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计算机教学论以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探索计算机教育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中的计算机课程与教育改革。研究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基本理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计算机教学与教育模式改革;多媒体教育技术;网络教育技术;人工智能等。

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认识计算机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计算机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计算机课程与教学实践,深入研究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实验教学,完成具有可操作价值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理论的构想和策略模型。

二、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师德优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具有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具有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的能力,毕业后成为适应社会要求、适应教育发展的计算机教育理论或实践工作者。

三、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基础和高等教育中计算机课程教材教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基础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设计原理及实现技术、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及开发研究、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CAI)的开发与设计以及网络多媒体技术与Web远程教育等。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授课、研讨、课程设计、论文等培养方式。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类别 外 语 公共学位课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11999901 11999902 12060105 12060102 12060104 13230101 22230101 22230108 22230103 22230104 22110101 22230105 22230106 22230107 22230102 学时 120 54 45 45 45 45 45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学开课考核分 学期 方式 4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1,2 考试 备注 7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2门) 1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3 考试 考试 考试 9学分 考试 考试 3学分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至少选9学分 学位课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学位基础课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学位专业课 计算机教学论专题研究 计算机课程论研究 智能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实践 非学位课 计算机新技术导论 专业选修课 计算智能导论 计算机科学发展史 数据库应用技术 现代优化技术 面向对象编程与软件设计 公共选修课 至少选修3学分公共选修课程 31999905 31999902 31999903 31999904 学生所修学分不少于35学分 1 1 1 1 4 3 4学分 必修环实践活动 专题讲座与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 文献阅读报告(不少于2篇) 节 开题报告 合 计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科研能力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研素质和技术水平全面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硕士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硕士研究生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的学术讲座的次数不少于10次,并提交听讲报告。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省级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身

份公开发表至少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八、其它培养环节说明 1.补修课程

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均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补修课程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协商确定,并且考试与本科生同堂同卷。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2.实践环节

教学实习与科研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均须参加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硕士研究生进行教学实习必须面向本、专科生,参加教学第一线的工作,教学实习的形式可以是:讲授本、专科生若干章节或某个专题,协助主讲教师辅导与答疑,主持讨论课,指导实验课,指导本科生论文写作等。本专业硕士生可担任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学法》等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应至少完成8个课时的讲授工作或相当此量的其他教学工作。考核合格,计1学分。

3.文献阅读报告

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各培养单位在为每名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应制定经典文献阅读计划,并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未完成者不能进行学位论文开题。

4.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1)学位论文选题,应综合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计算机学科的发展状况、可利用的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条件,应有一定学术意义、现实意义或实用价值,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

(2)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能少于一年, 研究生论文撰写工作,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

(3)对所研究的课程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具有一定理论或实践意义。能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论文篇幅一般在2-3万字,最多不超过5万字。 九、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 (一)学位基础课

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学位基础课课程简介与参考书目。(见53-54页) (二)学位专业课

计算机教学论专题研究是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理论特点的边缘学科,是以中学计算机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计算机专业特点的应用理论学科。本课程将现代教学理论与计算机教学实践相结合,主要讲授计算机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为培养合格的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师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学会较为系统的教学设计,熟练备课和编写教案,掌握分析知识结构及学生心理特征的方法,能够综合设计优选教学媒体,熟练掌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及一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经过教学的模拟练习,能基本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从而初步具备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能力。 1.赵杰,《计算机教学论》,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计算内容 机教简介 学论专题研究 参考 书目 (三)专业选修课

计算机课程论将运用计算机、现代数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基本原理,根据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和不同学习计算内容 对象的特征,研究计算机课程、课程的基本模式、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其主要目标是:理解课程和教学的概念、类型、结构;机课简介 教学评价四个部分,熟悉和应用课程设计的技术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技术; 理解计算机技程论术与课程整合的真实内涵,并通过相应案例的分析,设计计算机课程方案。 研究 参考 1.刘成章、于繁华,《信息技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书目 2.张晓如,《中学计算机教育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面向对象编程与软件设计 内容 简介 参考 书目 主要讲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征、概念与方法。C#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元素,及其特有的新功能;重点是以C#语言为载体讲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C#语言的基本要素,进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解面向对象思想。 1.李春葆,《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陈维兴,《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相应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网络理论以及技术方面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主要从软件开发的角度来介绍网络的建设过程,以ASP技术为主要开发语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基本问题的解决方法、基本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掌握有关网络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发布与维护的基本框架和工作流程。了解有关Web网站建设的基本计算机网内容 络基简介 础与实践

概念与方法。 1.金旭亮,《网站建设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 2.陈建伟,《ASP动态网站开发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书目 2005 年版 3.蔡翠平,《网络程序设计基础》,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本课程主要讨论以下方面问题: 信息安全新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入侵检测系统、信息隐藏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 网络容灾和灾难恢复、网络安全设计等。 软件新技术:主要关注嵌入式计算与嵌入式软件、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内容 发方法、中间件技术、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信网络计算平台、软件架构设计算简介 计、SOA与RIA技术、软件产品线技术等。 机新网络新技术:包括宽带无线与移动通信、光通信与智能光网络、家庭技术网络与智能终端、宽带多媒体网络、IPv6与下一代网络、分布式系统等。 导论 计算机新技术:主要关注网格计算、人机接口、高性能计算和高性能服务器、智能计算、磁存储技术、光存储技术、中文信息处理与智能人机交互、数字媒体与内容管理、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等。 1.李建华,《现代密码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 2.陈明,《计算机网络设计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书目 3.刘天时,《软件案例分析》,清华出版社,2008年版 本课程对计算智能所涉及的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系统和进化计算的基本理论、结构、模型和算法进行探讨。开设本学科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内容 让学生不仅掌握本学科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学习系统工程,计算简介 的知识面,具备处理系统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计算机智能理论运用于现实生活和智能专业领域,并在讲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论 参考 1.周春光,《计算智能》,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书目 2.Martin P·Hadan,《神经网络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本课程较为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科学的总体框架、当今一些重要技术的发展概况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展现有关计算机科学的全景。从学科的角度阐明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学科;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从计算机硬件、编程语言、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人机对话方面进行讲述;介绍了东方各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发展;展望计算机发展的未来之路。 1.瞿中、熊安萍,《计算机科学导论》,清华出版社,2007年版 2.吴鹤龄,《ACM图灵奖——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本课程在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与学科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库开发知识,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应用现代化教育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平台的制作。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要求在掌握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具有设计数据库模式以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内容 计算简介 机科学发展史 参考 书目 数据内容 库应简介 用技术 参考 书目

现代优化技术 内容 简介 参考 书目 智能内容 教学简介 系统设计与实现 参考 书目

2.宋一兵,《DELIPH7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3.C. J.Date,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Seventh Edition),Addison Wesley/Pearson,2000 本课程主要研究最优化问题及相关优化技术。最优化概念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即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前提下,争取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因此,最优化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涉及统筹、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随机规划、动态规划、组合最优化等内容。 1.解可新,《最优化方法》,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王小平,《遗传算法-理论、应用与软件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课程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通过大量的典型实例,介绍有关智能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如何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交互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教育过程,开发计算机技术的潜在的教育功能,提高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智能教学软件设计的可操作性,研究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 1.谢幼如、穆肃,《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宋云娴,《智能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 3.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