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思想认识要到位。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是一个公民具有良好素养的体现,对学生个人现在的的生活质量和将来的生活品味有重要影响,潜在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思想认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做事情的成败,这就需要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到科任教师充分认识学生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需要学生认识到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因为学生认识到重要性以后就会大力配合,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提高工作的效率。利用板报、橱窗、班会、手抄报、广播、文艺节目等形式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第二,要抓住重点。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包括方方面面,班主任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不能事无巨细,需要抓住关键环节和工作的重点。那么哪些习惯培养是工作的重点呢?笔者认为,寄宿的核心和重点是内务整理和作息(主要是晚休)。对于内务整理,一个是要不断提高标准,按照军训的要求,常抓不懈,被褥要叠成“豆腐块”,物品摆放要“一条线”,地面打扫要一尘不染,室内空气要清新无异味。晚休
纪律要做到晚休前做好晚休准备,晚休铃响做到熄灯息声,晚休后不随意制造响动。抓住了这两个重点,所有的寄宿习惯就成功了一大半。
第三,充分利用集体的优势。很多班主任认为班级学生多,给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忽略了另一个方面,也就是,集体的力量,因为集体的力量可以塑造人、改造人。学生的集体生活本身就增加了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机会。作为班主
任应该经常对学生的内务整理、晚休纪律等方面进行评比、总结,对好习惯大力表扬,立标杆、树榜样、学样板,看、学、比;对于不良习惯,充分利用宿舍成员的集体力量,对全体成员进行约束,有必要时结成帮扶对子,对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第四,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根据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在一块儿的时间少,家长掌握学生的信息少的特点,学校在每个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的表现,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教育更有针对性。另外学校还通过移动校讯通、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通报学生的情况。
总之,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不断摸索,多研究,多总结,就一定在学生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做出成绩。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2017-03-20 08:04 | #2楼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与他的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行为习惯可能已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速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为此,在班级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保证。而良好的班级管理必将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他们又是相辅相成,互为制约的。
一、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它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言论、行动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或表现。良好的班风要靠正确的舆-论支撑。班级舆-论是在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多数学生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一个班集体的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会形成这个班的班风。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
集体舆-论的监督,能够锻炼同学的性格,培养同学的意志,能够培养同学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为此,在班级建设中,我注重在班级中形成正确舆-论的导向,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班会、学习园地等宣传班规、校规,开展学习、纪律、礼貌、卫生、升旗等评比活动,并定期组织评比活动中涌现的“小标兵”、“小能手”在班内做汇报和交流。长期地正面引导,学生由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良好的班风不断形成。学生们在正确的集体舆-论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都逐渐形成。
因为有了良好、积极、健康向上的班风,学生在和-谐而团结的班集体里学习、生活,潜移默化学生的个体受到熏陶、感染,那么学生个人的行为、思想都会受到班级的影响,逐渐形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正是因为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具备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为班级的班风形成又奠定了丰实的基础。于是,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以及班级的班风建设并驾齐驱,双双发展、进步。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