事实并非如此 。被 事件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致使情景。 使事件是由致使事件引发的新事件,所以它所代 例(1)a中由于“吃中餐”这样一个行为导致 表的事实一定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实现过程,而此 了“他”“胖了”,致使者是“吃中餐”这样的一个事 处的“烟瘾足了”只是对事实的一种评价,是一种 件,被使者是“他”,这两个致使情景的参与者之间 长时间慢慢形成的状态,并没有表现出从无到有 的联系就是“吃中餐”这个事件作用在“他”之上, 的实现过程,因而并非是由“抽烟”所引发的新事 导致了“胖”这样一个结果的出现,形成了一个完 件。因此,例(4)~例(6)为致使性重动句,例(7) 8期 ~陈跃非:SVOVR式的类别及其语法研究 87 例(9)为非致使性重动句。 [CausP酒[Caus喝醉了][BecP张三[Bec喝 在语义指向上,例(4)~例(6)的语义指向各 不相同,也是致使性重动句的三种语义指向。例 醉了][VP[醉][喝]]]] (12) 喝一Bec . (4)中重动句的补语R指向了主语S,即“病”是指 一[BecP张三[Bec喝醉了][VP[醉][喝]]] 对例(1O) 进行扩展的功能范畴有Bec、Caus、 Do;对例(1 1) 进行扩展的功能范畴有Bec、Caus; 向“他”的,表述的是由于“熬夜”使得“他”“病”的 个状态;例(5)中补语R指向了宾语o,即“浅” 是描述“坑”的;例(6)里引入了一个旁语“我”,补 语“醒”也指向旁语“我”,R指向了旁语P。例(7) 例(9)在表述关联时不能很好地找到被使者,在 语义指向上也没有指向的内容,但是若将补语与 动词联系起来可以成立,而且,例(7)~例(9)的补 语都不是一种新情况的出现,更像是这种动作延 ~对例(12) 进行扩展的功能范畴有Bec。在功能范 畴假设中,并不说“动结式”有“致使”,而是说“动 结式卜Bec—Caus”有“致使”义,例(12) 就没有致 使义l重动句是一种特殊的动补结构,所以在分析 重动旬式时,也可以仿照动结式的分析认为“重动 句一f]ec—Caus”具有致使义,而并非所有的重动 续下去形成的一种状态,并且会一段时间或长时 间地存在。这种不出现新情况的补语R指向动词 V的重动句可称为非致使性重动句。 句都具有致使义。非致使性的重动句是否也如同 上例(12) 所描述的表达达成的意思。 熊仲儒将重动句分析为命题性致事,其致事 所以,唐翠菊的理论“致使性重动句的补语一 般指向主语S,非致使性重动句的补语一般不指向 主语S”并不完全正确。这一表述应修正为:致使 是命题性的,正如同项开喜将VP1分析为背景信 息,在功能上为表超常量的前景信息VP2提供常 量参照一样,我们也将重动句分析为命题性的,只 是我们还细分为致使与非致使两类,熊仲儒将唐 翠菊的非致使性重动句划分到“致使句式”中,并 不十分全面,而唐文由于分类标准的问题,也没有 性重动句的补语指向主语s、宾语O、旁语P;非致 使性重动句的补语指向动词,表达动作行为的延 续。 二重动句的句法再分析 李讷、石毓智总结了重动句产生的背景和条 件是:由于动补结构的发展,动词和补语之间不能 提到上述的种种非致使性重动句的例句,可是上 面的例子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且也难以划归到 致使性重动句内,所以笔者在这里将其分出来讨 论。那么不是致使关系,又是什么关系呢?比对动 再插入宾语,导致“V(得)OC”格式消亡,原来该格 式引进宾语的功能除用业已存在的“把”字句、话 题结构等承担外,还需要寻求一种新结构,用以引 进一类特殊宾语和补语。动补结构是语义焦点,在 分析时也需着重考虑动补结构的相关特性,而重 动句又是一种特殊的动补结构,可以参照动补结 结式的分析,可以将其分析为仅受功能范畴Bec扩 展的重动句,两类重动句的具体比对如下(细节 略): (13)a他吃中餐吃胖了。 吃一Bec—Caus 构的句式来分析重动句。 (1O)张三喝醉了酒。 (1 1)酒喝醉了张三。 [CausP吃中餐[Caus吃胖了][BecP他[Bec 吃胖了][vPE胖][吃]]]] (14)a你挖坑挖浅了。 挖一Bec—Caus (12)张三喝醉了。 运用其功能范畴假设的观点,功能范畴决定 论元的选择、合并、题元角色的指派、论元的移位 等。这三个句子之间的不同就表现在功能范畴上: (1O) 喝一Bec—Caus—Do [CausP你挖坑[Caus挖浅了][BecP坑[Bee [DoP张三[Do喝醉了][CausP酒[Caus喝醉 挖浅了][VP[浅][挖]]]] (15)a老张挣钱挣红了眼。 [CausP老张挣钱[Caus挣红了][BecP眼 [Bee挣红了][VP[红][挣]]]] (】3)b他抽烟抽足了。 . 了][BecP张三[Bec喝醉了][VP[醉][喝]]]]] (1 i) 喝一Bec—Caus 抽一Bec 88 宜宾学院学报 第14卷 [BecP他抽烟[Bec抽足了‘][VP[足][抽]]] [BecP他们聊天[Bec聊到半夜][VP[到半 夜][聊]]] 坐一Bee 况下才会用到。所以,重动句与“把”字句、“被”字 句相比,是在使用上处于劣势的一种句式。[。] 注释: . ①标注“ ”的句子为错误形式。 (14)b我们坐车坐了两天。 [BecP我们坐车[Bec坐了两天][VP[两天] [坐]_]]‘ (15)b种果菜种出一个上市公司。 种一Bee ②参见郭锐、叶向阳《致使表达的类型学和汉语的致使表 达》,选自2001年第一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 议论文。 ③例(10)一(12)的用例来自熊仲儒所著《现代汉语中的 致使同式》,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文献: [BecP种果菜[Bec种出一个上市公司][VP [一个上市公司][种出]]] 这里,同样列举了两类不同的重动句,并且作 重新分析,b组重动句处理为达成范畴扩展比全部 处理为致使范畴扩展要好,b组例句在寻找被使者 方面有一点困难,即使找到被使者,有时也觉得牵 强,显得太边缘化,所以索性将其分析为达成范畴 的重动句,或者与致使性重动句对应起来叫作非 致使性重动句。 对于致使性与非致使性重动句的重新分析, 我们给出以下的总结:“重动句一Bec—Caus”有致 [1]项开喜.汉语重动句式的功能研究[J].中国语文,1997 (4):260—266. ‘ [2]李讷,石毓智.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J].国外 语言学,1997(3):32—38; [3]刘雪芹.重动句的类别[J].扬州大学学报,2001,4(5): 48—51. [4]刘雪芹.重动句的句法语义问题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 学报,2003,29(1):67—71. [5]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补语语义指向分析[J].南京师 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2):179—183. [6]唐翠菊.现代汉语重动句的分类[J].世界汉语教学, 2001(1):80—86. 使义,是致使性重动句;“重动句一Bec”只有达成 义,是非致使性重动句。 结语 [7]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M].合肥:安徽大学出 版社,2004. 重动句很特殊,足以让我们将其同“把”字句、 “被”字句一样列为一种特殊句式来作研究,但是 从语料来源来看,大多数重动句还是出现在口语 中,并且在刻意强调或是上文中未提及事件的情 [8]王灿龙.重动句补议[J].中国语文,1999(2):122—125. [责任编辑:李青] Classiicatifon and Grammatical Research of SVOVR Type CHEN Yue.fei (College ofArts,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Anhui,China) Abstract:SVOVR type(the verb copying sentence)is very special in Mandairn:Depending on the current re— search of the duplicative verb sentences,using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generative grammar,from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point of view,this thesis explored the causative verb copying sentences and non causative verb cop— ying sentences,and found that only in the“sentence—Bec—Caus”,can such sentence type bear a causative mean— ing,while the non causative verb copying sentences should be only described as“reaching”. Key words:verb copying construction;classification;noncausative;conversion of BA sen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