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代码:0812 )
一、培养目标
1.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01.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02. 并行分布式及高性能计算 03. 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04. 嵌入式与微系统体系结构 05. 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06. 系统集成及计算机应用支撑技术 14.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理工科不低于29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9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0321035-044 2321007 课程名称 第一外国语 (英、日、法、德、俄语)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应用数理统计 数学模型 随机过程 矩阵论 组合数学 学时 学分 100 18 36 40 40 40 40 54 5 1 2 2 2 2 2 3 开课学期 1-2 1 1 2 2 2 1 1 开课单位 备注 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理学院 理学院 理学院 理学院 理学院 任选 2 门 07. 现代数据库理论与应用 08.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09. 信息安全 10. 多媒体技术
12. 云计算与服务计算 13. 智能技术与智能系统
学 2321102 0521006 0521011 0521007 0521003 1121016 位课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1121014 1121013 1121015 1121017 1121003 1122028 1122029 1122046 1122047 1122075 1122045 1122059 1122083 1122003 1122006 1122037 1122063 课程名称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 现代软件工程学 现代数据库技术 高级人工智能原理与技术 移动操作系统分析与应用 ERP系统原理与实践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计算复杂性理论 算法分析与理论 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学 高级计算机图形学 高级数据结构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智能信息检索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 软件体系结构 IT项目管理 普适计算 现代密码学 网络与信息安全 互联网大规模数据分析技术 多媒体应用技术 面向对象技术与应用 计算机视觉 微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技术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嵌入式系统设计 分布式并行处理 实时系统设计 物联网识别技术 学时 学分 54 54 54 54 54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开课学期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开课单位 备注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选修课1122008 1122054 1122049 1122058 1122098 1122077 1122050 1122060 1122069 1122079 1122070 1122080 1122072 1122039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1122036 1122041 1122042 1122043 1122005 1122004 1122076 1122078 1122057 1122082 1122064 1122027 1122055 1122066 1122067 1122068 1122061 1122062 1122026 1122100 1122099 1122094 1122095 1122096 1122097 0322001-005 9922001 课程名称 物联网定位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 现场总线技术 数值模拟与可视化仿真 现代优化方法设计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模式识别理论及应用 形式化软件开发技术 软件开发模式 软件可靠性工程 语义网设计技术 移动计算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网格与高性能计算 计算机系统性能测试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现代信息系统集成 中间件技术与应用 空间数据库技术 云计算与服务计算 Web数据管理综合设计 云计算应用 嵌入式及物联网综合设计 大型软件工程项目综合设计 信息安全综合设计 第二外国语 (英、日、法、德、俄语) 开题报告 计算机学院硕士实践环节 计算机学院硕士学术活动 学时 学分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18 18 18 18 18 80 ≥5次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4 1 2 1 开课学期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2 2 2 2 3 1 3 开课单位 备注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外国语学院 研究生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必修 环节 1121778 1121783 五、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是提高研究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环节分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包括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讨论会,进行社会调查等。
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在职研究生可免修实践环节,但不记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补齐。
六、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实际情况和参加研究工作,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审核后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的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和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参照研究生手册“研究生中期考核与选题管理办法”执行。 七、科研与论文
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以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必须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检测,达到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有关要求方可答辩。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导师(导师小组)负责制或系(所、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导师(导师小组)和集体的积极性,从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引导研究生全面发展。具体方式如下:
1.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政治、纪律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在认真学好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公益劳动等集体活动。
2. 坚持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
3. 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深入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 研究生要参加必要的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不少于5次,且每次活动要求写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宣讲人、报告的内容和体会等。完成者记1学分。
5. 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九、其他
1. 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规定见《研究生手册》中武汉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补修课程的规定》。
2. 硕士研究生应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文献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 3.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每月1次、论文工作阶段至少每月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并形成制度。
4.本次制订培养方案从2013级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开始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