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代码:085211 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技术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富有合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以书面和口头方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实验方法。掌握英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英文文献、撰写论文。
二、专业方向
1.能源互联网与电力信息化 2.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3.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 4.大数据技术及应用 5.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6.人工智能及应用 7.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的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课程学习在校内完成,原则上要求1年内修完全部课程学分;专业实践一般应在企业进行,学位论文工作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工作的有效时间不得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及内容选取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考虑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要求,重点突出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
工程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基础理论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技术专题类课程、职业素质类课程、必修环节和选修课。
对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两门及以上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但有科目和成绩要求,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对跨门类、学科专业考取的研究生,是否需补修相关课程由导师确定。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及“研究生课程目录”。
五、专业实践要求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
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专业实践内容、要求及考核办法参见《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技术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学位论文工作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
六、学位论文要求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要求
工程硕士生的论文选题应具有明确的工程实践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较完整、相对独立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课题或技术攻关、技术改造项目,也可以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全日制研究生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前十周内完成,2年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要求在第三学期前两周内完成。选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的基本构思,研究方法,计划进度,预期目标及成果,主要参考资料等。选题报告基本要求为:字数应在5000字以上;引用文献应不少于30篇,外文文献应不少于10篇。
2.论文中期检查要求
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四学期末前完成,2年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要求在第四学期前三周内完成;按专业方向组织考核小组(3至5人组成)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论文完成的可能性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
3.学位论文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要求独立完成,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论文工作应采用先进的实验手段、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其在科研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要能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
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论文以工程设计类、技术研究或改进类以及软件设计开发类为主,论文内容按不同形式具体要求如下:
(1)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
(2)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3)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
4.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须在校内完成,论文评价标准主要考虑其实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申请的具体要求按《华北电力大学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的有关规定》和《华北电力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执行。
七、两年毕业的条件
特别优秀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基础上可申请两年答辩。 1.第一学年的课程成绩排名在本专业的前20%;
2.答辩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如果是第二作者,其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在SCI二区及以上(以中科院分区为准)刊物、或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B类及以上国际学术刊物、或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B类及以上国际学术会议上至少发表(正式出版或网络在线出版)一篇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3.答辩申请经导师同意,并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
附件:计算机技术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属性 (公共学课分)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一外国语 自然辩证法概论 工程伦理 工程数学基础 信息数学基础 学分 2 4 1 1 4 4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学时 36 64 18 16 64 64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16 16 16 16 16 16 16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1 1 1 2 1 2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8 48基础理论课学位课(不专少业于基础课学分) (学分) 高级操作系统 高级计算机网络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人工智能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网络信息安全 算法分析与复杂性理论 图像理解 计算智能 ERP原理与实践 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4 1必修环节非学位课 (技不术少专于题课学分)(不职少业于素质课学分)电力工业信息化案例 机器学习 图形和虚拟现实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可在学校其他专业领域的技术专题课程目录中任选 知识产权及电力相关法律知识 管理与沟通 工程项目管理案例 科技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 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专业实践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论文中期检查 1 1 1 1 1 2/4 1 1 16 16 16 16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察 考查 考查 考查 1 2 2 1 3,4 3 4 可在学校研究生开课目录中任意选,使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选修课 不少于两门 操作系统 离散数学 补修课计算机网络 软件工程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不少于 两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