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8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80例疗效观察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医中喃・中面医结合 2010年8,9 第23卷 第8期 未 医学信息 未 ; 中西药结合治疗枕神经痛36例临床观察 张爱加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 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治疗 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枕神经痛具有显著而肯定的临床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时照组(P<O.05)。能明显改善患者的 疼痛症状,降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枕神经痛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治疗;枕神经痛刘 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R745 1临床资料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o6—1 959(2o10l08一O168—01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共收72例,其中男性 5O人,女性22人,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为41.5岁, 病程最长者12年,最短者3天。把上述72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一治 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病程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①发作性后颈部与枕部疼痛,多呈现针刺样或刀割 样痛,并向顶部及耳放射,可因旋转头颈而诱发,其它头颈部活动或咳嗽 打喷嚏等亦可诱发或加剧疼痛.多为一-N性。②颈肌紧张,强迫头位。③ 枕部皮肤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④神经出口处常有压痛,如枕大神经出 口处,枕小神经出口处,耳大神经出口处。尤以枕大神经较常见而显著。 1.3治疗方法:对照组:2 普鲁卡因加地塞水松枕神经区封闭术 每疗程为l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红花、 天麻、勾藤、白芷、葛根、没药、当归、桃仁、黄芪、细辛等1O味药组成。 1.4疗效评定标准:依据国家攻关课题组制定的《镇痛效果分级标 准》进行评定。治愈:疼痛完全消失,6个月内末复发者。显效:疼痛明显 减轻,发作次数减少1/2以上者。好转:疼痛有所减轻,发作次数有所减 少者。无效:根据不同病种经一次至三周治疗,疼痛无变化或加剧者。 2结果 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达耳廓后方,支配枕部稍外侧皮肤_2]。 痛证是枕神经痛临床最常见的病证之一,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使 机体发生病理改变,从而产生以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周围神经系统 包括脊神经的前根及后根,脊神经及脑神经,后根神经节,运动及感觉神 经末梢,自主神经及其神经节[33。其病变主要引起该神经支配范围之放 ]射性疼痛。如原发性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臂丛 或肩神经炎所致臂丛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及坐骨神经痛等。目前。国外的 研究比较注重发病机理的探讨,国内则主要集中在l临床疗效的观察上c4]。 痛证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涉及中医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 多种科属,多个病种 早在《内经》中对痛证就有很多论述[5]。常以后枕 部或颈部疼痛为主证,多为太阳、少阳二经发病。太阳主一身之表,为人 身之蕃篱,其经脉上行巅顶,循项背。少阳居于半表半里之间循行达后头 及顶部 多数患者病因是由于风寒之邪侵袭于表,阻遏太阳经气;或居于 半表半里之间,致气血不和,经脉受阻,气血不能上荣于头,不通则痛而致 本病。故治疗以调其太阳、少阳经气为主。方取风池为手足少阳和阳维 之会,位于枕骨两侧,具有疏风祛邪,通经止痛之效,完骨为足太阳、少阳 之会,可疏通太阳,少阳两经经气 在传统西药治疗中,2 普鲁卡因加地 塞米松疗法有消炎,脱敏及止痛作用,尤其是通过封闭疗法把药液直接侵 入到神经周围,促进了局部肌肉松弛和损伤的恢复,不过疗效不是 最佳[ 。 2.1临床疗效: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 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比较(in_ 本文通过临床实验研究,观察比较了中西药结合治疗和传统西药治 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中西药结合治疗枕神经痛具有显著而肯定的临 床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 症状,降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 2.2疼痛症状计分改善:两组疼痛症状计分改善情况见表2。治疗 组的组疼痛症状计分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o.05)。 表2两组治疗方法的疼痛症状计分改善比较(x士s) [2]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22 E3] 孙传兴.i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杜,2006:1 99 [4] 向诗余,张静林.齐剌法为主治疗枕神经痛120例[J].湖北中医杂 志,2002,24(5):43 E5] 柳登顺,赵立连,张剑赤.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郑州:河南科 3讨论 枕神经痛是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的总称。枕大神经起于 颈神经的后支,于环枢椎后弓间发出,滑头下斜肌后下缘呈弓形而上行, 学技术出版社,2004:205 E6]黄强民,张雄文,赵永明等.颈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和头部牵涉痛的诊 断与治疗[J].中国康复学杂志,2004,1 9(5):363 作者单位;221141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体总院庞庄分院 和枕动脉共同位于枕骨粗隆外侧,穿过斜方肌腱,在枕骨中线旁开3cm 处进入皮下支配枕、顶部皮肤,枕大神经痛的部位在枕部,向顶部放 射[r,于枕大神经出口处有明显压痛。枕小神经出自颈,神经的前支,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8O例疗效观察 秦文欣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o例慢性湿疹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西药对照组4O例比较疗效。结 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1.25 、lOO.oo 与72.5o 、82.50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 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满意。 ・ 【关键词】湿疹;复方苦参洗液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O8—0168~O1 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药疗法:口服扑尔敏片4mg、维生索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常见炎症性皮 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 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 和任何季节,但常在夏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易演变成慢性。笔者 自2006年3月~2009年2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8O例并与西 药对照组40例比较,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0例患者均为门诊治疗病例,且全部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随 机分为治疗组8O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80例中,男性43例,女性37 例;年龄10岁以下24例,10~3O岁28例,3O~5O岁2O例,50岁以上8 例;病程1年以内者3O例,l~5年者50例。对照组40例中,男性22例、 女性18例;年龄10岁以下l3例,10~3o岁13例,30~5O岁9例,5O岁 以上5例;病程1年以内14例,1~5年2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均 C片0.1g、强的松片10rag,3次/d,一周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 上加用自拟复方苦参洗液外用,复方苦参洗液组成:苦参30g,苍耳子 30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蛇床子30g,千里光30g,薄荷10g,黄柏 30g,枯矾30g。风寒型加陈艾30g,花椒3o粒,威灵仙30g,风热加连翘 15 g,野菊花30g,蒲公英30g;湿重型加五倍子20g,地榆20g,石榴皮 30g。用法:每天l剂,加水3000ml,煎汁2000ml外洗患处,z次/d,一周 为一个疗程。 3结果 3.1疗效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下转17o页) 一168一 中匡中药・中西医结合 2010年8N 第23卷 第8期 医学信息 至 2其他药物 hances the effects of 5——fluorouraeil and oxaliplatin in mediating 姜黄素增强环磷酰胺对耐药细胞株HT/CTX的凋亡作用。姜黄素 growth inhibition of colon cancer cells by modulating EGFR and 通过抑制FA/BRCA途径中的FANCD2单泛素化而逆转细胞对化疗药 IGF一1R[J].Int J Cancer.2008;122(2):267—73 物的耐药性,姜黄素与小剂量DNA交联剂类化疗药物舍用是…一种安全 [33姜丽平,杜伯雨,仲来福.姜黄素与5一氟尿嘧啶联用对人结肠癌 有效的逆转耐药治疗方案[ 。姜黄素能抑制环磷酰胺的氧化损伤,减小 HT一29细胞凋亡及环氧合酶一2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 DNA的突变。姜黄素和黄根醇联用对抑制乳腺癌MDA—MB一231细 2006;37(6):55 5—558 胞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这可能与姜黄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有关。 [4]刘冠媛,粱华茂,曾新红,江森.紫杉酵和姜黄素联用对人卵巢癌细 发现姜黄素和PEITC联用对于治疗前列腺癌有较强的效果,可能是与姜 胞系OC3的抑制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42(3): 黄素下调了Akt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325—328 综合起来,姜黄素和上述各类抗癌药物联用均能产生更好的抗癌效 r5]Cruz—Correa M,Shoskes DA,Sanchez P,Zhao R,et a1.Combina— 果。其中,姜黄素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增加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化 tion treatment with curcumin and quercetin of adenomas in familial 学敏感性,增强对耐药肿瘤的杀伤作用,还可以减小抗癌药物的对脏器的 adenomatous polyposis[J].Clin Gastroenteroi Hepato1.2006;4(8): 毒副作用。其机制与姜黄素调节NF—kappaB的活性、特定基因的表达 l035—8 和各类信号通路等有密切关系。但如何将姜黄素与各类抗癌药物联合使 [6] 肖晖,张克俭.姜黄素联合环磷酰胺对人淋巴瘤耐药细胞株HT/ 用结合到临床,仍然需要大量的研究和论证。 CTX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与FA/BRcA途径的关系口].中国实验 参考文献 血液学杂志.2008;16(4):804—808 [1] 曾山,姚运红.姜黄素与化疗药物联合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系[J]. 实用癌症杂志,zOlO.(25)2:218 作者单位: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学员旅三队 [2]Patel BB,Sengupta R,Qazi S,Vachhani H,et a1.Curcumin en— (上接167页)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 注:与对照组比较, P<O.01;与治疗前比较,一P<0.01 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在3小时以上;有效:睡眠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增 2.4安全性指标:两组治疗后血、尿、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 加,但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 ②量表使用:两组于治疗前后 图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且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用Athens睡眠量表评定睡眠改善情况:总分<4为无睡眠障碍,总分在4 3讨论 ~6为可疑失眠,总分在6分以上为失眠。两组在治疗前后观察HAMA 失眠又称不寐,多由思虑、劳倦、内伤心脾致心脾两虚等引起。参芪 量表减分率评定焦虑因素的改善情况,HAMA量表评定,HAMA减分 五味子片是从五味子、党参、黄芪、酸枣仁等中提取的一种复方制剂,方 率≥75 为痊愈,HAMA减分率在74 ~6o 之间为显著好转,HA— 中以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功效的五味子为君药;党参和黄 MA减分率在59 ~30 之间为好转,HAMA减分率≤29 为无效。 苠组成的“药对”,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为臣药,佐以具有补肝、宁心、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 。 敛汗生精的酸枣仁。4味药相辅相成,具有健脾益气、宁心安神之功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效[“ 。本研究通过对30例患者口服参芪五味子片临床效果观察,显效 2治疗结果 率为33.33 ,总有效率6O.。O 。并且经国际公认的Athens睡眠量表 2.1治疗8周时主症失眠的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 评分比较,参芪五眯子片较安定能有效缓解患者l临床症状。张子梅 ]等 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用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总有效率也达到了94.12 由于精神因素对 表1两组主症疗效比较[例( )] 失眠病人存在明显的影响Is],而参芪五味子片能治疗轻度焦虑症状[ ], 本研究通过HAMA量表评定表明参芪五味子片也能显著缓解失眠患者 的焦虑症状。因此该药确有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的功效,对失眠症疗效 确切。安全指标检测未发现异常,临床观察也未发现毒副作用和不良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应,表明该药对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且不易产生依赖性,易被病人接 2.2治疗组与对照组Athens睡眠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6周治疗 受,可长期使用。 组Athens睡眠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两组 参考文献 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且两组之间相比也有 著差异(P<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 0.01)。见表2。 出版社,1994:1 9—2O 表2两组Athens睡眠量表评分比较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3] 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 社,1992:454—45 6 注:与对照组比较, P<o.05}与治疗前比较,一P<o.01 [43 张子梅,王云.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136例[J].陕西中医, 2.3治疗组与对照组HAMA减分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 2004,25(7):5 98—599 后HAMA评分均有所下降(P<O.01),但治疗组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 [5] 柳青,参芪五味子胶囊治疗失眠症30例口],2009,44(3):201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3。 [6]黄为,江婷战,张波.汉密顿焦虑量表在失眠病人中的应用口].chi— 表3两组HAMA减分率比较 nese journal of in 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一/cerebrovascul ar disease,2008(6)7:792—793 作者单位:200030 上海市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上接168页)《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治愈:症状完全消失 病皮痹瘾疹”。《外科正宗》说:“肾囊风、阳囊湿疹乃肝经风湿而成……, 好转:皮损明显好转,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皮损及症状无变化。 湿热为患”。笔者认为慢性湿疹致病以“湿”邪为主要因素。由于湿性粘 3.2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73例(91.25 )、好转7例(8.75 ),总 滞、重浊,故病情迁延,难以痊愈,治疗时应以祛湿为主,方能收到较好疗 有效率1oO ;对照组治愈29例(72.50 )、好转4例(1o.oo )、无效7 效。笔者在临床中使用苦参、苍耳子、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千里光、薄 例(17.5O ),总有效率82.5O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荷、黄柏、枯矾等药物具有祛风胜湿、清热利湿及止痒作用,煎汁外洗患 o.05)。 处,药物直达病所。同时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药物短期内 4讨论 服,内外兼治,可显著提高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 湿疹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多数资料认为是由复杂的内外 参考文献 激发因子刺激机体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1]。目前西医对此病尚 缺乏特效治疗措施,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组织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药物治 [1]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6 疗,但抗组胺药主要作用于I型变态反应,而湿疹主要是Ⅳ型变态反应, [2] 安家丰,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128 皮质类固醇药物虽可抑制Ⅳ型变态反应,但副作用多,故不宜作为慢性湿 疹的主要及长期治疗药物。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体质因素或饮食失节,脾 作者单位:635102四川省大竹县庙坝中心卫生院 失健运,内蕴湿热,或因久患他病,日久耗伤阴血,在此基础上,过食荤腥 及发物,或因接触刺激物,或外感湿邪而诱发l2]。《内经》云:“少阳有余, 一17O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