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对H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影响的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l4・临床研究・ April 2014,VOI.12,NO.11 甲钴胺对H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影响的分析 王浩 刘培华 袁俊兴 (石门县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300) 【摘要】目的分析甲钴胺对H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72例H型高 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 给予甲钴胺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Hey水平。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浆Hey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BI评分明显 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Hey水平,有显著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甲钴胺;H型高血压;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1--0114--02 H型高血压是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在10 ̄mol/L或以 上的高血压。临床实践表明,Hey水平升高者在正常人群中所占的比 例仅为5%,但在脑卒中患者中却达到40%左右,且H型高血压与脑梗 死的关系密切…。脑梗死是内科中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的对比( ̄tmol/L) 残、高复发、高死亡的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 全。为了分析甲钴胺对H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我院 对2012年4yJ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72例H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 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与BI评分 经过8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7.68±5.28)分,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12±6.65)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O.05);观察组患者BI评分为(82.86-I-10.4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72例H型高血压脑梗 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 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3~8O岁之间,平 的(68.64+8.27)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O.05),如表2 所示。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mss与BI评分的对比(分) 均年龄为(61.5士8.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l7例, 年龄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0±9.5)岁。所有患者的Hey水 平均在16 ̄.mol/L以上,且均在30 d内未服用对Hey代谢影响的药物。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 0.05),可以用作对比。 1.2方法 3讨论 半胱氨酸(Hey)是一种四碳含硫氨基酸,是一种蛋氨酸循环的 代谢产物,同时也是一种能量代谢与多种需甲基化反应的中间产物。 Hey在体内可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代谢。①再甲基化:在蛋氨酸合成酶 与维生素B。 的共同作用下,Hey与5-甲基四氢叶酸合成蛋氨酸与四 氢叶酸。②转硫化:通过胱硫醚D合成酶催化,从而转变成Hey。王 晶、刘晶晶等认为,Hey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Hey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为:血管平滑肌内皮细胞不断增殖与扩 散、血小板聚集与黏附、过氧化氢与氧自由基损伤动脉内膜且纤溶与 凝血系统失衡、血管收缩功能出现障碍等。临床实践证明,动脉粥样 硬化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之一,而Hey也是一种引发脑梗死的危 险因子。陈朗郎、刘学成等认为,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以出现动脉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他汀类或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 物与缩小斑块、扩张脑血管及改善脑循环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基础上再给予甲钴胺静脉注射治疗,1次/天,1.0毫克/次。两组患者均 连续治疗8周。 1.3试验室检查与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的第2天、之后的第4周与第8周早晨抽取空腹 静脉血,剂量为3 mL,以检查患者的Hey水平。另外再应用卒中量表 (NIHSS)与Barthel(BI)指数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 损程度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啦验,以r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fL ̄LHeyTJ ̄平为(16.54+5.34)wnol/L,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Hey水平 粥样软斑为主,而软斑的存在,则提示引发脑梗死的概率越高 】。另 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血浆He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的血浆Hey水 平,并与脑卒中风险的增加有关。 Hcy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辅助因子包括:维生素B :、维生素 B 、叶酸,其对酶的活性与Hey代谢转化不造成影响。薛雨等认为, 血浆Hey水平与维生素B。:、维生素B 、叶酸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因 此可通过补充维生素B。 、维生素B 、叶酸来实现降低Hey水平的目 的,以起到对脑梗死治疗的目的。甲钴胺的作用机制是:能有效促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93-I-8.15) ̄mol/L,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O.05),如表1所示。 进转硫途径与甲基化的代谢,以降低血浆Hey水平,从而起到延缓脑 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同时,甲钴胺还能有效促进蛋白酶、脂肪及 2014年4月第12卷第1 1期 神经内核的代谢,并促进髓鞘脂质卵磷脂的合成,从而修复患者的 ・临床研究・1l5 死相关因素分析[J]_四川医学,2012,33(11):1913—1914. 受损神经、并改善神经组织的代谢与传递,最终实现改善患者的神 经缺损功能的目的 】。 【2】王晶,刘晶晶,吴杨,等.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 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1856—1858.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甲钴胺静脉注射治疗,能 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且NIHSS与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可 [3]陈朗郎,刘学成.叶酸、维生素B6联合甲钴胺治疗H型高血压效 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14(13):41—42. 见,对H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采用甲钻胺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 的血浆Hcy水平,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4]薛雨.叶酸、甲钴胺对“H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 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21—22. [5】汪小荣,郭民旺,杨峰,等.甲钴胺对H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张志民,曾红莲,廖俊,等.H型高血压脑梗死与非H型高血压脑梗 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77—78.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比较分析 杨颖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北保定072550) 【摘要】目的对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从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接诊的因 早孕而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130例,并随机的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65例,A组患者采取口服米索前列醇合并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流产, B组则采取负压吸引术进行人工流产,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及流产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A组患者的 疼痛级别分别为I级占38.46%,lI级占41.54%,川级占20.0%,B组分别为l级占18.46%,lJ级占52.31%,川级占29.23%;A组的完 全流产数、疼痛程度都要明显的比B组低,但是失败数与不完全流产数要明显的比B组高,两组的差异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 药物流产的疼痛程度明显的轻于人工流产,而人工流产的效果则要明显的优于药物流产。结论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方法各有 优缺点,应该根据早孕患者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妊娠终止。 【关键词】药物流产;人工流产;终止早孕;观察比较 中图分类号:R7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1—0115一O2 在避孕失败以后经常使用的补救措施就是进行流产,而流产的方 差)为定量资料,使用f检验做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式主要有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药物流产通常采用口服米索前 (P<0.05)。 列醇合并米非司酮药物的方法,人工流产的方法比较传统,采用负压 1.4疼痛分级 吸引术,将早孕妊娠物使用负压吸出。在终止早孕时,不管是使用人 按照WHO标准对疼痛分级。oA:无疼痛,患者感受不到疼痛不 工流产术,还是使用药物流产的方法,其有效性与安全性都已经在临 适;I级:有比较轻的疼痛感,患者的下腹会出现一定的下坠感,休 床上得到了验证,而且其各自都有优缺点口】。本文对1 30例早孕患者分 息正常;Ⅱ级:患者下腹的疼痛感明显,中度疼痛感,会发出轻度呻 别使用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的方法,并将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疗效, 吟,但能够忍受;Ⅲ级:下腹疼痛严重,患者会发出明显的呻吟甚至 做分析比较,报道如下。 会大声的喊叫,不能正常的休息。 1资料与方法 1.5流产效果 1.1一般资料 流产分为失败、不完全流产和完全流产。经过14 d的用药以 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由于早孕而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130例,均 后,子宫持续变大或者是保持原状,没有胎囊排出,患者要终止妊 通过B超与临床症状的确诊,最短停经时间为34 d,最长停经时间为 娠要进行人工流产吸引术,此种情况称为失败;经过14 d的用药, 51 d,20--40岁为年龄范围,37例未婚,93例已婚,孕期为4-7周,没 自然排出部分胎囊,使用B超检查发现仍有残留物,残留的胎囊会 有药物流产、人工流产的禁忌证。 导致出血过多或时间长至转经期,需要进行刮宫术,此种情况称为 1.2方法 不完全流产;经过14 d的用药,有完整胎囊排出,经过B超检查没有 将130例早孕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即A组与B组,每组各65例, 胎囊残留,子宫大小恢复正常,尿妊娠检测为阴性,此种情况称为 A组患者使用药物流产的方法,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B 完全流产。 组患者通过负压吸官术进行人工流产。两组患者在停经的时间、年 2结果 龄等信息上进行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A组患者采用分服 2.1疼痛比较 法,在第1天用药时,需要保持空腹,并且在服药的前后2 h内要禁食 见表1。两组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疼痛,A组按照I、Ⅱ、m级标 水。先口服50 mg米非司酮。之后的每12 h口服一次米非司酮。在第3 准进行疼痛分级后分别占38.46%(25/65),41.54%(27/65),2O.O% 天的早晨,先口服25 mg米非司酮,然后在1 h之后,再口nEo.6 mg米 (13/65);B组分别为18.46%(12/65),52.31%(34/65),29.23% 索前列醇,服药后进行6 h的观察。B组的人工流产术则要严格的在无 (19/65)。A组的疼痛程度要明显的比B组轻,两组的差异比较具有 菌环境下操作完成负压吸宫术,术后观察2 h。 统计学的意义(P<0.05)。 1.3统计学分析 2.2流产效果比较 使用SPSS1 3.oA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士标准 A组的完全流产45例明显比B组59例低,但不完全流产13例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