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治 定义类

政治 定义类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政 治

1、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有使用价值的价值一定是商品。

②有价值就一定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③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不一定是商品。 ④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⑤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⑥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价值,就必须转让使用价值,消费者是为了获得价值。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5、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6、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7、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8、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价值决定价格②供求影响价格 9、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0、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 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11、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12、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3、公有制主体地位

14、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5、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类: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16、就业的意义:就业就是民生之本 17、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18、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19、商业保险:购买保险,是规避保险的有效措施 20、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1、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经济 23、市场:看不见的手 24、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

25、市场调节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根本原则: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27、宏观调控的手段之间的关系: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2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①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⑤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29、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0、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3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3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3、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4、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35、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3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7、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38、有序与无序参与的准绳是法律与规则 39、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40、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41、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2、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的途径 43、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44、政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45、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46、政府能否具有威信根本上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47、有无威信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4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9、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50、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51、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53、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式

54、中共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名族的先锋队

55、中共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6、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共的领导

57、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8、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9、多党合作的主要机构:人民政协

60、人民政协的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61、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6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6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前提: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核心内容:自治权

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64、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65、宗教本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66、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67、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68、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9、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共同发展 ③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0、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7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7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73、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74、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7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7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或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77、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或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7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弊端):把物质归结为物质具体形态(东西) 7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弊端):片面、孤立,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物史观

80、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81、先有物质,后又意识

8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83、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84、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85、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86、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

87、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88、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89、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90、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9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9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93、矛盾得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94、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95、主要矛盾:重点、核心、中心、关键、牛蛇马贼刀、荷花好汉篱笆琴 96、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流、主体、本质、性质、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 97、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98、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99、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00、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10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10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03、价值观:对事物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04、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105、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被称为价值选择 补充

106、民主管理=基层民主自治=村名居民自治≠机关≠职能=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途径 107、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知情权

108、唯一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

109、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立法为公、执政为民 110、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11、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