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主要工艺类型,进一步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要点,并从超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施工技术问题补救及优化对策几方面逐一阐述,以期能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前言:水利水电工程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其不仅能够起到防洪抗灾的作用,还可以加大对水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在该项工程之中其防渗施工是重中之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防渗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风险,因此要加大对其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分析。
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主要类型 1.1泥浆槽防渗工艺
当前依照水利水电工程所处环境与工程标准的不同出现了多种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而泥浆槽防渗墙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在施工时,需要在原有的地基上开出一个1.5~3.0m的沟槽,然后将其加固,通过泥浆灌注法能够提高防渗墙整体的防渗漏性,同时在回填沟槽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砂石等提高其性能。
1.2槽板式防渗工艺
槽板式防渗技术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的特性,需要将制备好的泥浆全部倒入进孔洞之中,等到其稳定了以后,便可以继续添加水泥混凝土建材,以便提高防渗墙整体的稳固性。在使用此种施工工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要严格控制好孔洞的大小;二是依照现场实际施工状况调整槽孔的长度与开动距离。
1.3桩柱式防渗工艺
桩柱式防渗工艺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水电工程防渗墙体施工类型,在施工时需要对墙面进行钻孔作业,并进行填充。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控制钻头的规格,当在墙面预留下孔径较大的孔洞以后,便可以开展钻孔作业。其最终桩柱连接的形式,需要取决于桩柱的布局形态[1]。
1.4板桩灌输式工艺
板桩灌输式工艺充分利用了物理原理,在构建混凝土防渗墙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震动反应,而通过震动所产生的强大冲击力,能够将钢板桩稳定安设在地基下,最后通过焊接技术,对板桩边缘处进行处理,当钢板桩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以后,便可以利用相关设备进行拔桩作业,提升防渗墙性能。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超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要点
依照上述当前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类型,可以将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划分为两大项,一是超薄防渗墙的施工;二是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
在进行超薄防渗墙施工的过程中,其泥浆灌孔是重要的施工环节,因此不仅要做好导向孔泥浆的灌入工作,还要提高泥浆的制备质量。其具体的配置方法为:利用膨润土与烧碱调配,所制备出的泥浆黏粒量要大于50,所含沙的比例,不可小于5%,最终泥浆的整体塑造指数要高过20。将泥浆导入导向孔时,需要保证泥浆至少低于面墙0.3m。
而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孔壁坍塌等现象,为能够有效遏制该种问题的出现,建议在挖槽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孔内泥浆的高度其不能脱离灌入水平线范围。同时工作人员也要及时地进行补浆作业,最大限度地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内的泥浆很有可能会发生结构变化,从而影响项目整体质量。为此,工作人员要实时对孔内泥浆进行性能检测,当其指标无法符合工程标准时,则要立即调整其结构[2]。
2.2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要点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是近几年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施工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为能够提升防渗墙的实际使用性能,则会在其中加入大量的新型墙体材料,这些材料能够解决既往防渗墙施工过程中所处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部分有以下两点:
一是导向槽的施工,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存在多样化的风险问题,因此相关施工人员要充分做好导向槽施工平台的准备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导向槽的净宽度要大于防渗墙12~20cm。因此,在确定其深度时,需要取决于防渗墙墙间中心线与中墙的距离,并要对齐中心线,这样能够为后期的造孔浇筑导向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防止坍塌等问题的出现。
二是造孔的设计,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工序,可以依照槽孔所划分的形式,逐一进行施工。为能够降低施工风险,建议工作人员要减少接头墙段的数量,以此保证施工的均衡性。
2.3施工技术问题补救及优化的要点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而言,混凝土防渗墙作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难度也比较大,即便是在前期通过多样化的预防形式,降低施工风险的出现,但后期也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施工问题的出现。当出现了如下几种问题时,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补救与优化:
一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偶发槽口土松散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多半是由于施工场地的土质条件较差所造成的,再加上施工人员未能够采取合理的填筑措施,则很有可能会导致问题的扩大。因此,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补救:将导体墙下伸到4—6m的位置,进行深度搅拌;削减一级槽孔的长度,使其能够达到工程实际标准;通过跳挖法的方式进行挖孔施工。
二是当墙体未能够达到既定标准时(如墙体材料在28天龄期的抗拉强度未能够达到1MPa,深度不到20m时),在进行第二期挖槽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则可
以将墙体内的部分材料切除,然后利用锯齿状连接方式,将一期与二期的槽孔有机融合在一起,以便提高防渗墙的稳固性。
三是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的建设需要应用嵌岩法,此时在挖槽的过程中,必须先利用重物将障碍物清除,然后再将槽内的杂质清理干净。同时,为能够提高钻孔施工的效率,还要将槽孔中的杂质清理干净。最后利用重凿岩机,对土层进行处理,并要保证机械工况与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新时期背景之下,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不仅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且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确定风险因素。因此,为能够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对建设资源的浪费,则要加大对其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研究,保证其能够有效阻断水源,并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秦根.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J]. 居舍,2021,(18):69-70.
[2]肖华虎. 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J]. 低碳世界,2021,11(05):89-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