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公孙弘儒法结合的思想理论与实践

公孙弘儒法结合的思想理论与实践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31卷第4期 2015年8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I.3l No.4 Aug.2015 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ees and Electric Power(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公孙弘儒法结合的思想理论与实践 周海燕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一 、蔓一蔓 奠 一 一 一安一蔓 ,一蔓一 一 一 套一安一 一虫一炱一 一炱一蔓一套一 一 一受一炱一 一寞一圭一奠一套一女一奠 受一 一 , 摘要: 公孙弘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是西汉历史上第一个以儒生身份荣登相位之人。他居相位之时,上书请 立太学,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又不是单纯的儒家,他的思想中又渗进了不少法家成 份,他以儒术缘饰文法,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成功地应用于国家治理,他的思想对西汉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公孙弘;儒学;法治;治国思想;实践 中图分类号: K2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44(2015)【)4—0160—03 ●一套一●一 一● ● ● ● at,●●●一● ● ●.● ●●●●●● 套一套 ●一●一套一套一套一鼻一套一●一套一●一套 ● ● ● ● ●一●一套一套一套 公孙弘,生于公元前200年,卒于公元前121 公孙弘四十多岁学习《公羊》杂说,以儒学起家 人仕为官,他是汉武帝时新儒学发展过程中至关重 年,齐地茁川I(今山东寿光)人。他曾为一介布衣, 年轻时家中贫穷,曾经在海边放猪为生;他大器晚 要的人物,史书记载:“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 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_1 “ 公孙弘因为儒学位列三公并在后来拜相封侯,他从 学以来打下了很深的儒学基础,这种根基在他的思 想中根深蒂固,对其思想发展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成,四十岁才读书,学习《公羊》杂说;他枯木逢春, 六十岁出仕为官,深受汉武帝的器重;他在官场上游 刃有余,从花甲走到耄耋,最终以八十岁的高龄病逝 于丞相的位上。《汉书・艺文志》曾记载公孙弘著 作十篇,今已遗失无从可考,但其思想内涵显见于史 公孙弘儒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对“和合”的阐释,他 指出:“心和则气和,气和则行和,声和则天地之和 应矣。” 叭。他从心、气、声、行四个角度出发,认为 内心平和会影响思想观念,由思想认识而指导行为 书记载。笔者拟从历史史料中分析公孙弘儒法结合 的思想和实践,从中探讨公孙弘在西汉乃至中国思 想发展史上的历史贡献。 一规范,由行为规范而达到天地万物的祥和,心、气、 、公孙弘儒法结合的思想理论基础 行、声四位一体,层层递进。就个体而言,和合是个 人人格提升的最高思想境界;就社会而言,和合是社 会和谐发展的最高思想指南。公孙弘论及“和合” 思想,指出这不仅是天地万物和谐发展的必要途径, 而且是治国之道的最佳方案。他指出“和合”主要 还要依靠“人主和德于上,百姓和合于下”l2l2酏 ,如 果皇帝具备和合之德,并用之以治国之道,则百姓和 睦相处,安居乐业,从而达到一种天下太平、国泰民 安的和谐局面。因此,统治者只有把握住“和合”的 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 学派的独尊地位被正式确立下来;此时的儒学经诸 位儒学大师的传承和发展,表现出其不同于孔、孟时 期儒学的新的时代特征。汉初的儒学在孔、孟儒学 的基本思想框架之下加以改进,汲取了法家的重要 思想,改变了孑L、孟时期重德轻儒的思想局面,提出 了德刑相辅、大德小刑的理论观点,逐渐形成了以儒 学为主导的封建法律思想,这种思想形成后经汉初 儒学代表人物的贯彻实行,对西汉儒学、法律的发展 均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汉初武帝时期著名丞相公 孙弘就是推动儒学与法学相互结合,儒法杂糅思想 的重要代表人物。 收稿日期:2015一O5—3O 精神命脉,掌握“和合”思想的精髓,阴阳相济,风调 雨顺,才能达到真正的太平盛世。 公孙弘主张“和合”的思想,就如何实现这一思 想却另辟蹊径,他摒弃了儒家学说之中的重德轻刑 作者简介:周海燕(1977一),女。河北滦南人。郑州夫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青代思想 n 第31卷第4期 周海燕: 公孙弘儒法结合的思想理论与实践 161 的观念,极力运用法治的方法维护儒家的和谐理念 和天下升平的景象,他将法治思想披上了合理的儒 学外衣,并极力推进其成为实现儒学思想创新的有 效途径。他指出:“因能任官,则分职治;去无用之 言,则事情得;不作无用之器,即赋敛省;不夺民时, 不妨民力,则百姓富;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 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罚当罪,则奸邪 止;赏当贤,则臣下劝。”_2_2 也就是说,他重视儒家 思想中的贤德理论,主张任人唯贤,根据才能的高低 选拔官吏;他又注重法家的刑名之学,主张赏罚分 明,论功过而施赏罚。 公孙弘儒学另一核心思想是对“仁”的阐释。 他指出:“仁者爱人也,义者宜也,礼者所履也,智者 术之原也。”l2】2矾。他不否定仁、义、礼、智是儒家思想 的基本信条,相反大力提倡仁爱,这与孔盂的学说如 出一辙,但他的解释已与孑L、孟学说有极大差异。仁 爱思想是孔孟思想的核心,孟子讲“君子以仁存心” “仁者爱人”l3l ,但孔孟思想中仁爱观念与义利相 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孟子“何必曰利,亦 有仁义而已矣”[3]36,即孔子和孟子的仁爱思想只讲 求施以仁政,而对利害观念坚决予以否定。公孙弘 则不然,他认为“致利除害,兼爱无私,谓之 仁”l2 ,肯定和强调利害观念在儒学理论体系中 的重要地位。儒学不仅要讲求兼爱无私,还要有兴 利除害的魄力和实践,而这种观念正是法家思想的 主要内容,从中不难看出,公孙弘以儒学思想为基 础,渗透法家思想观念,将儒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种儒学观念下的法治思想,其理论体系已经与传 统的儒学相去甚远,是对传统儒学的挑战和发展。 公孙弘提出“擅杀生之柄,通塞之 ,权轻重之 术,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 术”E212616。“术”是法家思想中一个重要内容,韩非 子对其解释为:“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 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 也。” _29 也就是说,“术”是封建统治者运用手中的 权力定期考核官吏,以观其能力是否与担任的职位 相对应;公孙弘也认为封建君主拥有最高统治权,掌 握生杀大权,对官吏的功过要权衡利害,考察得失, 做到赏罚并用,这种理论正是对韩非子思想的传承 和运用。公孙弘遵从儒家学说的“仁”、“义”理论, 但他的思想中汲取了法家思想精华,他以儒家思想 为基础,采纳法家之言,形成“习文法吏事,缘饰以 儒术”的局面_2]2 ,将儒家仁义学说同法家思想的 刑名之论相结合,深得汉武帝的赏识。他的思想推 动了西汉初年崭新儒学体系下法治思想的发展。 二、公孙弘儒法结合思想治国的实践 (一)公孙弘不用卜式 公孙弘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主张臣子应遵纪守 法,不可以肆意妄为,如有违背,应予以依法处置。 汉武帝时期,河南人(今属洛阳)卜式,幼时家中贫 穷,他从事农业生产,养殖牲畜,渐渐地靠牧羊发家 致富。卜式为人品德高尚,虽为一介平民,却心系国 家。当时正值西汉和匈奴打仗,卜式上书“愿输家 财半助边”[2]2624。卜式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心 态,上书汉武帝,愿为抵抗匈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而丞相公孙弘却认为“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 为化而乱法” 。所谓人情,无非是以儒家思想 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在公孙弘看来卜式的行为 不符合封建正统的思想观念,恐怕是卜式别有用心; 既然卜式的行为非人之常情,如果卜式因这件事得 到皇帝的认可和鼓励,那么天下百姓会争相效仿,国 家的秩序就要受到很大的冲击,他建议汉武帝不要 因为奸佞小人的行为而扰乱了国家的法令。公孙弘 看将儒学的伦理观念应用于法治事务的处理,最终 为汉武帝所采纳,卜式输边的想法未能实施。 (二)公孙弘捕杀郭解 郭解是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人,以游侠而闻 名于世,年轻的时候心狠手辣,经常打架斗殴,私铸 钱币,挖掘坟墓,包庇罪犯,干尽了坏事;随着年龄的 增长,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从声名狼藉 到为人称道的翻身,当时在江湖上名噪一时。郭解 被迁往关中之后,手下杀人犯罪,汉武帝龙颜大怒, 派人追查,要求缉拿郭解归案。郭解被抓之后开堂 受审,负责的官吏发现郭解的罪行都发生在朝廷赦 令公布之前,按照汉朝法律以前犯的罪行可以既往 不咎;然而轵县的一个儒生因言论攻击郭解而被其 门客所杀,甚至割下他的舌头以泄心中之恨。官吏 责令郭解交出凶手,而郭解派人搜查,对谁杀死的济 源儒生一无所知。凶手始终没查出来,主审官吏无 可奈何,即上奏郭解自己未杀人应判无罪。公孙弘 担任御史大夫,主管办理重大案件。公孙弘日:“解 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 解杀之。’’… 。。 其实,郭解早就在汉武帝的视线范围之内。汉 武帝时期,曾下令迁徙地方豪强到关中,郭解家贫不 符合迁徙标准,但他因名声显赫也被作为迁徙对象。 他作为一介布衣,却能让大将军卫青主动出面为他 说好话。《史记》记载:“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 徙。’上目:‘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 家随迁。”卫青在汉武帝面前极力为郭解说情,汉武 帝否定了卫青的意见,认为郭解能以布衣之身结交 16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权贵,其影响可见一斑。更为直白地说,汉武帝早就 对郭解曾经杀人犯罪的事实有所耳闻,迁徙关中以 观后效,如有违法乱纪行为绝不手软。公孙弘深知 (四)公孙弘治理淮南王、衡山王谋反事件 淮南王刘安是高祖刘邦的孙子,久有叛逆之心, 认为:“吾高帝孙,亲行仁义,陛下遇我厚,吾能忍 之;万世之后,吾宁能北面事竖子乎!”l2 元朔六 年(公元前123年),淮南王刘安之孙刘建得知消 息,遣好友庄芷秘密赴京,向皇帝告发淮南王及其太 子刘迁。汉武帝十分愤怒,令公孙弘、廷尉张汤处理 汉武帝心思,作为股肱之臣,他全力为皇帝分忧,力 图肃清游侠杀人越狱的危害。公孙弘针对郭解手下 杀人事件,迎合汉武帝的旨意,出面查办郭解。他认 为郭解不能知人善任,对手下教导无方,倘若这种人 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令其游走于社会,实难保天下百 姓的安全。汉武帝统治时期,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这种社会背景之 下绝不允许不法游侠危害社会,扰乱社会秩序,公孙 弘正是积极贯彻汉武帝的思想,运用儒家外衣下的 法律武器处理郭解事件,大力肃清地方流毒,为中央 集权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公孙弘谋杀主父偃 此事。原辟阳侯审食其之孙审卿与淮南王有杀祖父 之仇,极力向丞相公孙弘构陷淮南王的罪状,公孙弘 决定深入追究,详细查案。公孙弘表现出卓越的政 治才能,经武帝授权,他任用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为丞 相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以《春秋》之义正 之” 1]3129。淮南王与其弟衡山王谋叛案终于真相大 白。在处理淮南王、衡山王谋逆之事上,公孙弘将儒 法结合的思想理念深入运用到法治事件当中,他以 “春秋大义”为指导,又能任用张汤、吕步舒这样的 得力干将,胁迫试图谋反的淮南王、衡山王自杀。 虽然学术界对公孙弘的性格和人品众说纷纭, 主父偃揭发齐王刘次昌与其姐姐通奸乱伦, “元朔中,偃言齐王内有淫失之行,上拜偃为齐 相。” 2l2舳 汉武帝拜主父偃为齐国丞相,即刻动身前 往齐国审查此案。主父偃刚出京城不久,遭赵王弹 劾,说他“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多以得封者”_2I2科。 莫衷一是,然而纵观公孙弘的思想理论与实践,他综 合儒、法思想,将先秦法家的思想精华融人到新的儒 学体系之中,并将其积极应用于国家治理的具体实 践,这种儒法杂糅的思维观念对汉代社会发展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对西汉乃至中国思想史的发 后齐王畏罪自杀后,汉武帝勃然大怒,派人审理主父 偃案件。主父偃被认定两条罪行:一是贪污受贿,二 是谋杀齐王。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主父偃极力辩护, 只承认贪污受贿,坚决否认谋杀齐王。正当汉武帝 展做出的历史贡献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参考文献: 犹豫不决之际,公孙弘站出来,上书说:“齐王自杀 无后,国除为郡,人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 下。” 2l2 笔者抛开公孙弘和主父偃的私人恩怨,不 谈公孙弘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之道,只就其审理案件 进行评述。公孙弘在处理主父偃的事件中,从主父 偃迫使齐王自杀的后果出发,指出主父偃是构成齐 王自杀的罪魁祸首,依法不可姑息,唯有严惩才能严 肃纲纪,维护天下公平正义。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焦循.孟子正义[M].长沙:岳麓书社1996. [4]刘宝楠.论语正义[M].长沙:岳麓书社1996. [5]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长沙:岳麓书社1996 (责任编辑:刘明)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nfucian Theory and legislative Practice of Gongsun Hong ZHOU Haiyan (School of Histor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Gongsun Hong is a famous philosopher and politician,who is the first Confucian person who becomes prime minister in West Han Dynasty.When he was the prime minister,he wrote to the emperor and asked to establish imperial college,which would promot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In fact,he is not only a Confucian representative,but a legal representative,who also adhered to legal doctrine.He explained legislative doctrine by Confucian ideology;he connected Confucianism with legislation,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them in national government,which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in West Han Dynasty. Key words:Gongsun Hong;confucianism 1Legislation;ideology of governing empire;practic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