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专 业: 学生姓名: 班 级: 指导教师: 开题日期: 2012年3月8日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the English Euphemism 论文题目 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及翻译技巧 一、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委婉语不仅是调节、建构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是人际关系的存在方式。委婉语既是语言修辞的结晶,又是社会文化的积淀。委婉语体现了语境和社会文化对使用语言的制约和影响, 也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交际方式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始终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且充分显示了它的交际功能。 本文从委婉语在英美国家的使用情形这一角度出发,着重探讨了委婉语的避讳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劝诱功能和幽默功能。具体分析了每一个功能的内涵意义及其在交际中的具体表现,并重点研究了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用于不同交际功能时最恰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委婉语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所以了解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及翻译技巧将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觉和准确的使用语言,对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我们今后的外语教学、翻译和其他应用语言学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早在16世纪80年代初,英国作家George Blunt首创了euphemism一词,并将其定义为 “a 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ord”。此后,美国语言学家Menken结合美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讨论了几百个英语委婉语的产生和流行的原因。英国语言学家Hugh Rawson(1981)编纂出版的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 Other Doubletalk追溯了委婉语的研究历史,而且对委婉语的特点、定义、分类、涉及范围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英国语言学家利奇(1983)在《语用学原则》二、本选题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及基本情况一书中提出了礼貌原则作为委婉语的使用原则,还包括得体、宽容、表扬、谦逊、同意和同情六条准则。 20世纪70至80年代,国外社会语言学理论传入我国。委婉语的特殊社会功能受到了一些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学者的兴趣。陈原(1983)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专章探讨了委婉语,是当时国内最为详尽地讨论委婉语现象的著作。不但讨论了委婉语产生的深刻历史和社会心理背景,揭示了委婉语现象的社会本质,还从大量的委婉语现象入手,分析了委婉语构成的特点和使用特点,对委婉语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伍铁平(1989)从模糊理论的角度揭示了委婉语构成的一个重要特征―模糊性,从而为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解释委婉语现象提供了一个范例。束定芳(1999)在《委婉语新探》中进一步运用语用学理论,比较全面的论述了委婉语所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 进入21世纪后,国内学者对英语委婉语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王小平、胡海兰(2000)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英语委婉语的产生原因及使用进行论述,并探讨了委婉语语言的间接性与礼貌原则的关系。魏月红(2006)将认知、社会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研究语用学,试图从语用综观的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研究。方平(2006)从语言文化因素角度对委婉语加以分析,说明委婉语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社会功能,并指出这些功能受语言文化因素的制约。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纬度很多,有很多学者都分析了委婉语的社会功能、特征和构成方式,从语言学,语义学和修辞学等方面对委婉语进行研究,并且都已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关于从交际功能这一层面来探讨委婉语的翻译技巧的不多,所以本文将着重研究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及翻译技巧。 1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对全文作简要概括;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英语委婉语的起源和定义;第三部分探讨了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第四部分讨论英语委婉语的翻译技巧;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1. 引言 2. 英语委婉语的起源和定义 三、主要研究的内容3. 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3.1 避讳功能 3.2 礼貌功能 3.3 掩饰功能 3.4 幽默功能 4. 英语委婉语的翻译技巧 4.1 直译法 4.2 意译法 4.3 变通法 5.结论
2
[1] Allan, Keith, and Kate Burridge. Euphemism & Dysphemism: Language Used as Shield and Weapon [M]. New York: Oxford UP, 1991. [2] Enright, D. J. Fair of Speech: The Uses of Euphemism [M]. Oxfordshire: Oxford UP, 1985. [3] Judith, S. Neaman & Carole, G. Silver. 英语委婉语大全 [M ].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1. [4] Leech, Geoffrey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1983. [5] 曹雪芹, 高 鹗. 红楼梦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6] 陈艳蓉, 尹 姣. 略谈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 [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30): 221-222. [7] 陈 原. 社会语言学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349. [8] 方 平. 谈英语委婉语及其语言文化因素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2): 527. [9]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10] 冯瑞贞. 英语委婉语引起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其翻译 [J].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1): 94-95. [11] 李军华, 汉语委婉语的社会文化构成及语用发展 [J]. 广西社会科学, 2005(12): 194-208. [12] 刘纯豹. 英语委婉语辞典 [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13] 刘晓华. 中英委婉语及其翻译 [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14)10-12. [14] 束定芳, 徐金元. 委婉语研究: 回顾与前瞻 [J]. 外国语, 1999(5): 8-11. [15] 王松年. 委婉语的社会语言研究 [J]. 外语教学, 2007(2): 205-218. [16] 王小平. 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及其构造方式探微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4(2): 21-32. [17] 杨宪益, 戴乃迭.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 外文出版社, 1995. 四、参考文献
五、预期的论文撰写进度计划1.2011年10月-12月 确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确认后提交 2.2011年12月-2012年2月28日 提交初步的论文提纲及相关文献资料查阅情况 3.2012年3月1日-3月8日 完成论文开题报告,交指导老师审阅 4.2012年3月9日-3月30日 提交论文第一稿,交指导教师审阅 5.2012年4月1日-4月20日 提交论文第二稿,交指导教师审阅 6.2012年4月21日-5月14日 提交论文第三稿,交指导教师审阅 7.2012年5月15日-5月30日 提交经指导教师通过、符合各项要求的毕业论文终稿 8.2012年6月9日-6月13日 进行院级毕业论文答辩 3
(一)条件 六、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1.已经修完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跨文化交际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学校图书馆具备有关本论文研究所需的丰富的书籍、期刊等参考文献,系资料室的原 版外文资料可供参考借阅; 3.已经收集有关该选题的较丰富和全面的文献资料; 4.具有上网条件及丰富的网上资。 (二)方法及措施 1.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查阅; 2.论文撰写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3. 向指导教师寻求帮助和建议。
七、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建议 签名:
年 月 日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 院 意 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教 研 室 意 见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