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老年高血压及正常健康体检者各60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对比分析结果。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定期地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老年患者病情的判断、疗效评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有重要意义。
标签:老年;高血压;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的英文全称为Blood- Rheologly,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现阶段已经成为了临床诊断中的重要项目[1,2]。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多见,其中高血压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有密切关系。本次研究以血液流变学在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为主线,并结合研究对象临床状态进行全面探讨,以便于对一些表面健康、体内血液粘度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找出潜在疾病,提升临床诊治有效性。同时对其进行健康干预及早期防治,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整个社会疾病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病组:我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患30例、女患30例;患者年龄在50~70岁,平均年龄(59.4±3.9)岁。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WHO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研究知情且自愿配合参与研究。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60例,其中男患30例、女患30例;患者年龄在25~40岁,平均年龄(33.6±3.1)岁。所有入选对象在胸透检查、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内外科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脂检验结果上均显示正常,研究对象检查前、研究前均未服用任何药物,对研究知情且自愿配合参与研究。
1.2主要仪器及试剂 FASCO-301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重庆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由重庆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3方法 空腹抽取静脉血5ml,以肝素抗凝混匀及时送检。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等。
1.4数据处理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
2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见表1。
3讨论
在身体正常状态面,血液流变学能够对机体内正常代谢功能以及血流灌注功能起到维持效果,对患者体内的微循环状态也能够起到预警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由于其血管中压力偏高,在血液流动时存在一定阻力,若血管中存在杂质还可能造成血管堵塞,对代谢功能产生恶性影响。血液流变学能够检测到联周围结构、血管壁状态、血流状态以及血细胞状态,只要任一方面存在异常,都可能造成患者体内微循环发生异常。
在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诊断中,血液粘度属于重要指标之一。若患者血液粘度诊断结果显示偏高,则代表其相对于正常人群而言血液流动性相对较小;换言之,该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更高。患者血液粘度上升容易造成血管中杂质增多,杂质附着在血管内壁上影响血液正常流动,继而进一步加大血液粘度。当血液粘度偏高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体内微循环可能发生异常,重要器官(例如心脏、肺部、脑部)供血程度下滑,在无法得到有效供血下器官逐渐出现衰竭状况,严重时会演变为神志障碍、加剧心脏衰竭、呼吸衰竭等综合征。一些常见于老年阶段的疾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会威胁到生命安全的疾病,在致病因素上也包含高脂血症与高粘血症[3,4]。在全血粘度影响因素上,相关临床研究发现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红细胞压积为主要因素。红细胞聚集会受到红细胞表面部分做带电荷量影响,聚集性上升会造成患者血液粘度随之上升,让局部血液逐渐发生停止,继而引发体内微循环受阻,在临床检测时显示全血低切结果。红细胞压积上升会受到红细胞变形功能下滑的影响,将血液流动性改变,继而让患者体内微循环关注量下滑,从而引发血管内部阻塞,影响血液正常流通,在临床检测时显示全血高切结果。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诊断结果中,其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以及全血粘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说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诊断相对于正常人群而言会表现出异常,并且异常程度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血液状况的异常性,其血液会表现出较高的粘度状态,由高粘度程度、高粘度位置等因素影响,对体内微循环产生不同程度危害,患者自身也存在体内微循环关注量不足而引发的病理改变。
全血粘度是高血压病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变化,而红细胞是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增高使红细胞压积增高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导致血液粘度升高。动脉血压的增加与血粘度的增高呈良好的平行关系[5],患者血压的下降与RBC压积的下降是相平行的[6]。临床检查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的变化,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也能够对老年患者体内潜在的病灶加以提示。在血液流变学检查下,医师能够结合其它诊断方式显示结果做出综合判断,对患者疾病做进一步判断,确定疾病诱因,因此血液流变学诊断科在临床诊断中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可以认为,血液流变学在临床诊断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当患者存在血液病时,临床诊断中血液流变学会出现明显的异常[7]。因此将血流变指标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定期检查重要指标,通过该指标判断患者血液健康状态,以便能合理、及时的对血液状态加以改善,根据病情降低血液粘度,对病情的判断、诊断、评价、治疗、预防起到帮助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喜君,李学奇,李佳欣.血液流变学与心肌微循环灌注相关性的研究现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4):2794-2796.
[2]刘源.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2):194-196.
[3]梁广佳,王晓忠,周小梅.1500例中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6,4(1):15-16.
[4]李琴福.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影响因素[J].中國老年学杂志,2014,34(2):518-519.
[5]郭永宏.高血压患者血液三项的实验室检查[J].内蒙古中医药,2011,9(11):6-7.
[6]候延丽.老年人不同高血压类型与血液流变性变化的关系[J].微循环学杂志,2001,11(2):52.
[7]王小霞,周剑影,郭小癸.伴有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2,12(3):238-2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