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规划
纺织服装业是民生产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纺织行业不断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实现了从规模发展到质量发展的跃升。
全行业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改规划方案,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一、规划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以技术创新和创意设计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注重增值服务,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联盟,加快创新发展,加强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打造创新化、创意化、品牌化、绿色化、信息化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原则
1、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区域产业集中谋划,统筹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打破市场壁垒,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加强引导,市场推动。完善法规和标准,规范产业市场主体行为,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3、坚持协调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 ,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5、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并推广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
6、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三、产业背景分析
纺织服装业是民生产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纺织行业不断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实现了从规模发展到质量发展的跃升。
纺织服装行业的责任与使命在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人民幸福。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中国纺织行业积极作为,在保障生命健康、稳定民生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成果,行业生产秩序已基本恢复,内需市场也逐步回暖,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已出现边际改善。尽管仍然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服饰业企业数量在减少,亏损企业数量在增多,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2016年中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工业企业流动资逐年增长,2017年开始下降,至2019年中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工业企业流动资产70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2亿元;2020年1-10月中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工业企业流动资产6933.9亿元。
2019年中国纺织服装、服饰业企业存货1865.1亿元,比上年减少27.5亿元,同比下降1.45%;2020年1-10月中国纺织服装、服饰业企业存货1754.2亿元。
市场需求不足,降幅持续收窄。由于受疫情影响,纺织服装类商品内需消费依然较弱,纺织服装、服饰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2020年1-10月中国纺织服装、服饰业企业营业收入10742.4亿元。
效益情况明显恶化。在需求严重不足、产销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纺织企业收入大幅缩减,利润严重萎缩。至2020年1-10月,中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利润总额仅有490.7亿元。
疫情之下,世界百年变局的特征更加明显,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更加突出。面对空前复杂的形势,我们要从纷扰中辨明趋势,在变局中谋开新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行业建设纺织强国的关键之年。尽管当前外部形势复杂,但整体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适应变局、赢得未来,需要我们围绕“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定位,把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摆在产业核心位置,以新的眼界、新的格局、新的胸怀,切实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目标
xx年,区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xx%。
五、主要发展任务
(一)优化组织结构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技术、资本、资源、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支持中小加工企业发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专精特新、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发展面向消费市场的产业产品服务。形成个性化发展,大中小企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二)产业集中区示范创建工程
创建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为特征的产业示范基地。到xx年,在区域范围内形成xx个具有较强影响力和配套能力,能主动融入产业发展,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示范基地。加强
规划协调,选择具有资源和市场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基础好、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地区,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原则,重点发展产业链配套体系。
(三)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
引导行业企业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水平。重点建设各类产业公共研发平台、重点试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依托大型企业集团、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构建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创新体系。创建一批以行业为特色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完善产业发展所需公共研发、技术转化、检验认证等平台。提升行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与行业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xx年新增创新平台xx个。
(四)积极壮大本地企业
发挥本地企业特色优势,引导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推进企业的入园发展形成产业链的有序衔接和配套支撑,使本地企业进入大企业、大集团的产业链中,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集群,挖掘企业增长新动力,形成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条,不断增强产业的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
(五)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通过实施分层次产业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产业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形成闭合的监管体系,为产业监管提供法制保障。科学制定每年产业目标责任制考核任务,并加大考核力度,使产业目标任务真正落实到位。
附:保障方案
(一)开辟多种融资渠道
促进银企合作,以项目推介会等方式建立长期的银企合作关系。积极协助对具有发展前景、具备的条件的企业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利用企业上市、股权融资、金融租赁以及产权交易市场平台,通过技术项目转让或部分股权转让等多种融资形式,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二)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加大对产业建设相关人才的扶持力度,加快引进和培养产业关键领域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构建高层次产业人才队伍。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建立信息化人才实训基地,培育多层次、复合型、实用性人才。
(三)扩大国内外合作
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
(四)加快项目建设
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建立和实施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各地区要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对产业发展统一安排,加强调度协调,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按期
建成投产。
(五)开展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微信、微博等)广泛宣传产业政策。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与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加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产业行业社会化管理
成立区域产业协会,统一对全行业的指导。建立行业发展研究咨询机制,针对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委托协会开展调研,提供发展战略、项目投资、技术创新等决策咨询服务,引导企业和投资者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七)加强工作协调
建立产业部门协调机制,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八)完善和落实优惠扶持政策
推进出台有关扶持优惠政策。认真执行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对符合扶持条件的重点企业,对其开展项目投资、重组兼并等予以优先支持。
(九)增强规划指导作用
按照国家要求,分解落实约束性发展指标,强化考核,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发挥规划投资指导作用。强化规划与产业政策、标准体系、运行监管的配合,发挥好规划对行业发展规范、引领作用。完善规划实施跟踪评价和定期评估制度,结合实施中重大问题适时调整规划内容。
(十)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机制
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扶持一批在品牌创建、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名品牌合法权益的行为,在工商登记、商标注册、域名注册、市场监管等环节提供支持和服务,为知名品牌的创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十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发展。
附:重点工程项目
——重点工程项目:xx集团有限公司xx项目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xx项目
2、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建设地点:xx产业园
5、项目联系人:xxx
(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
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
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
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
项目选址位于xx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60.00亩。
(四)产品服务规划方案
根据建设规划,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为:xxx/年。
二、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根据估算,项目总投资51203.0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818.67万元,流动资金12384.34万元。
三、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38818.6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5232.14万元。
(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
根据估算,本期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3586.53万元。
四、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项目年预期营业收入(SP):174976.78万元(含税)。
2、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8476.80万元。
3、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1.16%。
4、全部投资回收期(Pt):6.02年(含建设期34个月)。
五、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项目计划从立项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34个月的时间。
——重点工程项目:xxx集团有限公司xx项目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xx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新建项目,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纺织服装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187000.00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
公司坚持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集团有限公司
四、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xx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良好。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79999.82平方米(折合约270.00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总建筑面积205199.79平方米。
六、项目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35个月。
七、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04691.8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6219.65万元,流动资金28472.16
万元
(二)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86738.97万元,税后净利润29199.5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1866.6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4.19%,全部投资回收期4.07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