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高校教育管理如何“以人为本”

浅析高校教育管理如何“以人为本”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09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EDUCATIONALINSTITUTEOFJILINPROVINCE

第25卷

(总217期)

No101,2009

Vol125TotalNo1217

浅析高校教育管理如何“以人为本”

张朝晖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向前推进,肯定人、注重人、尊重人的人本思想已受到管理界广泛推崇和践行。高校教育管理专业作为管理高级人才的基地之一,其理念的方向和具体施用影响深远。在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当把“以人为本”作为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核,不断探索“以人为本”的具体管理路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教育管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9)01—0025—02

  “以人为本”是必须贯穿于教育模式中的基本理念,其所衍生出的管理模式可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所有的管理模式都须从学生个体出发,以满足学生需求为主要目的,认同、尊重、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此外,我们还应该重视模式中各种参与体的不同作用,高校管理者由传统模式中的“主宰者”转变为“服务者”,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培养学生自我监督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主体的作用,使“以人为本”思想为基础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更合理、更富有人性化。

一、高校教育管理中实行“以人以本”的必要性分析

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终生做人和做事有重要影响。在人才培养中始终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11“以人为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及老师的教学技巧和思想的运用是大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最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个性特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才会爱学、乐

学、勤学、善学,成为高质量的人才。

21“以人为本”是解决当前高校教育实用性问题的需要

教书育人两者本来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应对考试成了大学教师教书的既定方向。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使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形式化,而不具实际操作性。许多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认为学习内容对于今后的就业、生活用处不大,甚至是一辈子派不上用场。在很大程度上使教育丧失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难以真正落实到高校教育上来,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1“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需要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社会要和谐,人首先必须和谐。要培养和造就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教育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和谐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人。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育人为本的和谐教育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高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路径11培养教育教学中的人本意识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保证(下转24页)

收稿日期:2008—12—17

作者简介:张朝晖(1973—),男,湖南新化人。娄底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25

从本文抽样调查可以发现,阅读与综合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交互关系。HSK(高等)综合表达的第一部分偏重考查考生的语法能力;第二部分偏重考查词义辨析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第三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长句、复句、语段及特殊用语的掌握,掌握成段表达的能力(刘英林1997);第四部分是汉字填空。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综合部分是分别考查词汇、句法、篇章及汉字的。如若考生上述诸能力都比较强的话,将大大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并惠及写作能力。以上认识只停留在感性上,如何量化它们之间的关系还要做更高级的数据统计。

[参考文献]

[1]李扬.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中高级阶段汉语教学技能

问题[M].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刘镰力、宋绍周、姜德梧.关于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设计[M].汉语水平测试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江新.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关系

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4).

[4]柯彼德.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J].世

界汉语教学,2003(3).

[5]刘英林.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总体设计与理论思考[M].汉

语水平测试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6]孙艳、王大伟.输入与输出对口语发展的影响[J].外语界,2003(3).

[7]徐子亮.汉字背景与汉语认知[J].汉语学习,2003(6).[8]张美霞.汉语教学若干课程潜在关系研究[J].世界汉语教

学,2001(2).

(上接25页)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关键在于全校教职员工能否更新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先”的发展观,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服务学生当作第一需要,把学生的情绪当作第一信号,把能否让学生满意作为检验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

学校应当树立起服务意识,甚至把学生当作顾客进而给予上帝般的礼遇。学生是学校的形象大使,鲜活的广告。学校对学生服务的好坏,教育产品质量的高低,就业比率的多寡,其信息将通过学生源源不断地反馈社会,成为考生、考生家长选择学校,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商家向学校投资的重要参考。所以说,服务学生决定了学校的生源和持续发展。

21尊重学生,促进其自主意识的养成

尊重、认同学生,理解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产生正向的激励、疏导作用,提高受教育者的效率。因此,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把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绝不是以个人为中心,而是强调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当具备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社会意识,及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竞争不断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培养学生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提供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主管理中,积累经验,磨练心志,提高耐挫折能力,正视困难并勇于接受挑战。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真正使学生在自主管理、24

自主教育的民主气氛中,达到知、情、意、行的完善与

协调发展,从而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共处”。

3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应当以师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既要始终坚持学生这个“中心”,又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提倡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实现教学相长。要对教师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促使教师成为“人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也要对学生加强尊师重教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接受高等教育并不是商业消费,学生从教师身上所学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学生应当尊重教师的劳动、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在学习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和谐人格。

总之,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尊重和对教育者主体地位的承认。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尊重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和自主性,尊重人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从而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整体要求,促进个人全面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骆东风.学校管理中实施人本理论应遵循的原则[J].教育

管理研究,1997(2).

[2]王希尧.人本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3]任秀杰.人本思想与高校学生工作[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2002(1).

[4]李平.新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若干问题[J].南京

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