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通过培训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能够识别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操作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能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二、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通过身边的事例或观看案例,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在获取、加工、存储、表达和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理解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加工器官的延伸,形成乐于学习、勤于操作、敢于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树立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并且能够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用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向导和约束。
三、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四、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展开写作、绘画等活动,制作电脑作品。
五、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方
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
六、学会运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七、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器人,体验“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控制动作”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新课标体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新课标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