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对策思考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6期 台湾农业探索 NO.6 2O1O年12月 Taiw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Deeember 2O1O 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对策思考 张伟利,林 梅,范 超,蔡素星,翁伯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近年来,创意农业在中国获得了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农业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福建 发展创意农业尚未形成规模,但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力,应该成为福建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新方向。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大致思路以及初步对策。 关键词:创意农业;现代农业;福建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3~5617(2010)O6—56一O3 创意农业是依照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有效地 段,但发展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将科技和人文等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整合农 1.1 自然资源丰富 业资源、拓展农业功能,构筑多层次的产业链,把 福建生态强省建设逐步推进,城乡一体的绿化 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新型 生态体系建设加快,农田生态系统、林木生态系统和 现代农业,并实现最大产业价值。其特点是高文化 湿地水域生态系统不断优化。截止2009年,福建省 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l1】。创意农 森林面积11 500万亩,森林覆盖率63.1O A ;o水资 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农业技术的进 源丰富、作物品种繁多,为发展农业多种功能提供 步和发展以及农业功能的拓展,观光农业、休闲农 了有利条件;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全省水产品总产 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相继发展起 量、出口创汇居全国第3、2位r3]。 来;于此同时,创意农业也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 1.2文化资源多彩 家和地区形成并迅速在全球扩展。目前,在荷兰、 福建闽南的侨台和海丝文化、闽西的客家和红 日本、德国、法国等众多国家已经蔚为大观。 色文化、闽北的闽越和理学文化、闽东的畲族文 1 基础优势 化、闽中的船政文化、莆田的妈祖和莆仙文化,昙 石山、武夷山、土楼、茶艺和惠安女等各种人文景 近年来,创意农业在中国各地方兴未艾、取得 观多姿多彩;孕育了朱熹、李贽、郑成功、林则 巨大进展。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四川、重庆、 徐、严复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有被誉为“中国戏曲 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天津、辽宁等地创意农 活化石”的莆仙戏、梨园戏和闽剧、高甲戏等20 业发展如火如荼,涵盖了东部、中部、西部各个地 多个地方剧种和2万多个剧目;有国家级非物质文 区,逐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农业企业发展的新途 化遗产36项,位居全国前3位;福州寿山石雕、 径,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发展的新契 惠安石雕、德化工艺陶瓷、莆仙木雕、泉州树脂工 机。地处海峡西岸的福建省,是中国率先实行改革 艺品均国内外享有盛誉。 开放的省份之一,与国外的联系密切,与台湾的交 1.3区位优势明显 流合作更为紧密。作为朝阳产业的创意农业,具有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 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农业 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 的重要抓手。尽管福建创意农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 收稿日期:2010—11—02 作者简介:张伟利(1982--),男,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生态经济.E—mail:sdyzyd@163.com 通讯作者:翁伯琦(1957一),男,研究员,研究方向:生态农业技术与区域生态农业.E—mail:boqiweng@yahoo.com.cn 基金项目:福建省软科学研究汁划资助项目(2010R0039) 第6期 张伟利等: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对策思考 57 重要位置。福建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省份,台胞约 八成祖籍福建,具有与台湾加强合作与交流的“五 缘”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设立台商投资区、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等形式吸引台商来闽创 业,福建成为台商投资密集区之一。 1.4特色产业强劲 特别是近年来,全省围绕品牌农业和特色农 业,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农业 和特色产品,逐步形成闽东南高优农业、沿海蓝色 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等3条特色的农业产业带。 永春的芦柑、莆田的枇杷、福州的橄榄、浦城的薏 米、连江的水产、建瓯的竹笋等都成为远近闻名的 特色农产品。 I.5发展机遇良好 2009年5月,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10年春 节,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省委 八届九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 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全力推动福建 跨越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使福建发展站 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为福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提供了难得机遇。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看到的是,福建耕地资 源少,山地、丘陵占陆域面积大,人均土地和耕地 面积少,而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对于发 展传统农业是极大的制约;而发展创意农业则可以 扬长避短、以奇取胜,为福建农业提供了一个极好 的发展门径和机遇。 2模式选择 近年来,福建省农业注入许多新的元素,提出 了农业发展一系列新的思路与战略,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成绩。但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仍落后于许多省 份,尚未形成规模。按照创意农业的概念及内涵, 根据福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福建创意农业 发展的几种思路。 2.1产品设计创意 创意农产品是创意农业最直观的体现。借助个 性化的创意,对农产品进行改良或设计,使农产品 不断增值。产品创意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利 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变农产品的颜色、形状或口味 等;二是挖掘农产品的多重性质或多重功效;三是 融入文化艺术的元素,增加艺术内涵。在甘肃兰 州,“黑美人”土豆夺人眼球,它的外皮黑不溜秋, 而肉却是经过太空诱变育种变成鲜艳的紫红色。在 河南郑州,在有防糖、降糖功效的南瓜,每斤零售 价达到5元;味觉系的品质美味南瓜,可以卖到8 元每斤 】。在北京市郊,一只带有吉祥文字或图案 的苹果售价100元,一个圆形玻璃罩内长大的西瓜 售价500元,一幅手工制作的精美麦秸画售价 1 000元 。 2.2技术研发创意 把超越传统思维模式的科学行为想象力应用于 农业发展,从而获得农业发展的新生动力。南京农 业嘉年华“奇品园”展示的农业技术,如“蔬菜 墙”、“空中结薯”等,形成一种靓丽的景观。这种 技术研发创意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大科研人 员加大创意农业技术的研发,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寻 求突破。 2.3功能扩展创意 当科技和文化创意作为两大引擎,农业已不只 是一种产业经济,而是一种与生活生态相融合和文 化展示的产业。在浙江宁波市,农民把培育的盆栽 蔬菜送进市民的客厅、阳台,其价格是原来的十几 倍;农民把自家的菜园分成小块,租给城市居民耕 种,收入远远超过以前。坚持农业的多功能开发, 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是创意农业的 一大发展方向。 2.4营销策划创意 营销创意的模式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节庆营 销、品牌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以节庆营销 为例,至今已经举办了五届的南京农业嘉年华,成 为与北京郊县游、成都农家乐齐名的全国3大休闲 农业知名品牌。北京农业节庆活动更是异彩纷呈, 依托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开展,平均每个区 县有4~6个,如怀柔栗花节、大兴西瓜节、平谷 桃花节、门头沟京白梨采摘文化节、通州金秋捉蟹 节等等。 2.5生态环境创意 把绿色资源、绿色产业、绿色家园、绿色文化 统筹考虑,整体推进,构建“山、水、城、林”一 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城乡生态体系,促进 “生态链”和“文化场”的形成。如成都龙泉驿区 打造成亚洲最大的创意农业生态园区——1O万亩 中国桃花故里创意农业园 ]。 58 台湾农业探索 2O1O年12月 3 对策探讨 创意农业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也是对传 统农业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其发展和推进要通过 进一步创新观念、提高认识并加以实现。在实践中 也需要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更要重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要加快创意农产品开发,推 动创意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注重发挥地方特色,巩 固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意 农产品品牌。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农民 参与程度高、对外影响大的创意农业项目,加大扶 持的力度,努力建成一批国家级水平的创意农业项 目,逐步形成若干个整体优势明显、产业集聚突 视培养大批创意设计人才,同时还要建立有利于推 进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机制。 3.1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和完善机制 要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 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文化生产 力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创意农业的发展纳入 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视野和范围,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专门部门或者领导小组。同时,注重探索福建 省创意农业发展的管理和组织形式,做好创意农业 发展的各项有关工作,加快推进不同产业融合发展 的机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挖掘农业潜 能,把文化、科技、产业、市场和生态有机结合起 来,创新农业生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3.2 要科学编制创意农业发展规划 做好创意农业发展的综合规划和具体项目的策 划,合理配置资源。围绕福建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 向和创意农业的发展目标,组织有关部门,结合福 建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创意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等文件,编制《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规划》,以规 划带动和引领创意农业项目的发展。以福建发展创 意农业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为依托,结合已经建成的 闽台农业合作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建立创 意农业示范园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 整合社会资源,搭配相关产业链,促进创意农业的 发展。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整合农村的“三生” (生产、生活、生态)资源,构建起较完善的产业 系统,从而实现“三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目标,促进“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事业的 持续发展。 3.3 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 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 体、金融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创意农业投入机制, 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创意农业产业格局。 通过构建投融资服务平台以培育骨干企业和战略投 资者来不断提高创意农业的投资价值。 3.4 要出台扶持创意农业发展的政策 出台促进创意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完善创意 出、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意农业产业集群。 3.5 要培养优秀的创意农业人才队伍 就全国而言,我国创意农业产业不仅高端人才 稀少,甚至中低端人才也十分紧缺,人才是制约创 意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要培育创意农业人才 队伍,大力培植农业创意开发的专业团队,从项目 策划、价值分析、市场定位、设计建造、招商营运 方面,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境内外 有关农业科技、文化创意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 在合作中培养起一批骨干。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创意农业走人干家万户,成为 农民增收新的渠道。 3.6 要强化闽台创意农业之间的合作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岸在经贸等方面的合 作交流越来越密切,闽台农业合作走在全国前列, 在创意农业上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台湾现代农业 先行一步,在许多行业上发展的较为成熟,不仅提 供了范例,而且提供了合作的契合点。同时,利用 福建的地域优势,发挥福建对台通道功能,积极探 索和创造新的合作方式,全面发展闽台农业合作关 系,促进两岸社会经济文化的融合和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任荣,刘树.京郊创意农业的发展思路及方向EJ3.北京农业 职业学院学报,2008(2):2l一24. E23吴美章.我省森林覆盖率等四项指标居全国首位[N].福建 日报,2009—12—22(2). E3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473. [4]李旭兵.创意农业:河南大有可为[N].河南日报,2008一 O6—05(1). [5]刘妮丽.创意农业助力世界城市打造[N].北京商报,2010 一O3~22(4). [6]江浚.龙泉将打造亚洲最大创意农业生态园[N].成都晚报, 2OO8—08—18(2). (责任编辑:池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