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右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
A.中国 B.美国 C. 印度 D.俄罗斯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2017•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 B.闽→川 C.桂→黔 D.粤→湘
4.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2017•江苏卷)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5~6题。
5.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6.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2014·上海卷)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7. 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8.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 )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9. 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 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2014·海南卷)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6,完成10~11题。
10、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11、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 (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
12、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13、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2013新课标I)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4-15题。
.
14.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15.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全国百强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地理学视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美国大选也与其相关,产业分布、人口迁移、产业转移等都影响着大选结果。2016年11月美国大选落下帷幕,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意外胜选,“锈带蓝领工人”的支持是共和党获胜的关键因素。下图为美国2008年和2016年大选结果,左图为2008年,右图为2016年,图中深色为共和党候选人胜选州,浅色为民主党候选人胜选州。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锈带”( )
A. 位于美国东南部地区 B. 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C. 是美国目前重要的国内人口迁入区 D. 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17.对比2008年和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关于美国选举地理视角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从人口素质结构看,高学历人群比重大的“西部阳光地带”倾向支持民主党 B. 从产业结构看,以时鲜水果农业为主导的地区倾向支持共和党 C. 从人口迁移方向看,高素质人才的迁出促使“锈带”转向共和党
D. 从产业迁移看,特朗普为获得“锈带蓝领工人”的支持而主张“反全球化”政策
(【全国省级联考】2017年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文科综合地理(二))人口年龄中位数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7岁,即一般的中国人年龄小于37岁,而另一半则大于37岁。比较而言,这一数字似乎比日本的46.5岁、德国的46.2岁等要年轻不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比中国更严重。联合国人口预测显
.
示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高达49.6岁,接近日本53.3岁的水平,而瑞典、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依然才40岁出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8.与2015年比较,2050年下列各国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大的是( ) A. 日本 B. 德国 C. 韩国 D. 中国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年龄中位数主要取决于老年人数量 B. 鼓励生育可以降低年龄的中位数 C. 人口迁移一定能降低年龄中位数 D. 发展中国家年龄中位数始终最低
(【全国市级联考】辽宁省锦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国际上一般规定15~64岁为劳动年龄。下图示意中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和劳动人口比例的变化预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图中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年份大约是( )
A. 1985年 B. 2015年 C. 2020年 D. 2050年
21.下列不属于我国合理应对劳动人口变化策略的是( )
A.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B. 推行延缓退休方案
C. 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以知识密集、科技创新型产业为主 D. 推行家庭养老政策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保温金卷)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2.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家庭因素
23.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后,随着迁居人口批次的增多,人口流动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 A. 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开始,女性人口组和0~5岁人口组的儿童呈现回迁趋势 B. 家庭男性人口年龄组在各批次迁居人口中一直处于迁居人口结构最高比例 C. 劳动年龄人口迁居比例不断下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成为迁居人口主体 D. 在各年龄人口组中,老年人口组在家庭迁居人口总比例中所占的比例最小
(【全国百强校】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7年高考考前仿真卷(一))人口算术密度指单位面
.
.
积的人口数,人口生理密度指适用于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下表所给为加拿大、日本、埃及、新加坡四国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地区)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① 7313 44万 ② 3 35 ③ 70 3503 ④ 336 3054 24.以上4国可能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③国人口生理密度远大于人口算术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国土范围内( ) A. 山地面积大 B. 热量条件不足 C. 荒漠广布 D. 雨林密布 26.以下国家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与④国最接近的是( ) A. 中国 B. 韩国 C. 沙特阿拉伯 D. 俄罗斯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康杰中学等五校2017届高三第五次联考)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现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答案 27.诚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 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 3550-3650 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 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 D. 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8.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 巴西高原 B. 南部非洲 C. 藏南谷地 D. 北美大草原
29.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能资源分布 B. 地形地势和坡向 C. 交通通达度 D. 取用水方便程度
.
(【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图甲和图乙分别为 “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3完成下列问题。
30.①
地形区为( )
A. 黄土高原 B. 四川盆地 C. 青藏高原 D.东南丘陵 31.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B. 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 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人口达90% D. 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越多
(2016•海南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2016•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 分)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有哪些;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哪些?(5 分)
(2)大量外来人口对 “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4 分)
(2013上海卷)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9分)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
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
(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3分)
(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4分)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6分)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