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林建照等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53 说是月饼、太阳、毛绒球、锅盖……鲁迅先生早就 指出:“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 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 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现代社会呼唤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作文教学具有 有利的条件,要充分发挥优势,保护、启发、引导 儿童的想象力,让天真、幼稚、奇妙的心灵世界敞 开,在想象的天地里驰骋。 想象力培养比较困难,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 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要求,可结合阅读开展扩写、 改写、续写、学写童话、科幻小说,也可让学生看 图片写、昕故事编、添图画后写,为学生创造性的 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如学了《会摇尾巴的狼》,学 生认识了狼的本性,但都很想知道这只狼后来的下 场。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引导学生想象:老山羊走 后,猎人来了,狼是怎样向猎人求救?猎人怎样对 待狼的?在猎人来之前会碰到其它动物吗?可能 会出现什么情况等。学生根据原文所提供的线索, 进行了大胆的想象,除了想象出狼被猎人打死外, 还构思出其它不同的结局。 4改进评价方法,让学生善写,发掘童语 作文训练的评价与作文考试的评价不同。作文 考试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一打分,而平时作文训 练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同一次作文的不同对象采 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这一认识出发,笔者在批改 作文时,进行了等级评价的尝试: 1)制订评价等级:根据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 将全班学生的作文分为特忧、优、良、及格、不及 格五个等级。 2)分解评价标准:学生每次作文都按教学目 标将其内容分解为:习作有无中心,内容是否真实 具体,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明白,书写是 否正确工整。 3)批改对号入座: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按照 评价标准进行对照:五项都合乎要求的定为特优, 有四项合乎的或五项基本合乎要求的定为优,有三 项合乎要求其它基本合乎要求的定为良,有两项合 乎要求的为及格,有一项合乎要求或都不合乎要求 的为不及格。 4)进行“纵横”评价:评价时针对学生素质 区别对待:作文素质高的学生用横向比较评价法, 好的同学之间互相比,比出差距,评出优劣,鼓励 竞争:作文素质差的学生用纵向比较评价法,与自 己前一次写的作文比,比出进步,跨跃一个等级, 树立信心。这种评价法能激起每一个学生作文欲 望,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作文积栅性 5)恰当评语: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写出简明 扼要的有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评语,或指破迷 津,提出修改建议;或对症下药,示范引路;或提 供材料,开阔眼界。这样既使学生明确了方向,逐 步找到了作文的门径,又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笔者还特别重视提供给学生互评互改、表现自 我、认识自我的机会。每周安排两次习作交流会, 四人一组的成员固定编为I、2、3、4号,每次一 个号数上台朗读自己满意的习作,读后评议,立足 在找出优点,评价的主要方式是赞扬,使学生获得 成功的满足,在发扬优点中不断长进,在学习别人 的长处中达到善写。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教师的任务 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 境,让学生自由选择、自行决定,他就会学到他所 需要的一切。”教师应给孩子自主创新的写作自由, 创造良好的习作条件,还给学生一条应有的充满人 文性和审美性的习作之路!让学生的习作展现出 童心、童真、童趣、童话,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生物课堂教学中分段式教学模式初探 黄永南(湖南省安化县第一中学) 生物课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文化课程,在生 物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上,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 一个重要方面。“生物课堂教学中分段式教学模式” 的研究,其目的是探讨生物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 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实验研究的方法 2001年3月 ̄2001年6月,笔者在本校所担 任教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高158班为 实验班,高159班为对照班。实验班共有学生60 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30人,高一入校时生物 人均成绩为91.7分;对照班共有学生64人,其中 男生30人,女生34人,高一入校时生物人均成绩 为91.5分。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他各方面因素都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4 教学研究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期中考试成绩统计结果 本相等。 实验班的课堂教学模式:按加涅学习论分8个 阶段组织课堂教学。 1)动机阶段:复习有关知识,导出课堂学习 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进入意义 学习的心理状态。 班次 158 N 60 .EX 3946 66 Z-(X-Y'O 8673 S l2 Z 2.17 翌 坚 ! ! 差异显著 坚 兰: {z『 1 96 P 0 05 表2数据表明,实验班生物考试成绩明显高于 对照班,差异显著。 2)了解阶段:组织学生自学课本内容,了解 课本知识结构,培养自学能力,同时教师获得学生 已有知识程度的反馈信息。 3)对学生所学课程兴趣程度调查。实验结束 时,采用问卷形式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就现在所 开设的课程进行兴趣程度调查,结果如表3。 表3 对所开课程的兴趣程度调查统计表 3)获得阶段:采用适当媒体,创设学习情景, 精讲科学原理、知识。 4)保持阶段: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强化所学 知识,发展学生个性,内化科学素质。 5)回忆阶段:引导学生提问或假设,培养学 生的宦 造思维能力。 6)概括阶段:再现所学知识内容,组织学生 对知识系统化。 7)巩固阶段:形成性评价检测,使学生获得 成功性体验。 6 数语英学文语5 5 58)反馈阶段:矫正形成性评价检测,反馈检 测信息,使学生获得成功性快乐,教学目标完成。 对照班的课堂教学:按常规教学方式进行。 2结果与分析 弱m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中学阶段所开课程中,学 生对生物课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人数最多,且实 验班多于对照班。 4)学生对现在所开课程难度感觉调查。实验 结束时,采用问卷形式就现在所开课程学习时的难 度感觉进行调查,得到调查结果如表4。 表4 对所开课程难度感觉调查统计表 实验班(人数) 对照班(人数) 科目最易学容易学难学最难学 展易学容易学难学最难学 加 H7 7 51)中考生物成绩统计。实验开始时,笔者分 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中考生物成绩进行统计, 得到结果如表1。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中考生物成绩统计结果 6 9 2加8博壅选 158 58 53】8 曼9】7 墨生墅 I750 82 5.49 I 43 1 1 96 丝 :i ! : 差异不显著 塑: !: P 0,o5 从表1值看出,差异不显著。实验班和对照班 生物分班(中考)成绩基本相等。 2)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成绩统计。实验结 束时,正是学校进行期中考试。此次考试由教导处 统一命题、统一组考、统一阅卷,成绩反映比较客 观、真实。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期中生物考 试成绩统计,得到结果如表2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难度 感觉中,并不是最容易学习的科目。由此说明,表 3反映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科感兴趣,不是由于生物 课容易学习而造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i期 林建照等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55 5)实验设计 实验结束时,在规定的时间内, 要求学生按照所绐材料用具。设计“证明植物光合 作用释放氧气”和“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的两个 4)分段式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文化成绩 从 表1和表2统计结果反映,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中 考生物考试成绩,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结束后的高 一实验。评分时,设计原理正确,步骤合理,具有创 新者记“优秀”;设计原理正确,步骤合理,没有 创新者记“良好”;设计过程出现明显错误,或步 第二学期期中生物考试成绩结果表明,实验班明 显高于对照班。由此证明,分段式课堂教学能提高 学生的文化成绩。不仅如此,分段式课堂教学中, 骤不合理者记“~般”。得到统计结果如表5。 表5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实验设计结果统计表 从表5数据看出,实验班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明 显强于对照班学生。 3讨论与结论 1)分段式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分 段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原则得到很好的体 现,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和时问多 学生在“保持 阶段”和“回忆阶段”的相互讨论,提问或假设, 不但可以强化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知识。课 堂教学中,分阶段进行教学.有利于防止学生单调 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引起心理上的疲劳,降低兴奋性 和学习效率。表3和表4的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证 明,分段式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段式课堂教学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分段式课堂教学过程中,除 “获得阶段”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外,其它各阶段 都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 参与,保证教师有效的主导作用,避免中学生物传 统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又防止 “学生中心论”的教学模式削弱教师的主导性的危 害 3)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 要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 教学中,只要采用符合素质教育原理的教学方法和 策略,就能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本实验研究 表5中反映,实验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明显强于 对照班学生。这是因为在分段式课堂教学中,采用 培养学生自学、讨论质疑、求新求异、不局限课本 知识的教学方法所得到的结果。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 的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论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马尚平 (深圳市罗湖区新秀小学) 生活中的儿童是生动的人、具体的人,是有特 发展的“人”,是曲折前进与发展的人、社会历史 的人。儿童是他本身固有的天性和他自己的生活背 景决定的.他在生活之中,在世界之中,在生活世 界之中 他是已经建立起了一种特定的人与世界的 意义关系的人。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儿童出发,教 育才能真正体现“人是教育的对象”、“人是教育的 目的”这些基本的本质规定。饵是,当前基础教育 的问题之一却是远离儿童的生活世界,把儿童定格 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之中,入“网络世 界”之中,教育丧失了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意义, 难以培养起儿童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 责任感。因此,基础教育改革的着眼点之一应在于 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以育人为本的基础教育只 有真正走入儿童的生活世界,才能把儿童培养成社 会生活的主体。雅斯贝尔斯的一个观点印证了这一 点,即“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作 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生活化教学,是 时代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必然。 1两个基本命题 在教育发展史上,中美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确立 了信条式的教育命题,共同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 质联系,即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倡 导的“生活即教育”。他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揭示 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题是针对美国教育脱 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的生活的弊端提出的,也是 针对教育没能融入儿童生活的弊端提出的。“教育 郎生活”命题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