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模仿第7课桂花与写作文

模仿第7课桂花与写作文

2023-03-2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模仿第7课桂花与写作文

每年夏秋季是凤仙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海棠花,那是玉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最喜欢的是凤仙花。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小桃红等。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

每年六月至九月份,外婆家门口就开满了各色各样的凤仙花,大红的、粉红的、紫色的,还有红白相间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有的整株都是红花,叶子也被红花掩盖了,十几棵,几十棵连在一起,看去是一片火红的。所以,我称凤仙花也叫“满堂红”。 去年十月国庆节,我又去外婆家,此时凤仙花的花瓣都凋谢了,取而代之的是,枝上都挂满一个个鼓鼓的东西,爸爸告诉我那是凤仙花的果子,里面有一粒粒的种子。我用手轻轻一捏,果子突然“爆炸”了,里面的种子像弹片一样飞溅出来,着实吓了我一跳,爸爸又告诉我:凤仙花就是用这种方式来传播种子的,弹到哪里,明年就在那里发芽,生根,开花了,有的还弹得很远呢。听了爸爸的话,我连忙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些果子,让它在我手心“炸开”,然后把里面的种子收集起来,待到明年春天我要种到自己的家门口去,让美丽的凤仙花美化我的家园,让它花团锦簇、明艳照人。 仿写第7课《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中秋节到了,桂花又开了.

在姥爷住的院子里,有一片比我年龄还要大的桂花林,妈妈常带我去闻那桂花的香味.她说世上最朴实又最典雅的花就是桂花了.它小小的花瓣却会散发出迷人的悠长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而在桂花开的最迷人的时候,那股子香气,也确实令人魂牵梦萦.桂花便成了妈妈最喜爱的花了,然而我却不以为然.

最近,我读了女作家琦君的《故乡的桂花雨》,作者对桂花香味的“魂牵梦索”,让我对桂花有了种好奇.带着这种好奇,我又找来了《桂花香飘云天外》、《杭州:飘落一身桂花雨》等有关桂花的文章,想看看人们为什么对桂花如此喜爱.

“香气浓郁的花‘或清或浓,不能两兼’.然而,桂花却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它清芬袭人,浓香远逸,它那独特的带有一丝甜蜜的幽香,总能把人带到美妙的世界.” “满树金黄细小的花儿,点缀着红叶娇艳的季节.更有那浓郁的芳香,‘一味恼人香’袭人心怀,沁人肺腑.又在芳香中带有一丝甜意,使人久闻不厌.”……

好美的语句,好美的花,文章对桂花的描写是那样的神奇,如此的有神话色彩,读着读着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就仿佛来到了一个仙乐飘飘的梦境里,融化其中,享受着美好的气息.慢慢地,我对桂花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

“桂花分金桂、木樨、银桂、丹桂……”我装着老道的样子对妈妈说着,牵着妈妈的手,在中秋月下,走进老爷楼下的那片桂花林.

童年趣事童年像一串七彩的泡泡,里面装满了童真和童趣;童年像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编织着无数天真与快乐;童年是一曲动听悦耳的歌,跳动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音符.现在回想起来,既感到留恋,又感到可笑.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对动物有了不少的了解.不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我都略知一二,可唯独家鸡最让我疑惑不解.它像其它鸟类一样,也有一对翅膀,不过,我见它最高也飞不过院子里的矮墙.于是,我一直梦想有一天它能展翅高飞.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去加班了,这对我来说可是“麻雀掉进米缸里——走运”了.我从院里的鸡舍中,牵出那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让它接受此次的A计划.计划开始了,我把那只羽毛最为丰满的大公鸡牵到一个没人住的死胡同里,接着牵出它的劲敌——狗.果然,整天拴在院子里的狗性情大变,猛得一下挣脱了我手中的铁链,向前一跃,虎视眈眈地盯着大公鸡,似乎在想着如何享用眼前的“盘中餐”.鸡则像遇见了鬼似的,在死胡同里乱蹿.狗哪里会善罢甘休,只见它同猛虎下山一般向鸡扑去.情急之下,我盼望已久的奇迹终于出现了——鸡一扑翅膀,飞了起来.正当我以为鸡会像燕子一样在天空飞翔时,谁知,它又像往日一样在墙上落脚了.看来,我的A计划是“仙人掌开花——黄了”.我气极了,恨不得立刻发明一瓶可以让鸡飞起来的药水,让它喝下去,好让我的愿望早点儿实现.就在我绞尽脑汁准备研制第二套方案时,鸡却像一位得胜的将军一样,把头抬得高高的,漫不经心地在墙头上踱起步来.这可真让我“火上加油”,我心想:“哼,你这只不知好歹的臭公鸡,敢和我作对,存心是‘打灯笼抬粪——找屎

(死)’.”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十全十美的B计划来.我立刻从厨房里抓了一把

小米,放在了离那只鸡不远的地上,然后躲在一棵大榕树后面,看看鸡会怎么做.哈哈,果然不出我所料,鸡果然敌不过美食的诱惑,跳下矮墙,跑了过来,品尝这道送上门来的美食.你这小东西,总是那么贪吃,怎么样,这回上当了吧!我从鸡的背后来了个偷袭,一把捉住了它,使劲往上一扔,让它来了个“凌空展翅”.“ B计划万岁!” “B计划万岁!”正当我陶醉在喜悦之中的时候,那家伙却突然来了个“空翻180度”,像跳伞运动员一样,双翅并展,只听见“嗖”的一声,鸡又安稳落地了.看它如此不识抬举,我气呼呼地又扑了上去…… 不知不觉中,爸爸妈妈都回来了,见我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便问我怎么回事,我吞吞吐吐地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他们,哪知换来的是捧腹大笑.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鸡的翅膀都退化了,怎么能飞呢?” 顿时,从我家传来了一阵朗声大笑,这笑声传遍了我童年的每一个角落,这笑声让我至今难忘.。 一个个疑问牵挂着我的思乡之心。

离开家乡那天。我走进一家当年驰名全国的火锅店,热心之人多了,那儿增加了不少的现代建筑?周老师,就等于没到家乡一样。

我还去了解放碑,戒烟,十分想看一看重庆是否变样了。天哪,此时此刻!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我真有些迫不及待了,一个个绿化。

因此,我才深切体会到“露从今夜白,巴蜀的孩子依旧活泼可爱,不胜枚举?嘉陵江和长江是变得肮脏了还是干净了离开家乡二十年了。以前慢悠悠的轻轨早已换成超速的“子弹头”高级列车,长江,谁不想念自己的家呢?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也不例外,一群群鱼儿游戏水中、嘉陵江的水清澈见底,月是故乡明,静谧中透露出几分神秘。

回到巴蜀园。讲文明,如果不吃点重庆特产,好吃街还在,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我为家乡的惊人变化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人也变了,巴蜀的老师依旧认真可亲,我依依不舍、明亮的天空,但仍能找到当年的感觉,我千里迢迢从美国飞回来了,社会治安好多了,开开心心地吃起来,至少在这儿吃东西或逛商店感觉是一种享受。

回到重庆、戒赌的人多了。天空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灰蒙蒙的一片、讲卫生的人多了,但她依旧美丽。”

重庆,但比20年前要干净讲究多了、戒酒,栽花种树的人多了,望着干净,我会想你的,点了一份火锅,现在的重庆会是什么样的,呈现出清纯的宝石蓝,形成一个大重庆。总之、精致的中心花园数不胜数,重庆比以前更美丽了。

终于回到重庆了。 重庆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儿童时代的巴蜀园还在吗。

在飞机上我寻思着:一幢幢气派而豪华的高楼挺拔地矗立在市区。一座座美丽的大桥把市区连成一片,虽然很辣,坐在翠绿的草坪上。 重庆不仅生态环境变了、李老师她们还好吗。

只见那棵高大粗壮的桂花树上,长着碧绿色的叶子,绿叶中长着一束束金黄色的桂花,校园里馥郁的花香正是从这儿发出的。

我们不由自主得踩进花坛,一步就跨到桂花树下,我仰头一望,只见绿叶中缀满了无数的金星。不知是谁,太兴奋了,一头撞到了树干上,细小的桂花飘飘悠悠像仙女散花般得撒落下来,我正仰着头呢,桂花落得我满身满脸。啊!下雨啦,下雨啦,金色的雨,芳香的雨啊!

我正喊着呢,两片桂花正巧落在我嘴里,一?荨???谇逑恪

这时,同学们好像是无意中受到了启发,一齐使劲儿地摇起树干,细细香香的黄花密密麻麻地飘散下来,不一会儿,地上就似铺上了一层金色的丝毯。

\"还不走,马上要上课了。”一声提醒,让我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桂花树,边走桂花的香气一路陪伴着我,不由让我感叹:平时看去其貌不扬的桂花树,却有这么让人难以忘怀的一面,给人带来莫大的欢欣。

故乡的黄土地上留下我童年的脚印,那里有我的外zhidao公,外婆还有我喜爱的竹林、瓜棚、稻田、雪地……

童年的我,是多么可笑。春天一到,我便像归林的小鸟,一头扎进竹林,我常常挎着我的小竹篮,踏着翠绿的草坪,开始一天的漫游。

一朵朵小花,一个个蘑菇,都跑进了小竹篮,玩累了,便躺在天然的“地毯”上睡一觉,可当我醒来时,已经在外婆的确怀里,我总向外婆怎么回事,可外婆却不给我说。 盼呀盼,夏天终于来了,嘴馋的我总是盯着地里的瓜,到了傍晚,我一定是第一个要吃西瓜的。西瓜切开了,我挑了个最大块的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了西瓜,外公拿起我没吃完的西版瓜嘴起来,外公故意问我:“咱家谁最馋呀?”我肯定的说“是外公!”“因为我看见权外公啃西瓜皮”。一听话外公哈哈大笑起来…… 秋,又悄然无声地来临,那徐徐的秋风送来了丰收的喜悦。

冬天到了,大雪过后,我便和小伙伴们一起打雪仗,这时外公总会帮我柔雪球,可是小伙伴也找来了“救兵”但还是输了。

童年似一片云彩一会儿便向那蔚蓝的天空飘去。我真想再去回到我小时候自由自在的童年。

中秋节到了,桂花又开了。

在姥爷住的院子里,有一片比我年龄还要大的桂花林,妈妈常带我去闻那桂花的香味。她说世上最朴实又最典雅的花就是桂花了。它小小的花瓣却会散发出迷人的悠长的香气,

让人心旷神怡。而在桂花开的最迷人的时候,那股子香气,也确实令人魂牵梦萦。桂花便成了妈妈最喜爱的花了,然而我却不以为然。

最近,我读了女作家琦君的《故乡的桂花雨》,作者对桂花香味的“魂牵梦索”,让我对桂花有了种好奇。带着这种好奇,我又找来了《桂花香飘云天外》、《杭州:飘落一身桂花雨》等有关桂花的文章,想看看人们为什么对桂花如此喜爱。

“香气浓郁的花‘或清或浓,不能两兼’。然而,桂花却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它清芬袭人,浓香远逸,它那独特的带有一丝甜蜜的幽香,总能把人带到美妙的世界。” “满树金黄细小的花儿,点缀着红叶娇艳的季节。更有那浓郁的芳香,‘一味恼人香’袭人心怀,沁人肺腑。又在芳香中带有一丝甜意,使人久闻不厌。”……

好美的语句,好美的花,文章对桂花的描写是那样的神奇,如此的有神话色彩,读着读着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就仿佛来到了一个仙乐飘飘的梦境里,融化其中,享受着美好的气息。慢慢地,我对桂花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

“桂花分金桂、木樨、银桂、丹桂……”我装着老道的样子对妈妈说着,牵着妈妈的手,在中秋月下,走进老爷楼下的那片桂花林。

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咦?那是什么?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银色的彩带,缠绵的飘呀飘,飘落下来,飘到了地上,桂花虽然没有琦君故乡那么多,然而我却真的感觉就像琦君所说的,成了“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一片片黄黄的、小小的花瓣,带着浓郁的香味,飘到了我和妈妈的头发上、身上、鞋上。我伸开双臂惊呼“桂花雨!妈妈,这就是桂花雨!原来书上说的都是真的……多么浪漫,多么奇妙,多少梦幻啊!”我仰起头,桂花落在了我的脸上,轻轻的,细细的,带着花香,抚摸着我的脸,对我诉说着。

桂花,曾经并未使我心动,也未使我心欢,可是当我走进它,聆听漫天花之语时,它的无言,早已胜过了有声。而在走近的那一瞬间,它告诉了我它所有的美丽,同时,它也向我倾诉了它所有的情感,它告诉我它的香气怡人,它对我诉说它的舞姿缤纷……这怎不让人兴奋,我沐浴了一场桂花雨。那天晚上我的梦里全是它。 月亮圆了,桂花开了,今年的桂花格外的香,格外的美! 描写桂花的诗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子:桂花。传说月中有一棵桂树,所以下云“月中落”。两句写杭州灵隐寺秋夜景致,月光皎洁,桂子飘香。 唐·宋之问 《灵隐寺》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裛:香气袭来。

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漠漠:茫茫。翛翛:潇潇,形容雨声。荔子:荔枝。然:同“燃,形容荔枝色红如火。 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 清·洪升《长生殿·惊变》

“天香生净想,云彩护仙妆”(朱熹)

桂花不但芳香袭人,而且树枝挺秀,枝叶丰茂,冬夏常绿。若是南方庭园栽培,则是“丹葩间绿叶 ,锦绣相叠重”(陆游)

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桂”名原来由此而来。

桂花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有屈原的《九歌·湘夫人》:

“桂栋兮兰僚(屋椽)。”又,《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把桂树作为造屋的栋梁,把桂花制成佳酿了。唐、宋以来,咏桂的名句也颇多。如宋代女词人朱淑贞有诗云:“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又如宋代另一诗人杨万里咏道:“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此外还有不少。

吴刚伐桂的故事,是流传至今、尽人皆知的其中一种神话。

据明代段成式的《西阳杂俎》载:“月桂高五丈,下有人常砍之,树疮随合,其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则神话说的是汉朝河西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天条,被罚在月宫砍桂树。但是,不论他怎样砍伐,树总是随砍随合,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每天都在辛勤地伐树,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吴刚也只好长期过着“金风玉露伴素月,徒然销魂”的生活了。但据说,每逢中秋佳节,吴刚可以在树下稍稍

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所以中秋节这一天,人们赏月时看不到吴刚弯腰举斧伐桂的影子。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有:“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的诗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至于吴刚捧出的“桂花酒”,则相传是仙人的饮料。曹植有《仙人篇》:“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此处桂酒也就是桂花酒。

由于传说中月中有桂,所以月亮又称作“桂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句:“侵夜可能争桂魄。”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中秋词:“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这两处的桂魄,都是明月的代名词。而传说中的月宫也叫“桂宫”。“桂宫袅袅落桂枝”。 在古代,桂花还是友好和吉祥的象征。战国时,燕、韩两国就以互赠桂花表示友好。 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还常以互赠桂花表示爱慕之情。

由于桂树花发于秋,古人又常用它来赞喻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据《晋史》载,晋朝郗某对策考第一。武帝问他,他回答说:“臣今为天下第一,犹犹桂林一枝。”应试及第称“折桂”,即由此而来。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世以登科为折桂,此谓郗说对策,自谓桂林一枝也,启唐以来用之。温庭筠诗:‘犹喜故人新折桂’。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为登蟾宫。”于是,“蟾宫折桂”,就成了旧时人们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代名词。

我的家乡在乡村里,那里住着我的外祖母和外公,还有姐姐和哥哥。以前我总是每逢周末,都会央求爸爸妈妈带我去家乡,那时的我,是一个太幼稚的小孩。

我一到了外祖母门前,就会不停地叫喊,使得住在那里的叔叔阿姨都不得安宁:“外公,外祖母,我来了啊!”那声音充满天真和无邪。

有一年秋天,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周末来到了外祖母家,我和妈妈住一间房,那次,正好是八月,也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我闻着桂花的馥郁清香,实在陶醉。一天下午,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来到了一棵桂花树的下面乘凉,在那里,我可是出了名的好动鬼,我哪里会坐得住呢?于是,我把桂花树用手一摇,咦?天下雨了吗?不是,是我摇桂花树落下来的桂花,这时我兴起了,我把桂花林里所有的桂花树都弄得飒飒作响,当时,桂花像是天上落下来的雨滴,可是又比雨滴多了一份清香,比雨更富有颜色,飘飘洒洒,有的桂花调皮地跑到了小草身上,有的桂花文静地落在地上,有的桂花则落在我的头发上,不知道的,还会以为我头上夹了无数个黄色的小花夹呢!当时,我们流露出的天真与快乐是无与伦比的。我把桂花瓣一粒一粒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