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答案]:B
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
的三大领域是()
A.知识,技能和技巧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答案]:C
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
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答案]:B
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促进社会发展C.有目的地培养人D.完善人的自
身生产
[答案]:C
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B.五四分段设置C.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答案]:C
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
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
[答案]:B
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教科书
[答案]:D
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
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
10、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
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
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
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讲授法C.演示法D.谈话法
[答案]:C
11、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
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这种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B.品德评价法C.个人修养法D.情感陶冶法
[答案]:D
12、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
成,而成人看到的画面意义。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A.理解性B.选择性C.恒常性D.整体性
[答案]:A
13、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
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
[答案]:B
14、中学生晓波通过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摆的材料或
重量,而是取决于钟摆的长度。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晓波的认知发
展水平已达到()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D
15、小丽是一名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的学生。这主要
反映了小丽的那种性格结构特征()
A.态度特征B.情感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
[答案]:A
16、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
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A.相对功利取向B.避罚服从取向C.寻求认真取向D.遵守法规取向
[答案]:B
17、中学生晓华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认为其他同学与他一样也喜欢帮助
有困难的人。这种现象属于()
A.退行B.投射C.升华D.文饰
[答案]:B
18、教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
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A.教学监控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教学认知能力D.教学反思能力
[答案]:A
19、初二五班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注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老师喜欢
他们。该班学生的课堂纪律发展处于()
A.人际纪律阶段B.自我服务阶段C.自我约束阶段D.相互协调阶段
[答案]:A
20、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董老师的
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管理取向()
A.建构取向B.行为取向C.认知取向D.人本取向
[答案]:D
21、中学生小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
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后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
果对小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A.放松训练法B.系统脱敏法C.理性情绪法D.代币强化法
[答案]:C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
理由
22.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错误。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并不是德智体诸方面的平均发展。
23.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
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
习的能力。
24.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错。
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
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
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程序学
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
25.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错。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如
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
反正,如果产生的是抑制,就是负迁移。
三、简单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27.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4.先进性原则
二、总体要求
1.注重有效备课2.强化适时备课
3.提倡集体备课4.教案备写实行分层要求
三、备课构成
1.学期备课2.单元(章节)备课3.课时备课
四、教案备写要求
1.教学内容要精细2.学情分析要全面
3.设计理念要先进4.课时安排要合理
5.教学目标要明确6.教学重点、难点要准确
7.教学具准备要充分8.教学过程要有效
28.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压力是人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压力的来源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
心理压力源:
(1)认知:信息太多或太少,目标模糊、不确定,时间紧,难以选择或没
有选择等,都会导致压力的产生。
(2)情绪:恐惧、焦虑、悲伤、愤怒,厌倦产生的动机冲突等也会导致压
力。
(3)人格因素:易敏型人格或抑郁型人格容易产生压力。
生理压力源(1)生理性:睡眠缺乏、疲劳等。(2)环境:噪音污染、空气
污染、过度拥挤等。
社会压力源(1)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了个性的发展;(2)家庭压
力: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等;
(3)工作压力:职业发展、人际沟通、人际相处等。
29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
安静;其次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
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
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
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
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
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
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
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一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
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
过去问缘由。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
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
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我当时也很
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么?”“他
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
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
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我鼓励他报
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
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
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
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
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
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
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
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
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10分)
[答案要点]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
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材料中的我面对情绪冲动的小杨,没有强制他去给王老师道歉,而是寻找机
会,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帮助班里取得运动会的好成绩,在老师的
表扬下,认识到自己对王老师的失态,自己主动提出去道歉。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
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
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
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
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材料中的我十分信赖学生,相信垃圾不是他扔的;十分尊重学生,没有强迫
学生去接受我的主张,而是静待机会,加以教育,使学生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错
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