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医学信息2010年11月第23卷第1I期Medical Information.Nov.2010.v01.23.No.11 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何少雷 (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汝州467500) 近期对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 血压,给予多巴胺静脉注射纠正。出现静脉炎16例。1例频发室性早 碘酮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搏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胺碘酮无效。观察病例未见尖端扭转性 1资料与方法 室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肺纤维化。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O月~2009年1O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 3讨论 住院的患者共68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36 75岁。其 胺碘酮是一种具有Vau n—Wil1分类中全部四类抗心律失常作 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频发室性早搏26例,急性 用的药物,短期内给药的作用可以有:①竞争性受体阻滞;②钙通道 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14例,原发性扩 阻滞;③交感传出阻滞;④Ia类药物的作用。Basis研究(1990年)结 张型心肌病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短阵室速20例,肺源性心脏病频 果表明小剂量胺碘酮(200mg/d)可显著降低总死亡率(6%),而且胺 发室性早搏6例,先天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2例: 碘酮的这种有益作用在随访6年后仍存在_1】。胺碘酮是苯呋类衍生 人选病例排除: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引起 物,具有扩张血管减慢心率及抗心肌缺血,主要用于心绞痛,8O年代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问质性肺炎、病态窦房结综合 国内外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并获得显著疗效,尤 征、有II度或Il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洋地黄中毒、肝肾 其可以控制一般心律失常无效的恶性心律失常日。胺碘酮是一种药 功能衰竭。 理机制很复杂的药物,吸收慢,半衰期长,具有高度脂溶性,广泛分 1.2给药方法 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如血液动力学可耐受,则予 布于肝脏肺及其它组织。它既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又有抗心肌缺血 以静脉注射胺碘酮观其疗效,如为血液动力学不可耐受,或发作为 作用。无论对自律性增加,触发活性或折返激动均有效,固其促心律 室颤,则先可以电转复,其后再静脉使用胺碘酮预防发作。用药方 失常作用小,不影响室性传导,不加重心力衰竭,有良好抗颤作用。 法:10min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300rag,接着lmg/min维持6h,以后 胺碘酮的负性肌力作用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相对较少。 0.5mg/min维持18h,期间持续室速不能终止发作或终止后复发,可 因此已逐渐成为临床抗心律失常的一线用药,用于各种心律失 10min内追加150mgl~2次。静脉滴注24h后口服O.2目『d维持,给药 常的治疗。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中已取代利多卡因,后者增加患者 4~7d,逐渐减量为100~300mg/d。 死亡率。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是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完全 1-3观察指标①持续性室速控制情况,以持续性室速终止24h未再 代替的,尤其在抗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中作用更加突出,值得 发作为成功控制。②观察血压、心率、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变 临床推广,但是一定要掌握好适应症,注意不良反应。 化。③频发室性早搏或多源性室性早搏明显减少。④观察用药后是 参考文献: 否有尖端扭转性室速发生及l周后甲状腺功能及胸片检查。 f11宋有城.世界医学信息,2000.10. 2结果 【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会心脏起搏与生物分会,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 62例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应用电复律结合 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m冲国心脏 胺碘酮应用,早搏明显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时终止。13 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6):401~412. 例出现心动过缓,应用阿托品后心动过缓纠正。5例出现心动过缓低 编辑,杜苏利 收稿日期:2010-09—21 出血性脑梗死34例分析 曾凡波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都江堰611830) 出血性脑梗死(hemo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HI)是由于脑动脉 或出现新的神经统体征或出现意识障碍而复查头CT发现出血性脑 闭塞后在其供血区梗死基础上梗死灶内血液漏出继发出血,现将我 梗死7例,临床症状无缓解而复查CT发现出血性脑梗死l7例,常 院2001~2007年在我院住院经头颅CT检查确诊的34例出血性脑 规复查CT发现出血性脑梗死1O例。 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分析报告如下。 1、3影像学表现经CT检查证实病灶分布在脑皮质3O例,基底节 1临床资料 区4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I q0例,Hacke等 据CT表现将出血性脑 l_1一般资料34例病例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39~75岁, 梗死分为4型:①出血性脑梗死I型即沿着梗死灶边缘小的斑点状 平均年龄6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死18例,糖尿病史9例,风心病伴 密度增高;②出血性脑梗死Ⅱ型即梗死区内较大的融合的斑点状影 房颤3例,冠心病伴房颤7例。 无占位效应;③脑实质血肿I型即血肿块不超过梗死区的30%伴有 1.2临床表现静息状态下起病23例,非静息状态下起病l1例。主 轻度占位效应;④脑实质血肿Ⅱ型即高密度的血肿块超过梗死区的 要临床表现有肢体活动障碍,失语,偏侧肢体发麻,偏盲,所有病例均 30%伴有明显占位效应。本组病例中I型l2例,Ⅱ型1O例,脑实质 经行CT检查先明确诊断脑梗死,由脑梗死至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时 血肿I型7例,血肿Ⅱ型5例。 间3天内4例,3~7天10例,7~l4天17例,15天以上3例,其中在 1.4治疗一经确诊出血性脑梗死,立即停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聚集 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病情不见好转的基础上出现头痛恶心,呕硅, 药及扩血管等药物并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药物控制脑水肿,对凝 血功能有异常者,适当给予止血剂,同时给予支持监测血压、血糖等。 收稿日期:2010—09—10 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