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者:互动宝宝
许多青少年自认为长大了,特不喜欢父母管束,却常连些日常小事都做不好,需要父母帮忙善后。父母帮忙孩子的界限在哪里,如何帮,孩子才能学会负责?
请问杨老师:我儿子国二了,总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考试要用2B铅笔,他忘记带;写作文要用黑笔,结果他带2B铅笔。我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我希望他是为自己读书,但他什么都心不在焉,每天浑浑噩噩的,我该怎么帮他呢?
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跟心不在焉、浑浑噩噩是不同层次,但可能有关,我们先厘清这两者,再谈如何处理。
心不在焉、浑浑噩噩的孩子既无目标也没动力,因为读书不是他自己要的,自然不想花精力,这牵涉到比较深层的态度。至于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可能是缺乏动力的表象,也可能只是孩子的天生特质,与动力无关。譬如有种孩子,在准备2B铅笔的过程中,突然看到有包饼干,打开来吃,就忘了2B铅笔这件事,他的丢三落四是因为注意力分散度较高。第二个层次较技巧性,比较容易解决。所以我们先从技巧性问题来谈。
一般而言,丢三落四、粗心大意会随着年龄增长、功能成熟,而有改善,但改善程度如何,还要看小学阶段父母是否教养得当。换言之,在十二岁前,许多自理能力都应变成习惯,粗心大意只是偶尔发生的小插曲。但如果到了青春期,丢三落四的情况还和小时候没两样,父母可能已经错过建立这项能力的黄金阶段。不过,尽管到了青春期有些教养事倍功半,对于有严重后果的行为,父母仍然要设法以不同于国小阶段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孩子小学时,父母就像一个教练,要帮助孩子看到他的问题卡在哪里,和孩子一起找到方法,透过练习让孩子内化成习惯。到国中还这样粗心大意,你若像小时候一样耳提面命,想用一整套系统方法来帮他建立良好习惯,青少年肯定抗拒。
那么父母到底该怎么做呢?以下提供六招帮助青少年学会为自己负责:
第一招表达同理心
很多父母会说,「你看吧,我早就告诉你,要准备好的。」这种话只会产生负作用,绝不会让他更好。孩子感受不到关心,反而会认为你就是觉得他不好。这不是父母的本意,却是许多孩子真实的感受。
如果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懊恼,父母最好顺势而为,表达同理心,「忘了带2B铅笔,以致该有的分数都没了,你一定觉得很懊恼」。先说同理的话,让他知道你了解他的心情,而且因为没被指责,孩子不用费力气去防卫抗拒,反倒能好好面对问题。放下情绪重担,才有动力去解决问题。
第二招抽丝剥茧、找出环节
表达跟孩子有同感,让亲子找到一个共识点,「我看你也觉得可惜,妈妈真的很好奇,你知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他如果说,「我明明记得准备好了,第二天却发现2B铅笔不在书包里」,那表示他有动力,但习惯不佳,在准备过程中错失了某个环节。
「看得出来,你也不想忘记」,当青少年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时,记得先肯定他改善的意愿,再陪伴他回头想想。透过他的描述来找到问题点,引导他、和他一起探讨解决方法。例如:确定孩子是否常说「等一下」,重要事情留到最后,匆忙间就给忘了;或者是孩子常
在准备的过程中被别的事情吸引或打断,以致功亏一篑。前者需要建立「轻重缓急」的概念,建立优先处理重要事情的习惯;后者则应练习完成所有程序才可以结束一件事情。
第三招建立检查表
建立检查表,就像公司有SOP(标准作业流程)一样。到了青春期,生活里的琐事,尽可能随他去,但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不容任何闪失,就需要和孩子讨论,一起建立SOP。小事不管,孩子比较可能接受父母在重大事情上,扮演品管的角色,帮忙检核。此外,检核一定要开诚布公,不要偷偷摸摸。因为如果孩子已经准备了,私下检查表示你不信任他;如果他没准备好,偷偷摸摸也无济于事。
最重要的是,不要存幸灾乐祸的心态。这是父母最容易掉入的陷阱,那是人性,人总是忍不住要证明自己比较厉害。尤其当父母非常辛苦,而让父母乐在其中的一大报酬就来自于:很长一段时间,你都是比较厉害的那个人。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很行对孩子确实有好处,唯有如此你才能把他照顾得很好。可是,当孩子长大,尤其国中这个阶段,如果父母没有觉察,很容易一方面要孩子独立;另一方面又不自觉的做些不鼓励他独立的事情,让他最后还是要靠父母。
第四招厘清大小事
建立良好的习惯的确是件重要的事情,再错过青春期就会进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高难度阶段。到了青春期,父母必得学会放下小事,专注处理大事。青春期的孩子自认为已经长大,若父母连小事都盯,他会觉得自己好像很蠢。为了证明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差,他就会抵制、反抗,要不就故意放弃,好让父母生气。
培养孩子责任感或自主性,基本的原则就是善用自然或合理后果。忘了带便当就得挨饿,这是自然后果;忘记带便当盒回家来,因为妈妈没有责任洗一个臭掉的便当,孩子就得自己处理厨余、自己洗,这叫合理的后果。又例如,孩子忘了带2B铅笔,如果是小考,即使会得零分,也绝对不要帮他送,这是训练孩子的最好时机。但如果是非常重要的考试,例如代价太大的基测、学测,无论如何当然还是要帮他送。不过,天生特质容易丢三落四的孩子,需要陪伴、训练的时间也比较长。训练不是一路指责,而是带着孩子建立SOP,适度的提醒、执行自然或合理的后果,等孩子的能力逐渐成熟了,就可以将提醒的责任交给他自己。
父母都知道要让孩子自己过马路,必得配合能力的训练,慢慢放手。负责任的态度也一样,孩子丢三落四,父母不花心思训练修补,却期待孩子进入青春期就自然学会,这不可能;放弃孩子,要他独自承担后果,是「不教而杀谓之虐」,说不过去。
第五招少说多行动
培养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很重要的就是要「少说多行动」。面对孩子丢三落四,有的父母很习惯一边骂、一边帮他扛责任,这叫「说得多、行动得少」。最常见的场景就是,你一边检查一边骂孩子,一边又帮他把2B铅笔放进去,这种唠叨不停,却无法确实行动要求孩子负起责任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更没有行为能力。
告诉孩子「时间到了,走,我陪你去准备」,接下来要学习「观其行,不要听其言、察其色」;只要孩子确实跟着你的脚步走,他脸色难看或碎碎念,都不要理他。这个过程父母必须学会,只要跟目标无关的,统统不要听、不要看。虽然他可能反抗,表现不以为然,但父母只要锁定重要关卡盯他,避免节外生枝,孩子慢慢的就能体会父母的用心,态度也会逐渐改善。
第六招维护孩子的自信
即使教养的方法对了,父母仍需了解,天生特质容易丢三落四的孩子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展成熟。这期间,他们很容易受到师长的指责、同学的嘲弄,父母除了帮助他改善之外,还要支持孩子,让他保有自信自尊。
尤其对青少年,你要把眼光聚焦在他是不是努力、有没有进步,而不是只看结果。如果你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孩子就会对自己有信心,而一个有自信的孩子才会想要变更好。
要教出负责任的青少年,父母要做到小事让他自己面对后果,至于孩子还没有能力承担后果的大事,就要当教练带领他,把他的能力培育出来。一旦孩子长大成熟,父母就可以转型变成顾问,只在重要的点跳出来提醒他,而青春期,就是父母从教练转成顾问的阶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