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分析
王忠
对于每年这个时候的九年级联考,我们都是非常重视的,从命题到评卷以及成绩的测算,都认真细致,所以也得到了广大基层学校师生以及家长们的重视与配合。
今年的中考考纲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了《出师表》一文,至此,课表规定的50篇需背诵的文言诗文,只有《孔子语录》(即《论语十则》)《杂说》(即《马说》)不做备考内容,其余48篇都在中考考试之列。
命题时我严格遵照考纲规定编制试题,应该说做到了不超纲。
在评卷过程中,我在完成自己的评卷任务的同时,针对语文、汉语文两套试题的答题情况,分别按照城乡兼顾的原则抽出五本卷子进行了全卷的详细阅卷与测算分析。从抽样阅卷与测算结果来看,本次联考答题情况,可以说喜忧参半,成绩喜人,问题也不少。
具体情况我们结合具体答题情况来分析,首先来看看下面这个表格: 大题号小题号知识点 字音、字形、书写 词语运用 成语使用 病句修改 名著 通假字 文言词语释义 诗文填空 文学常识 分题值型得分情况 满分率7.33%,5—6分62.67%,4分18%,3分6%,3分以下为6%; 得分率为75.33%; 得分率为73.33%; 满分率为2%,得1分29.33%,68.67%的学生均不得分; 满分率为7.33%,得1分29.33%,63.34%的同学不得分; 79.33%的同学都得到了这道试题的分数; 得分率为49.33%; 满分率5.33%,6—8分49.33%,5分24.67%; 得分率为25.33%。 主要问题有:
1、主要问题存在于“枢”字的注音和错别字的找出与修改,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书写内容的寻找方面失分。
2、此题出自课本,约四分之一的同学没有答出此题,说明这部分学生对教材不熟悉,也说明学生在用词上还有待于提高。
3、此题中前两句话来自课内,而答案亦在其中,而仍有四分之一多的学生丢分,表现为学生对成语含义的理解不够渗透。
4、修改病句已成顽疾,根源在于对句子成分教学的严重忽视。(个别学生答得较好,补充了参考答案。①句:把“我们”移到“在参天„„”之前;②句:把“几倍或几十倍”改为“非常多”或“许多”)
5、对名著内容不熟悉,读名著的时间严重缺乏,教师没有有意识的引导。
1 2 3 4 5 6 7 8 9 7 主 2 客 2 客 2 主 2 主 2 客 2 客 9 主 2 客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以上表格是对本次考试语文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及答题情况的分析,在这一部分的各小题中,存在的
6、这道试题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得分率,说明在这方面学生掌握得较好;
7、大约一半的学生未能得分,说明在文言文实词方面,学生欠缺,在教学中应该加强;
8、古诗文默写近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得分达到5分以上,失分原因主要是字型错误,其次为脱字落字,部分同学背不准确,少部分同学不会。
9、失分率高达74.67%,说明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掌握严重不扎实,我们应该注意踏实稳妥,不要贪多求快。
教学建议:
加强基础知识方面教学,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拼写规则、汉字读音与字形、书写; 2、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掌握以及词语的运用; 3、成语的用字、本义引申义以及在语句中的运用;
4、句子成分的教学要重视起来,不能过于边沿化,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吃亏很大,应该引起我们教者的足够重视;
5、读名著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是个人文化与文学修养所必需的,所以,我们教者不仅要自己读名著,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来读名著,以加强自身修养;
6、文言文实词和常用虚词的教学充分重视起来,另外,背诵篇目不仅要使学生会背诵,还要会准确无误地书写,不可以出现一个错别字,否则即使你会背诵,也一样得不到分数,出现较多的错别字有“清涟、濯、淤、笼”等;
7、文学常识的教学方面也要加强,不要例行公事式的在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介绍介绍,过后就束之高阁,要有必要的复习。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部分,也是中考的重头戏,分数占整个试卷的40%, 10 (一)10文言词语释义 文言句子翻译 内容比较分析 文意理解 感想感受 词语运用 文意分析 思想感情分析 文意分析 语句理解 启示感受 句子理解 文段结构作用 段意分析 词语分析 说明方法作用 全文内容把握 3 主 满分率25.33%,2分57.14%,1分17.14%; 2 主 满分率26%,1分71.43%; 2 主 满分率91.43%,1分2.86%; 1 主 得分率88.57%; 2 主 满分率95.57%,其余为1分; 2 主 满分率81.56,其余均得1.5分,即错写了一个字:“糙” 3 主 满分率97.14,其余学生丢1分; 3 主 满分率11.43%,2分45.71%,1分42.86%; 3 主 满分率17.14%,2分65.71%,1分11.43%; 4 主 满分率14.29%,3分31.43%,2分54.29%; 3 主 满分率94.29%,2分2.86%,不得分2.86%; 2 主 满分率77.14%,1分8.57%; 1 主 得分率88.57%; 3 主 满分率8.57%,2分34.28%,1分37.14%; 3 主 满分率82.37%,2分17.63; 4 主 满分率28.57%,3分14.27%,2分51.43%,其余为0分 3 主 满分率45.71%,2分37.14%,1分10.44% 11 12 13 14 15 分 二、阅读(分)(二)18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分60 (三)16分
27 28 (四)分中心论点 内容分析 2 主 满分率82.86%,1分2.85%, 中心句、论证方法、4 主 满分率14.67%,3分21.33%,2分43.33%,其余为1分; 文意分析 句子表达效果 论证思路分析 理解延伸 2 主 满分率22.86%,1分51.43%; 2 主 满分率34.29%,1分25.71%; 3 主 满分率37.14%,2分48.57%,1分%8.66%; 3 主 满分率94.67%,2分4%; 29 30 31 32 文言文阅读方面,问题较严重的还是存在于实词虚词的理解释义和文言句子翻译方面,这是基础,是我们万万不可忽略的,否则与没有学习文言文没什么两样。另外,我们的学生文言知识的学习非常呆板而不能够灵活运用(当然,现代文的很多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活起来,不能离开教材的篇目,就不知所云。
现代文的阅读,在概括性分析方面还是有问题,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记叙文中,在说明文、议论文中也是共同的问题。
记叙文的阅读还表现为对表达方式与修辞的概念混乱,尤其是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注意进行比较性教学。另外,学生对思想感情与语句的理解偏差也非常严重,这一点说明,学生读文章不够认真仔细,应该引起注意,阅读试题答案需到文中求,不好好读文段,怎么可能答好呢?
说明文中,列举说明方法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但是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方面,欠缺较大,应该引起注意,答这类试题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一定要体现“说明”或“说明对象”的字样,不同的说明方法作用不尽相同,但是大体上不会脱离形象生动增加文趣或文学色彩,增强可读性,具体真实有说服力,令人信服,突出强调,条理清楚、科学严密等等,例如:
(1)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理解。 (2)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楚,便于把握。 (3)打比方: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添文趣。 (4)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人信服。
(5)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6)作比较:用于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7)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8)列图表: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9)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10)引资料:加强科学性,给人以言之有据的印象,加强文艺性,为文章增添情趣和文化内涵。 另外,观点概括要精当简练,更主要是贴谱,抓住中心词。
议论文阅读方面,中心论点和中心句的查找、论证方法的判断问题不大,但是分析方面丢分较多,词句在论证中的方向、在文章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的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等方面,尤其需要注意,在表达效果方面与作用的分析上,大体离不开“强调突出、增强文章说理性或说服力、使论证有力、语言生动形象、给人印象深刻”等,关于论证方法的作用,大体也是如此,例如:
事实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有力。
比喻论证:语言生动形象,将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16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突出论点。 论证思路的分析,需要理清文章内容以及论证顺序与线索,否则就谈不上答题。
32题属于“理解延伸”类试题,与其他主观发挥题(即我们常说的活题)不尽相同,要求与文章内容不脱节,又不直接涉及文章内容,答起来不是很容易,如果阅卷时严格把关,成绩不会太高的。
第三大板块是作文,60分,和阅读试题一样,在全卷中也占40%,本次考试作文为话题作文,从一段励志性的引言中滤出一个词组“信念与成功”,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评分标准如下: 等次 一等文 二等文 三等文 分段 给分标准 60—51分 所拟题目通顺无滞涩,文体特征明显,主题鲜明,语句通顺晓畅,有一定文采,文字书写正确,错别字极少,字数充足,文面整洁,字迹工整清楚。 50—43分 题目通顺,文体特征比较明显,文章主题较明显,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很多,文面比较整洁,不少于550字,字迹比较工整清楚。 42—36分 题目完整,可判定文体,可感知文章主题,有一定语病、错别字,字数达到500字,文面问题比较明显。 四等文 五等文 35—21分 有题目,文体特征相对模糊,主题不明确,语病较多,错别字较多,卷面问题明显,字数不少于300字。 20分以下 无题目或与题目要求完全不符,难以断定文体、主题,语句、书写文体太多,字数严重不足。 话题作文忌讳的是以话题做文题,而这种情况在考试中并不鲜见,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在文题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题目与话题较远或感觉不到内在联系,如“前有恶狼,后有悬崖”“失败乃成功之母”“亲情伴我成功”“自信——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大三家庭”“学会坚强,让你成功”“成功”“成功是终点吗”“到达彼岸”“1+1=1吗”“总有把钥匙属于自己”“重要的灵魂”等等,这里一些题目与话题或距离较远。使评卷人费思量,或与话题不相干,一些题目体现了部分话题,一部分同学则把“信念”与“自信”混为一谈了。一些话题不通顺,有语病,如“笑傲面对,直视挫折”。
当然,也有很多题目是很精彩的,比如:“爱拼才会赢”、“登山”、“信念的帆引着成功之船”“这一刻,你最美”“有信念,有成功”“我能行”等等。
文章语句问题不少,语句生涩别扭者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信念是成功之父”,甚至病句连篇。 个别同学写的是诗,但没有诗味,不知所云,如“什么是信念 / 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无味无趣无主题,枯燥。
在作文中引用作文题中引言的现象也很不少,不是说不能引用,但是它会影响你的作文在评卷教师心目中的印象,降低等级,如果字数不充足,想要引用以充数,则应该把它放在中间偏后不显眼的地方,或者稀释了它,就是打乱了句序分别穿插在文中不同的位置,这样会好一些。
个别内容与学生完全无关,如写高中生活、大学三年级生活的,内容又明显不属于想象的,让人怀疑是抄袭,这样就很麻烦,应该注意。
个别作文所用地名很让人怀疑是真有其地,这是很容易被扣分的,一定要注意。
字数不足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尤其是缺三行现象,一定要引起注意,考纲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而不是“600字左右”,所以一定要达到600字,甚至要有一定量的超额才好。
另外,一些学生不能仔细审题,答题不符合要求,如第一部分的4题,修改病句,要求写的是改法,应该就是陈述怎么改,比如:
①句改法:把“我们”移到“在参天„„”之前,或把“当我们”改为“我们”,或者在“在参天”或“碰上了”前面加上“我们”。
②句改法:把“几倍或几十倍”改为分数,如“百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或把“几倍或几十倍”改为“非常多”或“许多”。
另外双色笔答卷现象也一定要引起注意,在正式考试中属于作弊行为,可以取消单科成绩的。 纵观本次联考,问题虽然不少,但是也有闪光之处,时间尚有月余,如能及时纠正复习方法与方向,取得较好成绩仍然是可以期待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