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的新认识

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的新认识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的新认识

通过对《平好课》专题的培训学习,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的有了新认识,评价涉及的内容和领域非常广泛,考试的内容只能涉及其中的一部分。 评价涉及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考试通常只涉及发展结果,且只为发展结果的一部分。总体而言,评价非常重视反馈及其促进功能,而考试较少涉及该环节,考试重视的是甄别和选拔。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现状:

1. 评价功能失调 , 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 2. 评价内容片面 , 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视综合素养 ;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 评价方法单一:过分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 ;过分注重测试,忽视了访谈、观察、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手段的运用。

4. 评价的主体错位 , 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 , 教师与学生是主宰与服从的关系等等。 通过对《评好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了中学语文课程评价应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尊重学生,让评价有“情”;多元评价,让评价有“爱”;常换常新的评价,让评价有“趣”。

在今后的教学评价中我打算对评价进行改进。 遵循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课堂教学评价实行多方参与,做到评价多元化。我们还需在教学中不断的尝试、学习,以便能更好的教学,不断提高评价学生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