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与生活同行
作者:冯永清 汪英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2期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是一部鲜活而厚重的书,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体验和情趣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大脑感受大千世界,是语文学习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它培养的不仅仅是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思想和真实地看待这个世界。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学生的认识不全面;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和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是他们知之甚少或是熟视无睹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识生活,进而使课文内容生活化,使教学内容变得熟而易学。
《花钟》是一篇介绍植物生长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该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列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巧妙。课文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课前预习我安排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的开花的时间,并试着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提出了“花和钟怎么能联系在一起呢?”“花钟是什么样子的?”“花能像钟一样显示时间吗?”等一系列的疑问。上课伊始,让学生畅所欲言,讨论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然后我因势利导,放手让学生学习课文。学生由对“花”的熟悉这个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细心观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兴趣盎然地学懂了课文。课末,我再根据课文内容合理延伸,从生活实际出发,去找找大自然的“语言”,如南飞的大雁、天上的云、树的年轮、鱼的鱼鳞、蚂蚁搬家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探索生活,探索大自然,发现问题并试着寻找答案。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自然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大门,学生思维得到启迪,对生活的直接观察活动充满了情趣,体验到生活的经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从心底里愿意去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语文和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语文课堂应该和生活相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好知识、掌握知识、活用知识,并在学习语文中接受教育,成为真正的社会的人。教师应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让语文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孩子们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让语文与生活同行。
(作者单位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盐井小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