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发掘学生特长 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发掘学生特长 培养学生兴趣》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发掘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兴趣

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核心素养导向时代。这就要求现在的小学生要从三维角度去培养。强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主要强调的是对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我校,对于部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发展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有特殊才能与特长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力量显得如此薄弱,而对于部分没有艺术天分的学生,教师们却也是煞费苦心。

在我教授的美术课中,就遇到了一些这样的例子,为此,我很困惑,但也悟到了一些道理。

情景一:

有一次,我给五年级的学生上美术课,这节课上的是绘画课,是要求学生画一幅活动方面的想象画,当学生画完后,我就将画得比较好的展示给大家看。五年二班有个叫陈鑫瑞的学生,画得很好,我当时就表扬了他。课下,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他学习不是很好。后来几次绘画课时,我都发现他画得不错,只是他很内向,不善于表达,当我问到他为什么要这样画时,是怎么想的?他只是说就想这么画,有时什么都不说。以后,我在上课时便很注意这个学生,鼓励他用心画,他也很用心,只是据说学生成绩却依然。

教学设想:

很显然,这个孩子有一定的美术天赋,再加上比较认真,所以才画出很好的画来。对于这样的学生,要鼓励他发展自己的特长,在其他学科要培养他的兴趣,比如只要有闲暇时间便鼓励他多画,多欣赏,当他在这个方面有了一定的肯定时,其他的学科也会有所带动。

教学反思:

1

不得不承认,人在艺术方面是具备了一定的天赋的,如果有了天赋,不去培养,那么也只能将他的天赋抹煞。北宋时期的方仲永天生聪明、有才智,年纪小小就能作诗,像方仲永那样的神童,如果从小就努力勤奋地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举世闻名的才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但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否则,早晚都会出现“江郎才尽”的那一天。人们常说:“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勤奋的。”

这个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乐观,但他却在美术方面表现得很出色。根据这样的学生,就得积极发展他的特长,对于不好的学科,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因为数学语文不好,就对他进行否定。

大家都知道著名小说家琼瑶、三毛、还有韩寒,他们在文学方面都很有才气,但在其他科目却很不理想,甚至学得很吃力,但经过他们的努力,却在自己爱好的学科里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还有爱因斯坦,在他小时候,他的妹妹都已经说话很流利了,可他却只会依依呀呀地说不出完整的话。可见,并不是学生在某一学科学不好就是差学生,要善于发现他的特长,并培养他的特长。

情景二:

还有一个学生,四年一班的陈思含,在班里是班长,很会管理班级,我看见他们班的其他孩子对她都好像毕恭毕敬的,下课期间还班长班长地喊着,像个小老师似的。可是在美术课上,她的画却没有预期的那么好。都说要是好学生,她哪样都好,这话不假,在各班中,真的是好学生纪律好,画画好,手工制作也好,我当然希望陈思含也能这样。我于是很细心地指导她怎样画,但感觉还是有点不尽如人意,尽管她一遍一遍地拿来给我看,画得很认真,但感觉怎么也不像那么回事。

教学设想:

我经常听到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实在不会画。我于是就鼓励这样的学生,你可以画不好,但不可以不画。其实画画是个培养学生耐心的过程,画画如果没有耐心,肯定画不好。所以,对于不爱好美术的学生,我培养的宗旨则是培养他的耐心、认真的态度,以及对美术欣赏、审美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有人天生就不会画画,也没有兴趣,当然他就什么都画不好,但美术课的宗旨并不是培养画家。画不好,可以动手操作,操作不好,最起码也能对美术

2

作品进行欣赏,还有对颜色的搭配,对想象力的培养等,这些都属于美术范畴的。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接触颜色的,也接触造型,所以,培养一定的美术兴趣是必要的。比如,在穿着打扮方面,家装设计、室内外设计,都要涉及到美术。我记得在东盛路的小国商刚开业的时候,他们的牌匾是白色的底子,用的是金色的字,当时我就想,商家为了突出的是字,却衬在与字的颜色相近的白色底子里,一点都不明显,一看就知道这个经理美术方面的素养不是很高。果然没过多久,那个字就换成了红色的。所以我说,任何人都应有一定的美术素养。有的家长为了使学生能在初中时学几何学得好一些,居然让孩子事先学习素描,因为素描中要画几何图形,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见,美术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情景三:

在四年二班有个叫李一鸣的孩子,特别爱看书,在美术课上,我总是发现他也不说话,也不画画。有一次,我问他,你怎么不画?他这才拿出笔和纸来,开始画。完成了我的作业,他又开始埋头看书。我一向很赞成学生养成爱看书的习惯,所以,在他完成我要求的内容后,他看书我也没有反对。课下,我问他,你那么喜欢看书吗?他用力地点了点头,他还说了他喜欢读名著等有利于学习的课外书。在美术课一些有关课外知识方面的延伸,他几乎对答如流,很显然,他的知识面很广。

教学设想:

在美术课中,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兴趣也不同,有些知识是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才可以让学生掌握的,但并不一定就会使学生产生兴趣。比如,五音不全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对唱歌感兴趣的,他最多也只能听歌。所以,在美术课中,在学生完成了课业内容时,我就允许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强调不准扰乱课堂,不准做游戏,所以大多数的学生为了能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会很乐于完成课堂作业的。

教学反思:

在小学只是一个学习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不可能培养出造诣很深的学生,但却能培养出他们的基本兴趣,为他们今后的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现今社会中,又有多少人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呢?甚至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了一份不菲的工资,他们做着不得不做的工作,但却并不

3

是自己最喜欢的工作。但也有相当一大部分人,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喜欢音乐的从事音乐,喜欢美术的去当画家,喜欢教学的去当老师,因为是他们喜欢的行业,所以他们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于小学生,有的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的发掘是如此地重要,学生的起点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必然要照顾到每个学生,这时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再接受重复的知识,无疑是一种多余,所以让这部分学生利用这多余的时间去发展自身的特长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每一个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掌握的,因为学科与学科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未来从事的行业中,必然要趋向一种学科。所以,让学生在每个学科都要掌握的同时,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有一个侧重的学科,并鼓励学生积极去发展,作为自己的特长,乃至终身的爱好。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