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2-12-25T15:58:03.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 作者: 王明红[导读] 实现健康档案信息共享,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体现。王明红 (湖北省十堰市西苑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实现健康档案信息共享,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健康档案的收集、归档、使用以不仅仅是社区医疗服务站的专项内容,各级医院的档案室或病案室应该尽快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的空白。建立个人的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信息库)已成为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有效利用患者健康档案信息、规范健康档案管理,已成为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从健康档案的收集到计算机的备案、管理,这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一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在各级医院,还没有建立患者或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库。
1.2目前在“互联网”上,还没用建立国民“健康档案信息”查询平台,患者在异地就诊时,医疗机构不能迅速了解患者的基本健康档案信息,仅凭患者口述,常常与病情的发生与发展和个体差异有很大差距,即使患者被动接受治疗,也经常因为“治疗效果不好”而发生医患纠纷。于是,为了医疗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患者就得较长时间的接受检查、等待结果,贻误病情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3所谓“银行卡”、“信用卡”、“身份证”等这种“一卡通”,在全国很多行业在广泛使用,唯独在医疗行业还没有开始使用。尽管在某些“大医院”建立了本院范围内的“局域一卡通”,但只有在本医院的“用药”信息,而没有“健康档案信息”,更没有其他医院的就诊信息,所以那种“局域一卡通”只能是一种“营销手段”。
1.4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国家政府提供“补贴”的驱动下,采取“上门服务”的方法或在街道居委会的协助下或是利用学生等非专业人员的介入下,登记注册了一些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介于工作的专业性、居民的逆反性、观念的滞后等,使登记在册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内容残缺不全。由于没有一个规范管理和查询功能,导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这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同虚设。 2 解决的办法
2.1由国家组成专班人员。设计制作“国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建立互联网“国民健康档案信息”信息库与查询平台。
2.2各级医疗机构要在各级政府的直接参与下,合理使用政府“补贴”,采取人口普查的方式,选派专业人员,组成临时的专业机构,通过义诊体检、上门登记,平时就诊等形式,填写详细的“国民健康信息卡”,并全部实现无遗漏的计算机管理。
2.3一是在个人“医保卡”,或者“身份证”的基础上,输入个人“国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内容,让“医保卡”不仅仅是“付费方式”,为“身份证”输入持证者的健康信息,而成为国民健康信息查询的“钥匙”;二是为了“国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的专一性、保密性,可以专门制做“国民健康档案IC卡”。一卡一号一人,全国惟一。
2.4在法律规范下,建立互联网“国民健康档案信息”查询平台,患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任何一家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只要输入“医保卡”号,电脑终端就能立即调出患者的基本健康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内容的,采取除持卡人以外的“屏蔽”管理,在持卡人同意的情况下,专业医疗人员才能浏览。
2.5国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的采集内容,应该是一个人从生到死全部健康信息的总和,尤其是每次就医的病情诊断,病情进展,治疗过程等都必须由接诊医生做详细准确的记录,并输入互联网查询平台。患者因病或其他原因死亡后,应随“死亡证明”一起注销。 3 实行“国民健康档案信息”一卡通的意义
3.1有效方便了国民就医,为“一卡通”医疗制度改革(对接)完成了前期准备和提供了实践经验;
3.2为医疗人员了解接诊患者的健康历史,提供了可查询平台,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杜绝医疗差错的发生;
3.3对医疗纠纷中的“举证”提供了方便,让医疗行为更加透明,完善了法制规范下的医患关系,促进了医疗机构的规范行为;
3.4患者无论在我国境内的那所医院就诊,都将大大缩短“院前等待和院中候诊”时间,能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国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医疗”;
3.5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与保健,对一些传染病的对口管理,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拉近了医患距离,和谐了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实现“国民健康档案信息”一卡通,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的需要,所以,志在必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