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 容 的 智 慧
王学荣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
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宽容是比惩罚更加有力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教育艺术。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有获得成人关怀的需要,因而教师的仁慈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的;既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错误就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发展就意味着不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错误都会出现,有无心的,有无知的,也有有意的。教师的宽容往往体现在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身上。它是一种高度的宽容和耐心。
今天的初中生不再是过去一味听从老师,简单单纯的学生,而是新一代的90、00后。他们面对的是电视、网络、报刊、书籍等无处不在、纷繁杂乱的信息,具有强烈的所谓的“个性”与一知半解的“成熟”想法,也懂得“学生的合法权益”,更为重要的是来至于上一代甚至两代的泛滥的爱使他们的叛逆程度更高,而心理承受能力更加脆弱。所以,教育对象了巨大变化,因此在教育方式上也要随之改变。班主任不应该再片面的认为“严是爱,宽是害”。“严师出高徒”,但严师手下也会出现一些逆徒。
作为班主任,当学生犯错时,应当本着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维护学生尊严,给予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达到师生情感的良好沟通,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自己的班级中曾有一位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总爱讲话,影响他人学习,老师们有的顿喝,有的训斥说教,父母则粗鲁打骂,但都收效甚微,有时反而变本加厉。有一天放学后我私下里把他喊到一边,他认为这下班主任肯定要请家长了,将头别了过去。我小声说:“你别怕,我不会告诉你的家长。”他愣住了,我继续补充:“其实你身上真没有大毛病,就是一点小讲话,老师也多次惩罚过你,现在我不想再罚你,因为对你没有效果。但你得仔细想想该不该,我希望你好好的改,老师相信你会改掉的 。”听完,该生低了头,露出了惭愧的笑容。在以后的日子里,对该生的任何教育工作开始变得流畅起来。我很庆幸采用了这种方式,如果当时继续一味惩罚,就会让该生觉得自己已经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反而心安理得的继续讲话,教育他的工作将陷入僵局。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平时我将宽容的教育方法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并且特别叮嘱班干部对同学也要宽容、要理解。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的;班上因此很少有心胸狭隘、睚眦必报、针锋相对的学生。一个被老师宽容对待的学生,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去宽容别人。
宽容并不意味着对过错的迁就和放纵,而是一种理智的态度,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耐心和冷静。是一种智慧。
热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性,但它既不是一种德性,也不是一种技艺,而教育孩子则是一种困难和伟大的技艺,它首先需要有控制自己本能冲动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践仁慈时,由于教育规律的制约,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年龄和发展的实际,不仅要爱学生,而且要爱而得法。爱意味着耐心和宽容、爱意味着理解和尊重。宽容需要高超的教育艺术,不仅宽容,宽容要得法。
对人宽容是做人的美德,学生不是我们的仇人,是涉世未深的少年。成年人都难免犯错误,何况是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作为老师的我们自然心态也就平和起来,我们心态平和了,学生也容易敞开心扉,才敢说出内心不敢说的实话,沟通才会更容易。“一个错误背后总有一颗无奈的心”,作为老师要深入其中了解,真诚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避免刻板说教,学生才容易接受。老师的宽容是心底里对学生过错的谅解。
现在的班上有一位聪明灵气的学生,成绩也很优异,但性格孤傲,上课自由散漫、爱听不听的,甚至在下面画漫画、写小说。科任老师看他不顺眼,就跟我反映。我找他谈话,想了很多方法,想打动他那颗冷酷的心,但他依然故我。在最后有一次谈话中,他终于告诉我,上课不听其实是因为老师讲的那些东西我很早就通过自学懂了,会了,现在听起来实在是没有新意,不想听„„。老师们,这种情况怎么办?我的处理方法只能是:宽容他的不听话。但我明确告诉他:你可以在保证不影响老师、同学学习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听课,干你想干的事,但必须注意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要保证成绩的优秀。今天这个学生虽然依然故我,但在课堂上也收敛了很多,特别是成绩至今仍然很优秀。
曾经听说这样一个借分的故事,有一位后进生期中考试一百分的试卷全班只有他考了不及格56分,学生不知该如何对待家长,涂改了分数写成了66分。被老师发现后,老师没有觉得他品质的恶劣去批评而是巧妙的借给了他这10分。帮他向家长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其条件是要求该生必须在期末考试中还给老师这10分。这个善意的谎言包含了老师无限宽容,是老师的宽容让这个学生得到了比惩罚更有力量的前进动力,是老师的宽容取得了比惩罚更好的教育效果,智慧让宽容变得熠熠生辉。
有感于这则故事,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也经常撒一些善意的谎言,也取得过出很好的效果。家里有几个寄养的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家,孩子没有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如懒惰、自私、冷酷等。时不时的就要犯病,这时,我很少责怪他们,只是及时地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他们的家长打电话问孩子情况,大都是在孩子在家吃饭时候,我接电话也不避他们,故意在电话里表扬他们,称赞了他的进步,请他的父母安心。
过后我对他们说 “这下麻烦了,老师还没说过谎呢!如果你们不乖,不改正错误,今后我怎么向你爹妈交代呢?”他们都很聪明 “老师,你放心,我保证改,一定象你电话告诉我爹妈的一样,虽然成绩不能考个好名次,但是我保证一定做个好人。”我善意的谎言真的像借分故事一样,也成了真。
所以,在枯燥烦琐的班主任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多一些宽容,运用智慧,那么即使是谎言也可以成真,也可以化作一门有成就感的艺术,让我们乐在其中。
大多数学生的犯错与成年人的犯错不同,大多不会明知故犯,并非是有意的,也不能象成年人一样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在看待自己错误的问题上,容易夸张放大自己的问题,走上死胡同。我认为在处理对待某些事件上,应该从心底里宽容,不追根究底。不追根究底,恰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体现,如果再辅以正确的指导就将会事半功倍。
前一段时间,班上有个男生在上课时往教室里的垃圾筐里扔纸团,不小心扔到了上课老师身上,老师虽然没有说什么,但看得出很生气。我从班干部口中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找了这位同学,问明白情况后,我没有怪他,也没有批评他,问他怎么办,他说找机会跟老师道歉,我说好,我叫班长陪你一起去。在这事情上,我容忍了这个在其他人看来非常严重的错误,但我相信这种教育的效果恐怕比严厉的批评要好得多。
还有一次,班上一个平时很听话的女生,破天荒地没有扫地,组长跟我讲后,我就去找她,我对她说:“你这次没有扫地,简直让我不敢相信,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但她始终都不说,只是低着头„„,见状我就不再问她,只是告诉她:不想说就算了,下次记住扫地啊。就这样,这个学生做清洁时再也没有缺勤。
记得初一时,班上发生过两起失窃事件,说实话,当时我也侦查过,就在基本锁定嫌疑人时,我没有继续下去,我对同学们说:老师不想查下去了,因为查出来就要处理这个同学,今后他可能就不好做人了„„我相信他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了。至此,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说实话,我看我们有些老师在很辛苦地破一些案子,何必呢?我们是老师又不是破案者,何必在意到底是谁做的,何必在意狠狠的惩罚呢!记住:我们的对象还是些不懂事的孩子„„
宽容不仅仅是一种真诚的心态,更是一种凝聚着教育者智慧的教育艺术。
宽容不是纵容,不是怂恿,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在教育工作中,不能假以宽容之名,庇护学生中影响班级整体利益,危害其他学生人身安全的恶意行为,把握这一界限对班主任非常重要。更不能宽容之后不关注学生的下一步发展,须知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2012-6-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