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并重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

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并重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科技f—煽哥i龇

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并重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

孙小飞周爱慧吴胜勇

(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266042)

睛要]本文在刹析信息技术课程兼具文化与技术双重庸l生的基础上,提出从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并重的视角采构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

式,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7,饫整词】信息技书蓬程;文化●

;技术;信息活动;技术应用一

信息技术课程自开设以来,“技能化训练。和“技术淡化”问题此

起彼伏,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扰。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对信息技术

认识不够深刻、对课程定位不够清晰造成的。本文在分析课程双重属性

的基础上,提出从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并重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模式,以期对课堂教学有所启发。

一、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双重属性缺一不可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人文性强的课程。一方面,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以设计、制作、实验等外显形式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应用技术

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情感体验及技术能力的发展,体现课程的技术属性,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为技术应用。另一方面,由于新课标把信息素

养提升到课程的:孩心地位,注重通过信息的获取、,jn-r、表达、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人文观念,体现出课程的文化属

性,学习活动又表现为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由于课程的实践性,信息

活动表现为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包含技术的应用。同时,学生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技术的思想、原理、方法和文化价值,获得驾驭技

术的技能。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二者作相互包含,但又相区分。因此,可以把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看作是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两种属性,二者统—于信息技术课程。

二、以双重属性并重思想指导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注重对课程的探索,对教学模式的使用与创新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传统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主题教学等教

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大放异彩。不容忽视,也存在弊端,讲授、演示等教

学模式更多用来传授操作类知识,学生主体作用没得到好的发挥。新兴

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但是过于注重形式又造成课程技

术含量不够。

把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二者并重的理念应用于教学,有利于保证课程文化与技术属性的实施。信息活动把活动的元素加入教学,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同时它又有相对规范的活动流程,再者其目的明确,有

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o-此外,技术应用的加入不仅保证了课程的技术含量,也使学生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获得l青感体验与实现技术能力的

发展。

三、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并重的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的把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并重的理念应用于教学,笔者对来自浙江、海南、北京等十个地区的203个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性效果较好,技能练

习为主的案例在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上略胜一筹: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内容在教学形式上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并较明显的区别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内容。王二。

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本文对课程内容进行7归类。信息素养详解

方案把课程内容划分为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个部分。其中知识、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教学中活动的形式比较明

显。技术可依据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准备技能分为简单的技术和技能性

强的技术两类,简单的技术学生具备准备技能,不需要教师的技术演示即可完成参与学习活动。教学形式上以活动为主:技能性强的技术学生

缺乏必要的准备技能,需要教师技术示范,学生技能练习的过程比较突

出。根

内容特点的异同,本文把知识、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

控、7隋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简单的技术归为知识侧重类,技能性强的技

2010年1月(雨

,r,

f

术归为技术侧重类。进而针对两类教学内容,构建两个教学模式。

(一)知识侧重类

知识侧重类对技术的要求比较低,无需专门的技制0练。通常是信

息活动作为主要线索贯穿于课堂始终,技术应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之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并应用知识。教师活动表现为:创设情

境、设置问题、调控指导、总结提升。

创设情境,通常占用笔墨较少,但好的情境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情境有时还会附带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创设情境需要注意两

点,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二要和教学内容具有相关性,有

助于教学目标的i勾戴从学生角度看,此阶段学生获取教学主题或教学

氛围,故为学生的信息获取阶段。

之后,教师把学生带入学习过程。如獭忮陡的提出问题,给学

生造成认知冲突的悬念,是本环节的关键。问题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到学

生的兴趣、经验等,还要根据学生的层次设计难度不等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学生通过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制定解决问题程实际上龊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技术的支持。教师

的方案、选择、准备合适的工具和条件,实施方案。学生解决问题的过

在此阶段应该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对疑难点进行点拨、指导,协调小

组活动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保证学习活动正常有效的进

㈥技能侧重类

技能侧重类涉及到能进行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的操作:能掌握信息

获取、加工、传递、管理等技能。技术操作的作用比较明显,教师演示、讲解、纠误的作用较突出。教学形式上表现为在教师借助一定的信息活动引出学习任务,并示范操作,学生学习并应用技能完成任务。教

师活动表现为创设情境,讲授演示,指导纠正,总结提升。

对于枯燥的技能学习,情景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可采用案例或设置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技术含量较高的任务,学生通常缺乏准备技能,需要教师对技术进

行演示、示范。学生则处于栅械模仿,克眼困难的阶段,领会技术操作

的步骤和要领是其主要任务。学生获得准备技能后,练习和反馈是掌握

技能的关键。教师需要围绕学习任务,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练习

为目的的活动。活动形式表现为完整的信息活动流程或其中某些环节。譬如制作校园全景图,涉及到获取校园图片,对图片进行加工,并展示作品等过程。此环节教师给予学生技术上的指导和纠正也是十分必要

的。学生应用技术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总结、掌握技术方法与技术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最终目标是为人所用,教师应帮助

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应用观。

综上所述,两个教学模式都注重了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在信息技术

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描述了二者在不同教学内容教学中相互作用、相互

仂调的形式。此外信息技术的文化价值、信息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与法律

法规等内容也不容忽视,要渗透到任务的设置,学生应用技术、参与信

息活动的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

’q

“:1|

1.

Ⅵ’一

‘1’E‘:

[参考文献]

。,

【1J

f颖。李艺.论1信息话动”与”技术应用-话盂忙元对信息技术教育实

7施的影响Ⅱ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

,【21李艺,钟柏昌.信息素养详解.课程.教材擞法tll,2003.

,.

.,.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