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高校新闻教育改革初探

我国高校新闻教育改革初探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10卷第3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6月 Vo1.10 No.3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Jun.2010 我国高校新闻教育改革初探 温洪泉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重庆400074) 摘要: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在近年的高速发展中形成了巨大的规模,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新闻教育 改革势在必行。在分析当前我国新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新闻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高校;新闻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0)02—0097—03 面:一是新闻教育中培养人才的方向不能完全适应媒体需 一、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现状分析 要。当前我国高校新闻专业培养出来的大多是采编人员, 媒体需要的紧 改革开放3O多年来,我国的新闻教育在学科地位、办 而媒体一般的新闻采编人员已经接近饱和,学规模、教学科研队伍、学科建设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发 缺人才又很少从高校中培养出来,因此就出现了新闻媒体 高校供应不上,新闻媒体不怎么需要的,高校却在 展。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已经形成了多种层 需要的,次、学科方向比较齐全的新闻专业教育体系。整体发展态 大量培养的尴尬局面。二是新闻教育中培养人才的质量 势是良好的,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供大于求,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受到巨大挑战 不能完全适应媒体需要。很多新闻专业的学生眼高手低, 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操作能力不强,甚至不会 现在全国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有20万从业人员,现有 操作,不能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去,他们工作的态 在校本科生16万,加上研究生、博士生高达25万 ,每年 度、能力、效率等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 有超过6万的新闻专业毕业生需要就业。而我国传统新闻 (三)新闻专业学生自身出现理想困局 媒体的数量基本上没有增加,新媒体数量虽然每年都有较 快的增长,但对于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远远低于每年的 毕业生人数,这样就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失衡状况。 以上海为例,上海是全国名列前三甲的媒体发达城 市。在20世纪90年代,全市媒体每年招收的应届毕业生 都在150~200名。2007、2008年两年内,广播电视系统没 有公开招聘一名毕业生,1O来份有知名度的报纸,两年总 共才招收80名左右毕业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7年本 “我们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新闻学院,但是到了学 校之后,和其他的文科,如法律、经济、哲学这些系相比,我 们的书比较容易读,老师不讲也看得懂,觉得自己的智慧 和学习成绩没法发挥。”这是新闻系的大一学生对中国人 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的诉说 。学生们直白的 话语道出了他们的困惑。 有学者还对学生做过一项“新闻职业未来选择忠诚 度”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新闻专业学生随着学习时 科毕业生共207名,去传媒业就业的只占15%,最多的去 学习兴趣和未来希望值都呈下降趋势。刚入学 了企业,占50%,2008年也基本相同。而中国人民大学新 间的推移,对新闻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新闻理想抱有很 闻传播学院2008年应届毕业生去传媒业就业的也只有 的新生,对新闻职业持有很高的期望值。在他们看来, 40%②。一方面是大量的专业人才因为供大于求而无法对 高的追求欲,口就业,另一方面是相当多的媒介就业机会向其他专业开 新闻职业有着耀眼的高尚的光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 放,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遭遇严峻挑战。 (二)新闻教育与市场脱节 了解到新闻现实环境中的各种现象——新闻权利的被侵 害,新闻民工现象,新闻理想的现实妥协,新闻教学质量的 新闻就业市场的残酷未来……理论与现实的 当下我国新闻教育不能完全适应新闻媒体需要,“育 不尽如人意, 人”与“用人”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 巨大落差,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和迷惘感。收稿日期:2009—12—27 基金项目:2008年重庆市高校教改重点项目“重庆市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 082508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温洪泉(1982一),男,四川平昌人,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新闻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 98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第9卷 篓 兰 翌 墨 论姜  竺薹  培养z ,uu! 。 。 学院学生中培养 篓:见多识广 教学堕竺  曼 羔 :难以保证正常的  皇 耋 : 。 :要 烹要 黄 :…。 。…  。主 磊 理、理念圭 …。 竺 孝譬 查竺 才以及如何培养新闻人才堡 毒 , 釜; ,在教育 磊 二 茹 ‘公 :二 ’;E, ,’ 蓓 。2诸媒 ,善 ~OO”7 :  。…….、………。..… E ”, 产业 一了很大 击。一位海南 香蕉感 例如 堂院 没有重视新闻传播学是与中国语言文农≤家问 :。“ 么 众散布 种毫无科学根 温洪泉:我国高校新闻教育改革初探 厚,能够较好地进行深度新闻报道的新闻人才;培养对新 闻热点有敏锐的洞察力,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的新闻 人才;培养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介经营管理人才等。 (三)改革新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99 目前新闻专业很多教材内容陈旧,多年不做大的变 动。一些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如传媒现代化、媒介管 各个院校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细分专业方 理、网络理论、新媒体技术等课程却未能及时纳入学生的 向,可以借鉴电影教育中将导演、摄影、制片与表演专业分 培养计划之中,导致课堂教学与现实脱节。此外,很多新闻 开的方式,将培养记者编辑的新闻教育与培养非记者编辑 院系都缺乏对学生的新闻专业精神和理想的教育,致使学 的新闻教育分开(尽管它们在某些基础课程上的学习任务 生不清楚新闻行业理想与行业规范,不清楚自己将来工作 是相同的),为每个方向的学生量身定做一套有利于发挥 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也不具有未来媒介工作从微观、 学生特长和潜能的专业培养体系,为培养出市场需要、有 中观到宏观做得更好的必备条件。在教学方法上,大多采 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用注入式,“教师讲、学生记”的讲授法依然是大学新闻教 3.改革高校单独培养方式,建设高校媒体联合培养平 育的主流。这种把空洞的理论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往 台 往令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长期以来,在新闻学界和新闻业界之间存在一种奇怪 也不深人,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的现象,业界人士觉得新闻学界书生意气较浓,与实际脱 精深的专业教育是整个新闻专业人才教育的主线,它 离较远,而新闻学界则认为业界对新闻理论系统学习不 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有机整合。在教学 够,新闻工作也做得不够好,因此两者一直缺少沟通与合 内容上,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精神和专业理想教育,让 作,这就使目前的新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离实际的 学生清楚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性质及所需要的条件,让学 纯理论教育倾向和封闭式、内在式教学倾向,所授课程基 生明白要学好新闻专业、做好新闻工作,首先要具备的就 本在教室里完成,去新闻单位的参与度不够,学生参加社 是关注社会、服务大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要培养学生的 会实践的质量也不高,这种学院式的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 社会责任感、艰苦探索精神、职业自豪感和职业伦理观,弘 变化多端的市场需求。 扬新闻人崇高的职业理念。 高校与媒体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建设联合培养平台, 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架上应包括历史新闻学、理论新 从“校媒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为依据来确立课程 闻学、应用新闻学及一些边缘新闻学,及时开设富有时代 定位与目标。首先,可设计建立“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 性和前沿性的课程,结合培养方向有所侧重,不要求课程 开发模式,在新闻专业课程建设中以实际新闻工作任务及 面面俱到,但开设的课程一定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其次,建立“以行 新闻专业学生的优秀程度与他在人文、历史、艺术、语 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融“教、 言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 学、做”为一体,建立多位一体的高校媒体深度融合的实习 识深度息息相关,因此,在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除了新 基地,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再次,建立“学校、社会、行业、 闻专业课程之外,还应多开办一些其它学科的选修课程, 媒体相结合”的多元课程评价模式,媒体需求的新闻人才 鼓励学生学习第二专业,广泛积累各门学科的知识。只有 培养方向、课程门类设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质量确认, 这样,才能建立起富于弹性的文理互渗互动、古今中外相 都应当实行学校、社会、行业、媒体多方结合。 通、大跨度的学科结构及大强度的知识张力,才能使新闻 4.改革学生考核机制 专业人才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创造性,以及反映问题、分析 要对新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和毕业的各个环节是否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要求进行严格把关。现在很多院校的新闻专业学生 要运用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多种 在平时的考试中和毕业答辩时全部通过,即无论是否达到 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以激发学生兴 学校要求,都全部放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往往不 趣,强化学生认知。值得~提的是案例教学训练法,例如可 过关,进入社会之后影响学校声誉,影响下届学生就业。 通过实地采写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与采写能力,通 此外,有了全部都能顺利过关的安全心理,在读的学生便 过现场的播音与主持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现场掌控能力和 不会产生任何压力,从而也不具备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 播音主持技巧,通过报刊、网页与视音频编辑训练来培养 整天不上课、不学习,浪费光阴,虚度年华。因此对学生是 学生的把关素养与编辑策略,通过针对性的评论训练来培 否合格、能否毕业进行严格把关,是确保学生质量的重要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批判精神,通过实地新闻摄影训练来 保障。 培养学生的新闻直觉和新闻摄影技巧等。 在考核方式上,平时的考核应改变期末笔试这种单一 的考核方式,应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适当增加实践考核 注释: 的内容。学生毕业时可用毕业设计取代毕业论文,毕业设 ①李希光.中国新闻教育走向何方[J].当代传播, 计更多倾向于新闻作品及创作体会,以达到理论与实践并 2009,(2). 萤的目的 (下转第103页) 王海骊等: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权、财务管理权,使学院成为具有活力的二级办学实体。 参考文献: 103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办学活力,充分调动学院的积极性,使 [1] 刘亚荣,高建广,梅强,等.我国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 各项工作执行高效、贯彻有力。 6.校院两级管理的出发点是高等学校的发展要围绕 师的待遇和地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参与到学校 的管理中,注重学术权力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高校的制 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 报,2008,(3):68~75. 学术和学科发展进行,要重视学院和教师的权益,提高教 [2] 马长伟,汪利祥.完善高等学校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 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 (1):3—6. 度建设只有充分尊重学科发展和教师的需要,才能使高校 [3] (关)汉森.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M].冯大鸣,译.上 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wo——level Management on University and Its Institutes WANG Hai一1i.ZHANG X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reform of two—level management on university and its institutes is one of the hot spot of reform on university and its institutes’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of two—level management on a university and its institutes in Beijing,relfected the status nd aproblems of wo—ltevel management on universiyt nd aits institutes are reflected from the staff’S subjective feelings,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are reformed. Key words:university;two—level management on a universiy atnd its institute (责任编辑:张番) (上接第99页) ②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发 展战略报告[R].2008. ③李希光.中国新闻教育走向何方[J].当代传播, 2009,(2). ④丛春华.新闻教育的困局及破局之探析[J].三明学 院学报,2008,(9). ⑤李希光.新闻教育改革的希望在哪里[J].新闻与写 作,2008,(5). Exploring Chinese Journalistic Education Reform in Universities WEN Hong—.quan (School of Humanities,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Abstract:While Chinese joumalis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lots of problems were uncov- ered,Chinese joumalistic education reform in universities became imperative.Some directions and contents of joumalistie eduea- tion reform a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Chinese journalis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university;joumalistic education;reform (责任编辑:张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